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蕭何的人情

文/羅日榮

春, 二月, 上至長安。 蕭何治未央宮, 上見其壯麗, 甚怒, 謂何曰:“天下匈匈, 勞苦數歲, 成敗未可知, 是何治宮室過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 故可因以就宮室。 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 非壯麗無以重威, 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 ”上說。

——司馬光《資治通鑒》

劉邦抵達長安。 蕭何這時正主持營建未央宮, 劉邦見到未央宮如此壯麗, 十分憤怒, 對蕭何說:“天下紛亂, 連年受戰事勞苦, 如今成敗尚未可知, 為什麼要把宮室修築得過分豪華呢!”蕭何說:“正是因為天下尚未安定, 所以才可趁勢營造宮室啊。 何況天子以四海為家,

宮殿不壯麗就不足以加重威嚴, 而且也不能讓後世宮室的建築規模超過它呀。 ”劉邦這才高興起來。

司馬光在編著《資治通鑒》的時候發表了這樣一段評論:

臣光曰:“王者以仁義為麗, 道德為威, 未聞其以宮室填服天下也。 天下未定, 當克已節用以趨民之急;而顧以宮室為先, 豈可謂之知所務哉!昔禹卑宮室而桀為傾宮。 創業垂統之君, 躬行節儉以示子孫, 其末流猶入於淫靡, 況示之以侈乎!乃雲“無令後世有以加”, 豈不謬哉!至於孝武, 卒以宮室罷敝天下, 未必不由酂侯啟之也!

可清代大儒王夫之並不認同司馬光的說法, 他在《讀通鑒論》裡說:

“蕭何曰:‘天子以四海為家, 非壯麗無以示威。 ’其言鄙矣, 而亦未嘗非人情也。 游士之屨, 集於公卿之門,

非必其能貴之也;蔬果之饋, 集于千金之室, 非必其能富之也。 釋、老之宮, 飾金碧而奏笙鐘, 媚者匍伏以請命, 非必服膺於其教也, 莊麗動之耳。 愚愚民以其榮觀, 心折魂戢而熒其異志, 抑何為而不然哉!特古帝王用之之懷異耳。 ”

看司馬光的這段評論, 想起王安石發出“三不畏”的政治宣言, 對於司馬光來說, 僅這“三不畏”就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這就不難理解他為何如此強烈反對王安石的變法了。 王夫之顯然就接地氣多了, 他認為蕭何之言“其言鄙矣, 而亦未嘗非人情也”。 近日, 一位賣早點的老闆準備買輛奧迪, 因為剛出攤所以沒來得及換衣服, 到了奧迪4s店門口, 工作人員沒人願意去招待他。 他非常生氣地走後, 第二天推了一個小推車,

上面裝的全是一塊的零錢!同樣是買車, 拿同樣的錢, 只因為穿著不同, 差距為何就這麼大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