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時光機|憶往日,惜今時,你還記得孩提時代的那半畝方塘嗎?

- Time-

水鄉

記憶

水鄉的孩子,

小時候的記憶總是連著水的,

沖刷著灘塗的粼粼海水,

靜靜流淌的一條窄河,

或是小小的半畝方塘。

在水的氤氳裡,

我們嬉戲玩耍,

我們逐漸長大,

我們離開了這個地方,

我們終究還是會回來,

憶往日, 惜今時……

今天, 我們為大家推送一篇微友投稿——《蘆肚》, 跟隨作者的筆觸, 重回孩提時光, 回憶那方承載著無數時光的塘水。

蘆 肚

文/王永華

國慶回到老家, 看到禾泥蕩裡建起了一排排光伏電站, 以前的水田滿眼都是蓮藕, 不禁讓我惦念起留有不少記憶的蘆肚。

那蘆肚其實就在我家所在的小河盡頭轉彎出蕩的地方, 西邊靠著圩堤向虎嘯蕩突出的一個十幾畝水塘而已, 也不知道這名字是怎麼來的, 大概是因為那裡多蘆葦, 形狀有點像撐大了的豬肚吧。 那蘆肚底部平時都低於外蕩水面的, 靠四周的堤岸圍著擋水, 中間有一池埂,

把蘆肚隔成東西兩半。

這蘆肚曾讓我的鄉親們多吃上一碗飯。 從我記事的時候起這蘆肚就在了, 記得當時蘆肚裡是種水稻的, 聽大人們說這蘆肚是在以糧為綱的年代從虎嘯蕩中圍墾出來的, 這蘆肚的田是不在“田畝冊”中的, 所以不用交公糧, 收上來的糧食就歸生產隊的了,

這樣每家每戶可以多分到一點稻穀, 在那個糧食匱乏的年代, 可以讓鄉親們多吃上一碗飯。 可能因為蘆肚底部低於水面吧, 儘管那有個水泵經常排水, 但到割稻時往往田裡還有淤泥、積水, 把水稻挑上來要費更多的體力。 早稻收割後就不再種了, 不再往外排水, 也就慢慢地裡面田裡的水和外蕩的水一樣平了。

可能因為這蘆肚低種水稻難保收成的緣故吧, 有一年生產隊開會決定不再在蘆肚上種稻了, 這對我們小孩子來說是無關要緊的事, 有人提議在堤岸上開一個口子, 這樣外蕩的魚就會遊進來, 到年底把水抽幹抓魚大家分。 那時我們這儘管湖蕩眾多, 但水面都屬於國營魚場的, 只有國營魚場可以捕撈, 鄉親們只有在小河浜裡可以抓魚, 平時是吃不到什麼魚的, 蘆肚不種田當魚塘後倒是解決了鄉親們春節吃魚的問題。 記得到年底時把蘆肚的水抽幹抓魚是整個生產隊最盛大的事, 幾乎整個生產隊老老小小的人都圍在堤岸上,

水快抽幹時隊長挑幾個壯勞力下到塘底抓魚, 因為臨近春節, 氣溫差不多要零下, 而那時沒有什麼防護工具, 都是赤腳下去抓魚的, 抓魚的工具也都是從自家家裡的帶來的, 堤岸上的人燒上一堆柴火, 抓魚的人身上的魚簍裡裝滿了就上來倒在穀簍裡, 順便也在火堆旁烤烤火暖暖身子。 另一些人則在堤岸上眼睛盯著塘底, 看到哪裡有魚就大喊著指揮著下面的人去抓。 隊長看看沒什麼魚了就一聲令下, “好了, 抓魚的把魚倒在穀簍裡, 扛回去分魚。 ”這時早已準備好“捉野魚”的最開心了, 一下都湧入蘆肚底部“捉野魚”了, 我人小是不敢下去的, 我一哥哥可是捉魚的好手, 總可以找到“漏網之魚”, 在那淤泥裡不知怎麼弄出來一條大黑魚, 弄得其他人羡慕不已,甚至有人說這不能算“野魚”,要歸生產隊的。直到天快暗時大家才回去,拿個籃子到生產隊公場上去拿分到的魚,晚餐大人們會把小魚、魚籽、魚內臟就著鹹菜炒了,味道自是鮮美,大魚是要留在春節招待客人的。

