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你還愛我嗎?”女兒的話讓她心碎

摘要:4歲的靜靜最近讓媽媽非常困惑。 一天要問無數遍“媽媽, 你愛我嗎?”媽媽擔心孩子安全感不夠, 耐著性子一遍遍回答, 心裡煩躁得不行。

每當媽媽誇讚別的孩子, 靜靜就急著插話, “我也會的, 我比XX還厲害呢!”

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是一個魔咒。 當父母們希望孩子變得更好的時候, 要當心, 你可能正在把孩子推向缺少安全感的境地。

▼▼▼▼

4歲的靜靜最近讓媽媽非常困惑。 一天要問無數遍“媽媽, 你愛我嗎?”媽媽擔心孩子安全感不夠, 耐著性子一遍遍回答, 心裡煩躁得不行。 每當媽媽誇讚別的孩子, 靜靜就急著插話, “我也會的, 我比XX還厲害呢!”

媽媽覺得女兒太自以為是, 就教導她, 要承認自己的不足, 好好學習別人的優點。 媽媽苦口婆心, 靜靜卻沒耐心聽, 只是一個勁地問:“媽媽, 你愛我嗎?”

靜靜和欣欣是好朋友, 她倆住同一個社區, 上的同一個幼稚園, 從小就在一起玩。

媽媽們戲稱她倆是閨蜜。 可是近來“閨蜜”的關係有點緊張。 特別是在靜靜家玩的時候, 一言不合, 靜靜就會對欣欣發脾氣, 媽媽觀察基本都是靜靜惹的事兒, 欣欣性情比較溫和, 從來不跟靜靜計較。 媽媽覺得靜靜太驕縱, 經常教導她要向欣欣學習, 跟小朋友相處要寬容隨和, 不可以那麼蠻橫。 可是情況並沒有好轉, 終於有一次, 衝突升級了。

那天欣欣媽有事兒, 託付靜靜媽先把孩子接回她家, 晚飯後她來接。 下午玩的時候還算太平, 外婆叫吃晚飯了, 欣欣很配合, 馬上去洗手, 到餐桌邊坐好。 靜靜卻還在拖拖拉拉, 媽媽不由地又誇了欣欣幾句, 靜靜一下子爆發了, 一邊哭一邊喊:“不要欣欣在我們家吃飯!”媽媽也火了, 把哭鬧的靜靜帶進房間訓斥了一頓,

還好有外婆照顧嚇壞了的欣欣。

那天晚上, 風暴過去以後, 靜靜又一遍遍問:“媽媽, 你還愛我嗎?”媽媽認真地對靜靜說:“寶貝, 你是媽媽的女兒, 媽媽不愛你愛誰呢?你為什麼一直問這個問題?”睡意朦朧的靜靜好像松了口氣似的, 說:“我還以為媽媽不愛我了呢。 ” 說完就睡著了。 看著女兒熟睡的臉蛋兒, 媽媽感到既心疼又無助。

▼▼▼▼

比較, 讓孩子無法確定愛

學齡前的兒童, 需要反反復複地跟父母確認他們對自己的愛, 孩子需要經歷自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建構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 如果孩子一遍遍地獲知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無條件的, 是始終存在恒久不變的, 那麼這份篤定就會讓他確信自己夠好, 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從而產生高度的自我認同。

可惜, 很多父母常常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跟自己孩子進行比較。 爸爸媽媽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趨向完美, 所以就會特別在意孩子的不足之處, 通過比較,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 希望孩子能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 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這是成人的邏輯。 對於孩子來說, 他感受到的是父母對自己的不滿意、不認可、不信任, 這些感受彙聚一起, 孩子就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了, 爸爸媽媽似乎更愛“別人家的孩子”。

在這個案例中, 媽媽把孩子表面的行為歸結為“自以為是”、“驕傲自大”、“太驕縱”。 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很容易分辨, 靜靜是在吃醋, 那個吃醋的物件, 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為什麼她的醋勁兒這麼大呢?那是因為媽媽總在拿別人家的孩子和她比較,

還讓她多向人家學習。 靜靜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不滿意, 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優秀, 在媽媽眼裡, 自己的好朋友欣欣也處處比她好, 性格比她好, 表現比她好, 她當然要崩潰了。

靜靜睡前回應媽媽說的那句話:“我還以為媽媽不愛我了呢!”反映出小女孩對父母的愛有多麼地不確定, 有多麼地擔憂自己不被愛!

▼▼▼▼

“揚長”很重要

爸爸媽媽當然不會更愛別人家的孩子, 之所以要“比較”, 是因為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更完美。

父母拿來比較的“別人家的孩子”通常都具備自家孩子所不具備的長處。 比如自己孩子性格安靜, 父母就會欣賞別人家孩子的活潑好動;自己孩子調皮好動, 父母就會讚美別人家孩子的斯文懂事;自己孩子數學差語文好,父母一定會跟數學尖子比,趕緊讓孩子補數學;如果語文差英語好,那麼拿來比較的孩子肯定語文成績很出色,趕緊讓自己的孩子補語文。父母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的時候,總是強調自家孩子的短處,卻忘記了要揚長避短。“揚長”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才能讓孩子更自信,從而彌補自身的不足。

教養孩子,要尊重孩子自身的特點,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一味地與他人比較,只會讓孩子迷失自己,既不瞭解自己有什麼長處,也不能認識自己的短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盲目地追趕著那些永遠優秀的“別人家孩子”,似乎那才是他的人生目標。

所以爸爸媽媽,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學會尊重自己孩子的特質,讓他們發揮自己的長處,設立自己的目標,活出自己的人生,別再辛辛苦苦地培養“別人家的孩子”了!

父母就會讚美別人家孩子的斯文懂事;自己孩子數學差語文好,父母一定會跟數學尖子比,趕緊讓孩子補數學;如果語文差英語好,那麼拿來比較的孩子肯定語文成績很出色,趕緊讓自己的孩子補語文。父母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的時候,總是強調自家孩子的短處,卻忘記了要揚長避短。“揚長”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才能讓孩子更自信,從而彌補自身的不足。

教養孩子,要尊重孩子自身的特點,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一味地與他人比較,只會讓孩子迷失自己,既不瞭解自己有什麼長處,也不能認識自己的短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盲目地追趕著那些永遠優秀的“別人家孩子”,似乎那才是他的人生目標。

所以爸爸媽媽,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學會尊重自己孩子的特質,讓他們發揮自己的長處,設立自己的目標,活出自己的人生,別再辛辛苦苦地培養“別人家的孩子”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