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版“靜坐戰爭”:靠大數據“算死”對手

漢武帝奪取河西走廊後, 將原住民羌族部落從祁連山北麓雪水灌溉的豐美綠洲上攆走, 置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列兩關(玉門關、陽關), 這一帶成為漢帝國聯通西域、中亞的主動脈, 同時也隔斷了匈奴與其附屬部族的聯絡。

從此, 漢朝戍邊將士在這裡屯田蓋房, 紮根邊疆, 踏踏實實過起了小日子。 羌人當然很不爽, 幾十個部落鬧著求安慰。 漢宣帝派御史大夫義渠安國前往巡視, 這位老兄一衝動, 擅自答應羌人回遷湟水北岸。

所以說衝動是魔鬼。 有了這個口頭承諾, 羌族部落便一批批渡過湟水, 靠近漢朝郡縣。

比較強悍的一支先零人, 發現盜搶比放羊來錢更快, 瞅空就越界連偷帶搶, 人財物全要, 搶完就跑。

湟水一帶地形圖

讀著邊境上隔三差五上報的損失清單, 漢宣帝頭都大了。 他讓義渠安國再去湟中, 把上次的屁股擦乾淨。 義渠安國見自己的好心惹了大麻煩,

態度來個了180度大拐彎, 借召集先零首領開會的名義, 將其中有犯罪前科的30多人當場砍了腦袋, 並派兵突襲羌族部落, 斬首1000多級。

這下捅了馬蜂窩, 幾十個羌族部落恐懼萬分, 抱團造反, 由原來的偷雞摸狗演變成攻城掠地, 並將義渠安國的數千人馬打得大敗。

眼見得盜竊團夥發展成武裝割據, 漢宣帝坐不住了, 老大現在必須站出來鎮住場子。 當時漢武帝時期的一班能人猛將多已離世, 最會打仗的要數後將軍趙充國。 考慮到他已經七十多歲, 漢宣帝讓人去徵求意見, 問誰可掛帥出征。 老趙一拍胸脯說:誰也不如我去!(充國對曰:“無逾於老臣者矣!”)

望著這個不服老的“老廉頗”, 漢宣帝有點擔心:您需要幾個副手?羌亂怎樣才能平息?

老趙哈哈一笑: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 具體辦法我得到前線看看再說, 羌人不過是些小蟊賊, 把這事交給我辦, 就算找對人了, 安心睡覺吧您!(“願陛下以屬老臣, 勿以為憂!“)

漢宣帝被他的豪情壯志逗樂了, 連連點頭:中, 我看中!(上笑曰:“諾。 ”)

湟水谷地濕地公園

嘴上輕描淡寫, 真要動起手來, 趙充國卻老成持重。 由於各部隊尚未完成集結, 他打算從金城(今蘭州)單獨率一支萬人隊先渡過黃河, 擔心遭到對手“半渡而擊”, 讓三名校尉趁夜間“銜枚先渡”, 在對岸建立灘頭陣地, 天亮後大部隊才依次過河。 等他率軍穿越天險四望峽口後, 輕蔑地對手下將領說:這幫蠻夷真不會用兵, 這麼險要的地勢竟然不知派兵把守, 光會放羊吃肉!

趙充國急行軍過河佔據了各路險要, 卻開始慢騰騰地加固營壘, 任由羌人挑戰, 不理不睬。

他的如意算盤是, 分化瓦解對方, 重點打擊先零部落, 對其他部落則以安撫為主。 佔據險要, 控制水草牧場, 讓諸羌部落無法放牧生存, 活活耗死對手。

這一招挺靈驗。 羌人數次挑戰未果, 牧場又眼睜睜看著不能用, 吃喝都成了大問題。 部落首領互相開始埋怨:早跟你們說別造反, 就是不聽!現在天子派來個趙將軍, 都八九十歲活成精了, 咱根本玩不過他。 現在就算想決一死戰, 也夠不著啊!

估算著對方餓得差不多了, 趙充國讓人捎話過去:我軍只誅殺有罪的元兇, 如果大家能幫著捕捉這些壞人, 不但沒罪還有功, 捉到的人畜、財物都賞給你們!