當然這些更多的是大人們的事,對我們小孩子來說更開心的事是,提供了“玩具”和“零食”。蘆肚的三面都面向虎嘯蕩,在堤岸邊伸向蕩中的淺灘上長滿了蘆葦,到了秋天看到成片的蘆花在風中搖曳。那裡的水很清澈,夏天會有很多大人小孩到蘆肚邊游泳嬉戲,那裡的水產品種感覺特別多,螺螄、蜆子、蟶子、牛腳殼、三角蛙、河蛙……而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是花蜆子,那個殼很漂亮,比一般的蜆子大很多,殼也厚、結實,是我們很好的玩具,總會很寶貝地收藏,在小夥伴一起玩“嗨蜆子”時總會放上一兩隻花蜆子殼,顯得高大上一點。哥哥釣上來的巴魚也很是好玩(可能是河豚魚),小小的嘴巴,白白的肚皮,摸摸它的肚皮,它會把肚皮鼓起來,像個圓球一樣,肚皮上毛索索的,一隻巴魚常讓我們玩上大半天,它的皮剝下來,繃在二個小竹筒口子上,中間用一根長線連接,一付“電話機”就做好了,兩個小夥伴各拿一個小竹筒拉緊線,放在耳朵邊玩打電話遊戲。那裡的蘆葦葉還經常做成哨子,薛家公公還常用蘆葦葉編織出各種形狀動物、物品送給我們玩。我們小孩子是不敢到蕩中游泳的,只在蘆葦灘邊玩耍,那裡也有我們最喜愛的零食---蘆葦的根。那蘆葦在河水的浸蝕下,有些會露出來白白的新生的根來,我們就專門找這些白白的蘆葦的根,挖出來河水裡洗一下就吃,很清脆,甜津津的,至今讓我回味無窮,比那茅草針不知道要好吃多少倍。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為都聯產承包了,村上的人平時也可吃到魚了,蘆肚的堤岸被河水沖刷得厲害,缺口也越來越大,到了年底也不再有人願意組織抽水抓魚了,有人就提議分到每家每戶戶,我們家也分到了一塊,大家都在那蘆肚裡種上了菱角,讓大家又開心了一陣子,每家種的菱種不一樣,有種紅菱的、有種環菱的、有種南湖菱的……開始兩年也都有收穫,采菱時節蘆肚上又熱鬧起來,多了笑聲。沒幾年大家發現蘆肚裡的菱都變成了“野菱”,我們都叫那菱為“戳嘴菱”(那菱菱肉很小,角多又尖,吃起來很容易戳破嘴),漸漸地就沒人去采了。

後來我們搬到鎮上住,也就不再去蘆肚了,也很少有蘆肚的消息了。只知道那些年老家噴水織機發展很快,大家也忙著賺錢,很少有人去蘆肚了,蘆葦也沒了。一次碰到哥哥,問:“還去蘆肚抓魚嗎?”“不抓了,也沒什麼魚,就是抓到也不能吃,那裡都是污水。”

正要離開老家時碰到我的叔伯外甥,也是村上的書記,他跟我說:“這兩年五水共治,蘆肚那裡現在水質好多了,今年又在整治散戶噴水織機,鎮上又在努力建設北部濕地公園,過不了多久,水質會更好。”看著水田中滿眼的蓮藕,遠望那蘆肚,我想,過兩年帶女兒來一定又可看到蘆葦搖曳的景象了。

稿件徵集令

看秀洲線上徵稿啦!

生活感悟、美食品鑒、小鎮故事……題材不限!

但是,一定要保證原創!原創!原創!

凡在看秀洲上公開發表的稿件,

我們都將給予一定稿酬。

投稿請發至郵箱2212452002@qq.com。

才華橫溢的你,

還不趕緊來投稿?

