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寫詩致敬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卻被蘇軾批得體無完膚

但凡詩人, 幾乎沒有不佩服李白的, 也曾想過向他學習。 無奈的是, 歷朝歷代學習李白的何止千千萬, 但連找幾個給他提鞋的都很難。

李白一生遍遊名山大川, 也題寫了許多名篇佳作。 比如廬山, 他曾經多次遊覽, 留下了一大批經典詩篇, 最為膾炙人口的莫過於這首: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關於這首詩, 歷代詩家多有評價。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 ……所謂響者, 致力處也。 ”這個看法在此詩裡似乎特別有說服力。

比如一個“生”字, 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 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嫋嫋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

“掛”字化動為靜, 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 “落”字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 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 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當然,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

你看起來用字都平平無奇, 但每個字都非常貼切, 整體上一氣呵成, 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 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後來, 一個名叫徐凝的中唐詩人也到廬山遊玩, 想起李白的這首詩後, 就生出一較高低的想法。 苦苦思索之下, 他也寫了一首詩:

《廬山瀑布》

虛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 一條界破青山色。

看得出來, 徐凝很用心, 氣勢也不小, 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 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 顯得很實, 很板, 雖是小詩, 讀起來卻很呆滯。

相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

出乎其外, 有形有神, 奔放空靈, 徐凝的這首詩實在相去甚遠。 宋代大文豪蘇軾看到徐凝的這首詩後, 非常不客氣, 直接寫了一首詩諷刺道:

《戲徐凝瀑布詩》

帝遣銀河一派垂, 古來唯有謫仙詞。

飛流濺沫知多少, 不與徐凝洗惡詩。

蘇軾這首詩的大意是:廬山瀑布是天帝賜予的, 古來只有謫仙的詩才能配得上;瀑布每天飛濺的泡沫不知有多少, 恐怕也洗不清你徐凝的惡詩。

雖然蘇軾的批評有點過於刻薄, 但也基本上說明了一個事實, 面對這樣的神作, 儘量不要再去白費蠟了, 還是好好欣賞美景吧。

對於這一點, 蘇軾相當明智, 他也曾到廬山遊玩, 肯定看到過李白所描寫的瀑布, 但他卻不肯下筆, 而是另起爐灶描寫廬山的山峰: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看到沒有, 這才是真正的高人, 不去重複別人的創意, 而是另闢蹊徑, 走出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寫出自己的獨特氣質和思考, 讓別人也在他面前擱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