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楷書四大家之一趙孟頫

趙孟頫于宋理宗寶祐二年九月十日(1254年10月20日)生於吳興(今浙江湖州), [1]為宋太祖子秦王趙德芳之後。 其五世祖秀安僖王趙子偁,
即宋孝宗父。 其四世祖為崇憲靖王趙伯圭, 因孝宗賜宅第於湖州, 所以趙孟頫成為湖州人。 他的曾祖趙師垂, 祖父趙希戭, 父親趙與訔, 皆仕於南宋。 後元朝追贈趙師垂為集賢侍讀學士, 趙希戭為太常禮儀院使、吳興郡公, 趙與訔為集賢大學士、魏國公。 [4]嫡母李氏, 生母丘氏。 祖父早死無子, 由祖母收他為後。 趙孟頫為趙與訔第七子。 他十一歲時, 父親去世, 由生母督學。 [5]

趙孟頫自畫像

趙孟頫自幼聰敏, 讀書過目不忘, 下筆成文, 寫字運筆如風。 十四歲時, 趙孟頫因其家世代為官亦入補官爵, 並通過吏部選拔官員的考試, 調任真州司戶參軍。 [6]

南宋滅亡後, 趙孟頫一度蟄居在家。 丘氏說, “聖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 你不多讀書, 如何超乎常人?”他因而愈加努力,

拜老儒敖繼公研習經義, 學業日進, 聲名卓著。 吏部尚書夾谷之奇舉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 但他辭不赴任。 [7][5]

元朝重用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元朝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詔搜訪隱居于江南的宋代遺臣, 得二十余人, 趙孟頫名列其首, 並單獨被引見入宮,

覲見元世祖忽必烈。 [5]忽必烈見趙孟頫才氣豪邁, 神采煥發, 如同神仙中人, 非常高興, 讓他位坐右丞葉李之上。 當時朝廷剛剛設立尚書省, 命趙孟頫起草詔書, 頒佈天下。 忽必烈看了詔書後稱讚道:“說出了朕心中所要說的話。 ”朝廷召集百官于刑部, 商討制定刑法。 眾人認為凡貪贓滿至元寶鈔二百貫者, 都應論死罪。 趙孟頫則認為處罰太重, 因為鈔法創立後的幾十年內, 已大幅度貶值, 用貶值的寶鈔來決定人的生死, 不足採取。 有人見他年少, 又是來自南方, 不瞭解元朝國情, 指責他反對以寶鈔來定罪, 是想阻礙寶鈔的流行。 趙孟頫也理直氣壯地反駁, 指出:“刑法是關係到人命的生死, 必須分別輕重。 我奉詔參與商議,
不敢不言。 你不講道理, 企圖以勢壓人, 這是不行的!”那人被說得啞口無言。 忽必烈打算重用趙孟頫, 但遭到了一些人的阻止。 [8]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六月, 忽必烈授趙孟頫為兵部郎中。 兵部總管全國驛站, 當時來往使臣的飲食費用比過去增加了幾十倍, 當地官府無力供給,

只有強取于民, 百姓不勝騷擾, 請中書省以增加鈔幣來解決。 但當時至元鈔不能通行, 朝廷派尚書劉宣與趙孟頫一同至江南查辦行省丞相貫徹執行鈔法不力之罪, 左右司官及諸路官均遭鞭打, 然而趙孟頫卻不打一人。 回京後, 丞相桑哥對他的這種寬容大加譴責。 [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