微信ID:kanxiuzhou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關注

弄得其他人羡慕不已,甚至有人說這不能算“野魚”,要歸生產隊的。直到天快暗時大家才回去,拿個籃子到生產隊公場上去拿分到的魚,晚餐大人們會把小魚、魚籽、魚內臟就著鹹菜炒了,味道自是鮮美,大魚是要留在春節招待客人的。

當然這些更多的是大人們的事,對我們小孩子來說更開心的事是,提供了“玩具”和“零食”。蘆肚的三面都面向虎嘯蕩,在堤岸邊伸向蕩中的淺灘上長滿了蘆葦,到了秋天看到成片的蘆花在風中搖曳。那裡的水很清澈,夏天會有很多大人小孩到蘆肚邊游泳嬉戲,那裡的水產品種感覺特別多,螺螄、蜆子、蟶子、牛腳殼、三角蛙、河蛙……而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是花蜆子,那個殼很漂亮,比一般的蜆子大很多,殼也厚、結實,是我們很好的玩具,總會很寶貝地收藏,在小夥伴一起玩“嗨蜆子”時總會放上一兩隻花蜆子殼,顯得高大上一點。哥哥釣上來的巴魚也很是好玩(可能是河豚魚),小小的嘴巴,白白的肚皮,摸摸它的肚皮,它會把肚皮鼓起來,像個圓球一樣,肚皮上毛索索的,一隻巴魚常讓我們玩上大半天,它的皮剝下來,繃在二個小竹筒口子上,中間用一根長線連接,一付“電話機”就做好了,兩個小夥伴各拿一個小竹筒拉緊線,放在耳朵邊玩打電話遊戲。那裡的蘆葦葉還經常做成哨子,薛家公公還常用蘆葦葉編織出各種形狀動物、物品送給我們玩。我們小孩子是不敢到蕩中游泳的,只在蘆葦灘邊玩耍,那裡也有我們最喜愛的零食---蘆葦的根。那蘆葦在河水的浸蝕下,有些會露出來白白的新生的根來,我們就專門找這些白白的蘆葦的根,挖出來河水裡洗一下就吃,很清脆,甜津津的,至今讓我回味無窮,比那茅草針不知道要好吃多少倍。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為都聯產承包了,村上的人平時也可吃到魚了,蘆肚的堤岸被河水沖刷得厲害,缺口也越來越大,到了年底也不再有人願意組織抽水抓魚了,有人就提議分到每家每戶戶,我們家也分到了一塊,大家都在那蘆肚裡種上了菱角,讓大家又開心了一陣子,每家種的菱種不一樣,有種紅菱的、有種環菱的、有種南湖菱的……開始兩年也都有收穫,采菱時節蘆肚上又熱鬧起來,多了笑聲。沒幾年大家發現蘆肚裡的菱都變成了“野菱”,我們都叫那菱為“戳嘴菱”(那菱菱肉很小,角多又尖,吃起來很容易戳破嘴),漸漸地就沒人去采了。

後來我們搬到鎮上住,也就不再去蘆肚了,也很少有蘆肚的消息了。只知道那些年老家噴水織機發展很快,大家也忙著賺錢,很少有人去蘆肚了,蘆葦也沒了。一次碰到哥哥,問:“還去蘆肚抓魚嗎?”“不抓了,也沒什麼魚,就是抓到也不能吃,那裡都是污水。”

正要離開老家時碰到我的叔伯外甥,也是村上的書記,他跟我說:“這兩年五水共治,蘆肚那裡現在水質好多了,今年又在整治散戶噴水織機,鎮上又在努力建設北部濕地公園,過不了多久,水質會更好。”看著水田中滿眼的蓮藕,遠望那蘆肚,我想,過兩年帶女兒來一定又可看到蘆葦搖曳的景象了。

稿件徵集令

看秀洲線上徵稿啦!

生活感悟、美食品鑒、小鎮故事……題材不限!

但是,一定要保證原創!原創!原創!

凡在看秀洲上公開發表的稿件,

我們都將給予一定稿酬。

投稿請發至郵箱2212452002@qq.com。

才華橫溢的你,

還不趕緊來投稿?

微信ID:kanxiuzhou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