這簡直是挑動群眾鬥群眾, 特別是在餓紅了眼的時候, 效果立竿見影。 計畫正在順利進行中, 漢朝這邊出問題了。

後續部隊六萬多人結集完畢, 酒泉太守辛武賢上奏朝廷, 要求趁天氣暖和, 讓士兵帶足三十日口糧, 分兵從張掖、酒泉等地分進合擊, 以閃電戰擊垮對手。

漢宣帝覺得這主意不錯,發快遞到前線徵求老趙意見。老趙撥拉了半天算盤,給皇帝回了封信:一匹馬負載三十日糧食,需要米二斛四鬥,麥八斛,還有衣裝、兵器,輜重太多,根本追不上敵人。如果敵人後撤誘我軍深入,再以輕騎斷我糧道就太危險了,還是我的辦法穩妥。

清代重立的甘肅清水縣趙充國墓碑

書信又快遞回朝廷,朝臣一致認為還是辛武賢的辦法靠譜,漢宣帝於是任命侍中許延壽為強弩將軍,辛武賢為破羌將軍,並下詔書責備趙充國:

您站著說話不腰疼,戰爭曠日持久,後勤保障花的都是朕的白花花的銀子啊!您不心疼國家的費用,搞什麼西線無戰事,坐在那裡妄想耗死敵人,你是來搞笑的嗎?現在馬上給我全軍出擊,“勿複有疑!”

皇帝的命令不容置疑,老趙卻不以為然。他繼續往朝廷送快遞:羌人最大的威脅是進攻敦煌、酒泉,現在這兩處的情況是守有餘而攻不足,應當讓他們整飭兵馬,以逸待勞,這才是取勝之道。現在讓他們大老遠跑來進攻,正中敵人下懷。如果全面進攻,必然導致羌族各部落齊心合力,恐怕要付出幾倍力氣才行。我最擔心的就是國家耗費太大,用我的辦法先收拾先零,其他部落可不戰而定,這是為您省錢呢老大!

漢宣帝天資穎悟,腦子裡迅速盤算了一串數字,掂量一番後同意了趙充國的意見。

此時,羌人部落因為生計無著落,又無仗可打,開始懈怠。趙充國抓住戰機直撲先零大營。先零人猝不及防,扔下家當就往湟水對岸跑,趙充國也不急於趕殺,只在後面緩緩逼迫。手下將領建議一鼓作氣把敵人趕到水裡,老趙慢悠悠地說:這是窮寇,兔子急了還咬人呢,逼急了他反而會跟咱拚命,只要前面有一絲生路,他們就只顧逃命,無心戀戰。

事情跟老趙預料的一模一樣,先零人被逼入湟水中淹死數百人,投降斬首的又有數百人。人員損失並不太大,重點是馬牛羊、車輛、帳篷等輜重全部丟失。很快,先零人就會明白,丟掉輜重對他們這個沒有後方的部落意味著什麼。

宣帝聽聞捷報大喜,命破羌、強駑將軍率領的另兩路漢軍與趙充國匯合,約定十二月合擊先零餘部。神算子趙充國料定冬季將至,先零人丟了家當肯定捱不過這個冬天,打算裁撤騎兵,只留下屯田士兵,以最小的投資換取最大的回報。

他的特快專遞還沒發出,漢宣帝的進軍令先到了,老趙準備一如既往地駁回聖旨。面對父親一次又一次犯上的行為,趙充國兒子中郎將趙卬心臟已經超出負荷,他不方便直接勸說,請朋友去勸諫老爹:如何實在不該出兵就算了,現在無論哪種方案都會取勝,您幹嘛還這麼較勁兒?萬一惹鬧了皇上,您自身難保,對國家又有可益處?

老趙聽完長歎一聲:這話說得太不忠了。當年湟中穀賤,每斛才八錢,我建議收購三百萬斛谷,作為戰略物資防備羌人。中丞大人卻怕花錢,只收了四十萬斛,後來義渠安國兩次出使羌族部落,花費了大半。因此羌人才敢輕舉妄動。怪我當時沒堅持正確意見,這次我決不會妥協,當今皇上英明,必然能聽進我的忠言!

於是,又一輪特快專遞在長安與西北前線之間往來穿棱。心疼這條道上的漢軍驛卒,趙充國這仗打的,前線士兵沒死幾個,驛站的馬匹估計跑死不少。

趙充國畫像

趙充國繼續算帳:這一帶閑荒地約有二千頃以上,可屯田長期堅守,不用後方運輸糧草;我已經砍了六萬餘株大樹,可修葺郵亭路橋;我建議讓騎兵們解散回家,只留步兵一萬二百八十一人(精確得令人髮指!),屯紮要害之處,讓邊郡和附屬國湊幾千騎兵四出遊弋警戒,足以耗死敵人了。

怕朝廷不信,趙充國補充說:這次送來的軍糧,足夠一萬人吃上一年,以後不用再送了。

漢宣帝來信:那你算算,何時能平定羌亂?閃電戰與持久戰哪個合算,快點回復!

