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六大好太監,鄭和只能排第二!

明朝的太監很出名, 大概是因為很多大太監都出於明朝, 像劉瑾、魏忠賢、王振等都是大惡之徒, 把持朝政, 殘害百官, 但是太監群體中, 自然有賢者, 善良正直, 雖然身殘, 但能為國家做出貢獻。

第六位, 嘉慶宮殿監督領侍張進忠。 此人好批小太監的嘴巴, 外號“嘴巴張”。 但是他秉性忠鯁, 為人嚴厲, 馭下整肅, 品行端方, 嘗奏事內庭, 嘉慶帝偶歪坐, 張捧黃匣不入。 嘉慶帝詢之, 張曰:“焉有萬乘之主臥覽天下奏章理也?”嘉慶帝立即正襟危坐。 張太監捧疏入, 嘉慶帝甚嘉之。 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監能對皇帝嚴格要求, 算是好太監了。 (《嘯亭雜錄》卷七) 。

第五位, 司禮監少監侯顯。 曾經奉命跋涉萬里, 到達烏斯藏(今西藏), 回朝後, 受永樂帝在南京奉天殿召見, 並在南京靈穀寺舉行盛大薦福禮儀。 史稱:“顯有才辨, 強力敢任, 五使絕域, 勞績與鄭和亞。 ”(《明史·侯顯傳》卷三百四)侯顯為明對西藏管轄, 也為漢藏、儒佛文化交流做出貢獻。 與鄭和相比稍稍不及而已。

第四位, 李芳, 隆慶時太監。 先朝嘉靖修盧溝橋等工程, 侵吞嚴重, 又冒濫職銜者以百數。 隆慶元年(1567年)二月, 李芳奏劾, 但同類嫉恨。 時司禮監太監受寵, 爭作鼇山燈, 奇技淫巧, 引誘皇帝長夜遊飲。 李芳切諫, 隆慶帝怒, 先命芳閑住, 繼杖芳八十, 下刑部獄待決。 尚書毛愷等申救。 三個大太監糜費國帑, 還在祭祀時戴進賢冠, 爵賞辭謝與六卿同。 言官彈劾, 皆廷杖削籍。 而芳獨久系獄。 太監能做到禦史不敢做的。 (《明史·李芳傳》卷三百五)。

第三位, 陳矩, 安肅(今河北大名)人。 萬曆中, 為司禮秉筆太監, 又提督東廠, 為人平恕識大體。 廷臣兩派, 都賄陳矩。 陳矩正色拒之。 萬曆帝欲杖建言參政薑士昌, 以陳矩勸諫而止。 雲南民殺稅監楊榮, 萬曆帝欲盡捕亂者, 也以陳矩言獲免。 明年奉詔慮囚, 禦史曹學程以阻封倭酋關白事,

系獄且十年, 法司請于陳矩求出, 矩謝不敢。 已而密白之, 竟重釋, 餘亦多所平反。 又明年卒, 賜祠額曰清忠。 迨晚年, 用事者寥寥, 東廠獄中至生青草。 帝常膳舊以司禮輪供, 後司禮無人, 乾清宮管事牌子常雲獨辦, 以故偵卒稀簡, 中外相安。 (《明史·陳矩傳》卷三百五)。

第二位,鄭和。又稱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曆永樂、洪熙、宣德三朝,造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凡六十二艘,經三十余國(《明史·鄭和傳》卷三百四),是世界航海史上,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壯舉。

第一位,懷恩,山東高密人,父官太僕寺卿,因罪牽連被抄家。恩年幼被宮為小太監,賜名懷恩。身遭閹割,還要“懷恩”!成化帝時,掌司禮監。時大太監汪直督理西廠。恩班在前,性格忠鯁,無所阻撓,諸閹敬憚。懷恩有四件事令人感動。

第一件,員外郎林俊疏劾太監,被下詔獄,帝欲誅之。懷恩在帝前,據理力勸。成化帝大怒,抓起硯臺,投向懷恩,說:你助林俊謗訕我!懷恩免冠,伏地號哭。成化帝呵他出去。懷恩回宮裡後,稱病不起。成化帝氣兒消了,遣御醫去看懷恩,命將林俊釋放。

第二件,一次,遇到星變,罷諸傳奉太監。禦馬監太監王敏,請保留馬房的傳奉太監,成化帝應允。王敏謁見懷恩,恩大罵道:“星變,專為我曹壞國政故。今甫欲正之,又為汝壞,天雷擊汝矣!”王敏愧恨,不久即死。

第三件,章瑾饋送寶石,請求為錦衣衛鎮撫,懷恩拒收,說:“鎮撫掌詔獄,奈何以賄進!”

第四件,尚書王恕以直諫名,恩每歎曰:“天下忠義,斯人而已。”成化帝末,惑萬貴妃言,欲易太子,恩固爭。帝不懌,斥居鳳陽。弘治帝立,召歸,仍掌司禮監,力勸帝逐奸臣,用王恕。王恕任吏部尚書,後無疾而終,享年九十三歲。史稱:“恕揚曆中外四十餘年,剛正清嚴,始終一致。”(《明史·王恕傳》卷一百八十二)一時正人匯進,懷恩之力多也。(《明史·懷恩傳》卷三百四)。

第二位,鄭和。又稱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曆永樂、洪熙、宣德三朝,造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凡六十二艘,經三十余國(《明史·鄭和傳》卷三百四),是世界航海史上,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壯舉。

第一位,懷恩,山東高密人,父官太僕寺卿,因罪牽連被抄家。恩年幼被宮為小太監,賜名懷恩。身遭閹割,還要“懷恩”!成化帝時,掌司禮監。時大太監汪直督理西廠。恩班在前,性格忠鯁,無所阻撓,諸閹敬憚。懷恩有四件事令人感動。

第一件,員外郎林俊疏劾太監,被下詔獄,帝欲誅之。懷恩在帝前,據理力勸。成化帝大怒,抓起硯臺,投向懷恩,說:你助林俊謗訕我!懷恩免冠,伏地號哭。成化帝呵他出去。懷恩回宮裡後,稱病不起。成化帝氣兒消了,遣御醫去看懷恩,命將林俊釋放。

第二件,一次,遇到星變,罷諸傳奉太監。禦馬監太監王敏,請保留馬房的傳奉太監,成化帝應允。王敏謁見懷恩,恩大罵道:“星變,專為我曹壞國政故。今甫欲正之,又為汝壞,天雷擊汝矣!”王敏愧恨,不久即死。

第三件,章瑾饋送寶石,請求為錦衣衛鎮撫,懷恩拒收,說:“鎮撫掌詔獄,奈何以賄進!”

第四件,尚書王恕以直諫名,恩每歎曰:“天下忠義,斯人而已。”成化帝末,惑萬貴妃言,欲易太子,恩固爭。帝不懌,斥居鳳陽。弘治帝立,召歸,仍掌司禮監,力勸帝逐奸臣,用王恕。王恕任吏部尚書,後無疾而終,享年九十三歲。史稱:“恕揚曆中外四十餘年,剛正清嚴,始終一致。”(《明史·王恕傳》卷一百八十二)一時正人匯進,懷恩之力多也。(《明史·懷恩傳》卷三百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