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鄧稼先病重時,楊振寧問了一個問題,答案讓他無言以對

導讀:

1958年, 在美國學成歸來的鄧稼先接手了新中國的原子彈理論研究, 他帶領著新中國的科學家們從零開始, 用最原始的工具, 最簡陋的設備, 在1964年打響了新中國的第一個“大炮仗”!僅僅兩年之後, 在鄧稼先的領導下, 中國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 中國從此打破了蘇聯和美國的核壟斷, 昂首挺胸的成為世界核俱樂部的一員。

在原子彈的爆炸試驗之前, 有一個最危險的工作, 就是插雷管。 一旦操作有一丁點失誤, 在場的所有人都會立刻化為氣體, 以鄧稼先的身份和地位, 完全不必親自參與, 但是每次操作的時候, 他都會雷打不動的站在操作者後面記錄觀察。

作為兩彈研究的總指揮, 每次核子試驗的時候, 鄧稼先都會帶頭鑽到巷道去取樣, 如果要打開密封罐觀察測試結果, 他又總是首當其衝, 成為接觸放射性物質最多的人, 甚至就連跑到大漠中尋找原子彈爆炸後留下的碎片這樣的工作, 他都會沖到最前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實驗中, 大量的放射性物質一點一點的損耗著他的身體, 因為遭受到了超級量的核輻射, 鄧稼先全身出現了大面積的溶血現象, 被迫住進了醫院。 檢查結果證明, 他的尿液中有很強的放射性, 醫生整整搶救了一夜, 才將他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鄧稼先和楊振寧的合影

在鄧稼先住院期間, 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楊振寧前來探望, 在交談中楊振寧曾問他:“研究原子彈, 國家給了你多少獎金?”鄧稼先微笑著伸出兩個手指頭:“原子彈十元, 氫彈十元。 ”當年原子彈和氫彈爆炸成功以後, 國家給了一萬元獎金, 再加上單位的補貼, 最後把獎金分成了10元、5元、3元三個等級, 發給當時參與研究的工作人員, 鄧稼先拿到的是10元。

這點可憐的獎金, 在今天看起來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但是, 鄧稼先卻並沒有將個人得失放在心上, 為了研究“兩彈一星”, 鄧稼先從34歲便開始隱姓埋名, 離開車水馬龍的都市, 一頭紮進荒蕪的大漠深處, 這一去, 就是28年。 就連自己的妻子許鹿希, 都不知道他究竟在哪裡工作, 過得好不好, 就連他是否還活著都不知道。

1985年,鄧稼先的癌擴散已經無法挽救,他平靜的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是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樣快。”就在他彌留之際,他還念念不忘祖國的尖端武器技術發展。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顫動著嘴唇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還記得鄧稼先在遊覽天安門的時候,曾經說過一段話:“千百年後,可有人記得我?”。各位親愛的讀者,你們還記得這位偉大的功臣嗎?


1985年,鄧稼先的癌擴散已經無法挽救,他平靜的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是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樣快。”就在他彌留之際,他還念念不忘祖國的尖端武器技術發展。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顫動著嘴唇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還記得鄧稼先在遊覽天安門的時候,曾經說過一段話:“千百年後,可有人記得我?”。各位親愛的讀者,你們還記得這位偉大的功臣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