老趙回信:帝王之兵貴謀而賤戰,您咋就沉不住個氣?照現在的形勢看,幾個月就會出結果。我給您算算,羌人前後投降的已經有7萬多人了,而且他們回不到肥沃之地,饑寒交迫,撐不了幾天。

然後,他詳細從形勢、物力、費用、勞逸、安危等十二個方面對照了屯田與出兵的利弊。

賬算到這種程度,漢宣帝仍不能釋懷,繼續發問:你說幾個月就能收工,是說今年冬天,還是什麼時候?軍隊一旦解散,羌人聽說後再聚眾襲擾,又怎能阻止?您好好考慮後再答覆!

趙充國索性把帳本攤到桌面上:先零的精兵現在剩下不到七八千人,而且四出覓食,餓凍而死的不計其數,我認為他們覆滅的日子都可以按天來計算。帝國漫長的邊境線自敦煌到遼東一萬一千多裡,每個關隘塞口駐軍不過千人,那些部落抱團進攻竟然造不成什麼危害,這說明敵人已經虛弱到極點,真不知您有什麼可擔心的!現在非要放棄“坐勝之道”,走一條毫無把握的險路,把國家的精兵捐棄于山野之間,雖然是奉旨而行不用承擔罪責,但這是最大的不忠,恐怕不是國家和您的福氣!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口舌之戰中,漢宣帝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每次趙充國快遞一到,滿朝公卿就七嘴八舌集體討論。有意思的是,最初只有三成人贊同老趙意見,到後來增長到五成,最後竟達到八成。

這場爭論以漢宣帝對趙充國嘉勉獎掖告一段落。但考慮到各路漢軍已經集結完畢,大老遠的白跑一趟實在不甘心,漢宣帝最終採取了折衷方案,由破羌、強駑二將軍與中郎將趙卬三路出擊,斬殺羌人數千人後罷兵回撤,而趙充國獨自按他的計畫屯兵久持,最終又迫降五千殘敵。

風燭殘年的趙充國給朝廷算了最後一筆賬:先零人原本五萬人軍,前後斬首七千六百級,降者三萬一千二百人,淹死、餓死五六千人,遠逃者不過四千人,現在是時候徹底罷兵了。

次年五月,老趙帶著屯田的萬餘漢軍“振旅而還”。也在這一年,大器晚成的營平壯武侯趙充國走完了輝煌的人生路,溘然長逝。

以閃電戰擊垮對手。

漢宣帝覺得這主意不錯,發快遞到前線徵求老趙意見。老趙撥拉了半天算盤,給皇帝回了封信:一匹馬負載三十日糧食,需要米二斛四鬥,麥八斛,還有衣裝、兵器,輜重太多,根本追不上敵人。如果敵人後撤誘我軍深入,再以輕騎斷我糧道就太危險了,還是我的辦法穩妥。

清代重立的甘肅清水縣趙充國墓碑

書信又快遞回朝廷,朝臣一致認為還是辛武賢的辦法靠譜,漢宣帝於是任命侍中許延壽為強弩將軍,辛武賢為破羌將軍,並下詔書責備趙充國:

您站著說話不腰疼,戰爭曠日持久,後勤保障花的都是朕的白花花的銀子啊!您不心疼國家的費用,搞什麼西線無戰事,坐在那裡妄想耗死敵人,你是來搞笑的嗎?現在馬上給我全軍出擊,“勿複有疑!”

皇帝的命令不容置疑,老趙卻不以為然。他繼續往朝廷送快遞:羌人最大的威脅是進攻敦煌、酒泉,現在這兩處的情況是守有餘而攻不足,應當讓他們整飭兵馬,以逸待勞,這才是取勝之道。現在讓他們大老遠跑來進攻,正中敵人下懷。如果全面進攻,必然導致羌族各部落齊心合力,恐怕要付出幾倍力氣才行。我最擔心的就是國家耗費太大,用我的辦法先收拾先零,其他部落可不戰而定,這是為您省錢呢老大!

漢宣帝天資穎悟,腦子裡迅速盤算了一串數字,掂量一番後同意了趙充國的意見。

此時,羌人部落因為生計無著落,又無仗可打,開始懈怠。趙充國抓住戰機直撲先零大營。先零人猝不及防,扔下家當就往湟水對岸跑,趙充國也不急於趕殺,只在後面緩緩逼迫。手下將領建議一鼓作氣把敵人趕到水裡,老趙慢悠悠地說:這是窮寇,兔子急了還咬人呢,逼急了他反而會跟咱拚命,只要前面有一絲生路,他們就只顧逃命,無心戀戰。

事情跟老趙預料的一模一樣,先零人被逼入湟水中淹死數百人,投降斬首的又有數百人。人員損失並不太大,重點是馬牛羊、車輛、帳篷等輜重全部丟失。很快,先零人就會明白,丟掉輜重對他們這個沒有後方的部落意味著什麼。

