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座天井小院,曾是袁世凱兵營、吳佩孚司令部和國民黨中央黨部

始建於1914年的河南洛陽西工兵營, 經袁世凱修建和吳佩孚擴建, 成為民國時期除東北北大營之外的我國最大的新式陸軍兵營。 洛陽西工兵營現存有吳佩孚司令部、高級住宅和惜陰書室等核心建築以及閱兵台等附屬建築, 其中, 核心建築為中西結合式建築風格。 2013年5月, 洛陽西工兵營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佩孚司令部

1914年, 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開始修建洛陽西工兵營。 由於該工程位於當時洛陽城的西關外, 老城人多來此打工, 所以稱這裡為“西工地”, 兵營被稱為“西工兵營”。 1916年, 占地600多畝、營房5000餘間的兵營竣工。 不久, 當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倒臺死亡。

吳佩孚司令部的天井小院

之後, 北洋軍閥陸軍第七師張敬堯部、北洋政府西北邊防軍第三旅和第四旅等分別進駐西工兵營。 1920年9月, 直系軍閥昊佩孚率兵進駐洛陽。 同年10月10日, 吳佩孚在西工兵營掛出“直魯豫三省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二師司令部”的牌子, 將西工兵營面積擴大為1000餘畝、營房擴建到1.2萬餘間, 並建了操場、閱兵台、廣寒宮、學兵營和飛機場。

吳佩孚主政洛陽後, 這裡成為直系軍閥統治的最大政治、軍事中心。 當時全國有18個省的督軍、總督的代表機構設在洛陽。 1923年, 河南省長公署遷至洛陽, 洛陽成為河南省會。 那時, 遠東新聞社、東亞新聞社、中通社、西北通訊社、大中華通訊社、中央社等在洛陽設立分社。

吳佩孚司令部一角

洛陽西工兵營不但目睹了一個個風雲人物的黯然謝幕, 也見證了國民政府遷都洛陽的前後經過。 1932年, 南京國民政府遷至洛陽, 國民黨中央黨部駐紮在原吳佩孚司令部;1932年, 國民黨中央軍校洛陽分校校部也建在這裡;七七事變後, 原吳佩孚司令部又成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

惜陰書室

吳佩孚司令部中央是一個四方形的天井小院, 比南大廳地勢略高的北大廳, 是吳佩孚的會議廳, 屋內寬闊通透, 地面鋪著木地板。 院內兩側的東、西廂房, 是各個參謀部的辦公場所。 據悉, 原來的司令部有三個天井小院, 組成了一個封閉式的大四合院, 從南到北的中軸線上分佈有三座大廳,南大廳前還有一個仿西歐式的牌坊門。如今,僅存這一天井小院。

高級住宅

吳佩孚司令部房屋為磚木結構,梁枋交錯,屋脊縱橫,走廊下的紅柱曲折迂回,整座建築具有中國傳統民居對稱佈局和空間序列的特點。但是,木門和拱券窗等處又具有西式建築風格。與吳佩孚司令部一牆之隔的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院,是昔日兵營裡的高級住宅。

高級住宅中間的三間房子,是吳佩孚用來接待客人的地方。接待廳後門有一條地下通道,通道下端是兩間堅固的地下室。高級住宅東側角落裡是惜陰書室。惜陰書室用青磚築成,四孔窯洞上方的拱形房門顯得較為別致。

如今,洛陽西工兵營僅存的建築除了吳佩孚司令部舊址外,還有老吳橋和閱兵台。位於洛浦公園中段的老吳橋,是民國初期河南建成的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樑。

位於洛陽中國空對空導彈研究院西南角的閱兵台,由吳佩孚於1923年建造。該研究院是一個軍事機構,外人根本進不去。不過,在研究院外,可以看到閱兵台的大致輪廓。閱兵台是用4根紅色立柱撐起的斗篷式建築,與台後相連的是三間貴賓室。如今,閱兵臺柱子上的紅漆早已斑駁,不過,淺黃色的外牆、柱子和房頂銜接處雕刻的精緻圖案,再配上紅瓦坡頂,整個閱兵台依然顯得華美威嚴。

閱兵台

洛陽西工兵營申報第七批“國保”時,專家的評審意見是:“洛陽西工兵營整個建築為中西混合式近代建築的典範,對於研究洛陽的近代建築有重要意義。同時,洛陽西工兵營見證了洛陽從民國三年(1914年)至1948年解放這一時期風雲變幻的近代歷史,在洛陽近代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從南到北的中軸線上分佈有三座大廳,南大廳前還有一個仿西歐式的牌坊門。如今,僅存這一天井小院。

高級住宅

吳佩孚司令部房屋為磚木結構,梁枋交錯,屋脊縱橫,走廊下的紅柱曲折迂回,整座建築具有中國傳統民居對稱佈局和空間序列的特點。但是,木門和拱券窗等處又具有西式建築風格。與吳佩孚司令部一牆之隔的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院,是昔日兵營裡的高級住宅。

高級住宅中間的三間房子,是吳佩孚用來接待客人的地方。接待廳後門有一條地下通道,通道下端是兩間堅固的地下室。高級住宅東側角落裡是惜陰書室。惜陰書室用青磚築成,四孔窯洞上方的拱形房門顯得較為別致。

如今,洛陽西工兵營僅存的建築除了吳佩孚司令部舊址外,還有老吳橋和閱兵台。位於洛浦公園中段的老吳橋,是民國初期河南建成的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樑。

位於洛陽中國空對空導彈研究院西南角的閱兵台,由吳佩孚於1923年建造。該研究院是一個軍事機構,外人根本進不去。不過,在研究院外,可以看到閱兵台的大致輪廓。閱兵台是用4根紅色立柱撐起的斗篷式建築,與台後相連的是三間貴賓室。如今,閱兵臺柱子上的紅漆早已斑駁,不過,淺黃色的外牆、柱子和房頂銜接處雕刻的精緻圖案,再配上紅瓦坡頂,整個閱兵台依然顯得華美威嚴。

閱兵台

洛陽西工兵營申報第七批“國保”時,專家的評審意見是:“洛陽西工兵營整個建築為中西混合式近代建築的典範,對於研究洛陽的近代建築有重要意義。同時,洛陽西工兵營見證了洛陽從民國三年(1914年)至1948年解放這一時期風雲變幻的近代歷史,在洛陽近代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