宣帝聽聞捷報大喜,命破羌、強駑將軍率領的另兩路漢軍與趙充國匯合,約定十二月合擊先零餘部。神算子趙充國料定冬季將至,先零人丟了家當肯定捱不過這個冬天,打算裁撤騎兵,只留下屯田士兵,以最小的投資換取最大的回報。

他的特快專遞還沒發出,漢宣帝的進軍令先到了,老趙準備一如既往地駁回聖旨。面對父親一次又一次犯上的行為,趙充國兒子中郎將趙卬心臟已經超出負荷,他不方便直接勸說,請朋友去勸諫老爹:如何實在不該出兵就算了,現在無論哪種方案都會取勝,您幹嘛還這麼較勁兒?萬一惹鬧了皇上,您自身難保,對國家又有可益處?

老趙聽完長歎一聲:這話說得太不忠了。當年湟中穀賤,每斛才八錢,我建議收購三百萬斛谷,作為戰略物資防備羌人。中丞大人卻怕花錢,只收了四十萬斛,後來義渠安國兩次出使羌族部落,花費了大半。因此羌人才敢輕舉妄動。怪我當時沒堅持正確意見,這次我決不會妥協,當今皇上英明,必然能聽進我的忠言!

於是,又一輪特快專遞在長安與西北前線之間往來穿棱。心疼這條道上的漢軍驛卒,趙充國這仗打的,前線士兵沒死幾個,驛站的馬匹估計跑死不少。

趙充國畫像

趙充國繼續算帳:這一帶閑荒地約有二千頃以上,可屯田長期堅守,不用後方運輸糧草;我已經砍了六萬餘株大樹,可修葺郵亭路橋;我建議讓騎兵們解散回家,只留步兵一萬二百八十一人(精確得令人髮指!),屯紮要害之處,讓邊郡和附屬國湊幾千騎兵四出遊弋警戒,足以耗死敵人了。

怕朝廷不信,趙充國補充說:這次送來的軍糧,足夠一萬人吃上一年,以後不用再送了。

漢宣帝來信:那你算算,何時能平定羌亂?閃電戰與持久戰哪個合算,快點回復!

老趙回信:帝王之兵貴謀而賤戰,您咋就沉不住個氣?照現在的形勢看,幾個月就會出結果。我給您算算,羌人前後投降的已經有7萬多人了,而且他們回不到肥沃之地,饑寒交迫,撐不了幾天。

然後,他詳細從形勢、物力、費用、勞逸、安危等十二個方面對照了屯田與出兵的利弊。

賬算到這種程度,漢宣帝仍不能釋懷,繼續發問:你說幾個月就能收工,是說今年冬天,還是什麼時候?軍隊一旦解散,羌人聽說後再聚眾襲擾,又怎能阻止?您好好考慮後再答覆!

趙充國索性把帳本攤到桌面上:先零的精兵現在剩下不到七八千人,而且四出覓食,餓凍而死的不計其數,我認為他們覆滅的日子都可以按天來計算。帝國漫長的邊境線自敦煌到遼東一萬一千多裡,每個關隘塞口駐軍不過千人,那些部落抱團進攻竟然造不成什麼危害,這說明敵人已經虛弱到極點,真不知您有什麼可擔心的!現在非要放棄“坐勝之道”,走一條毫無把握的險路,把國家的精兵捐棄于山野之間,雖然是奉旨而行不用承擔罪責,但這是最大的不忠,恐怕不是國家和您的福氣!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口舌之戰中,漢宣帝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每次趙充國快遞一到,滿朝公卿就七嘴八舌集體討論。有意思的是,最初只有三成人贊同老趙意見,到後來增長到五成,最後竟達到八成。

這場爭論以漢宣帝對趙充國嘉勉獎掖告一段落。但考慮到各路漢軍已經集結完畢,大老遠的白跑一趟實在不甘心,漢宣帝最終採取了折衷方案,由破羌、強駑二將軍與中郎將趙卬三路出擊,斬殺羌人數千人後罷兵回撤,而趙充國獨自按他的計畫屯兵久持,最終又迫降五千殘敵。

風燭殘年的趙充國給朝廷算了最後一筆賬:先零人原本五萬人軍,前後斬首七千六百級,降者三萬一千二百人,淹死、餓死五六千人,遠逃者不過四千人,現在是時候徹底罷兵了。

次年五月,老趙帶著屯田的萬餘漢軍“振旅而還”。也在這一年,大器晚成的營平壯武侯趙充國走完了輝煌的人生路,溘然長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