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關於上海的15條冷知識,90%的上海人不瞭解!

你對上海有多瞭解?

下面這些關於上海的冷知識

知道3條以上算你牛!

1、上海以前的市花是棉花?

春天是上海市花白玉蘭綻放的時節,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曾經上海的市花是棉花!

據《上海園林志》記載, 民國16年(1927年)上海建市後, 一些社會人士認為上海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市花。 民國18年1月24日, 市社會局以蓮花、月季等花卉作為市花的候選對象, 後又增加棉花、牡丹和桂花。 最後, 共收回1.7萬餘份選票,

萬萬沒想到, 其中棉花票數5496張, 名列第一, 當選為上海市花。

棉花的確不如玫瑰浪漫、沒有牡丹那般名貴。 但是, 棉花對於上海這座商業、財富的城市來說, 確實是很好的一種寫照。 其實, 棉花和上海的淵源自古就有, 明代, 棉花是上海地區最主要的農作物,

享有“松郡之布, 衣被天下”的美譽。

隨著城市產業結構的轉型調整, 棉紡織產業已經風光不再, 但是棉花作為上海城市發展歷史當中重要的記憶符號, 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2、靜安寺竟然是個“外來戶”?

說起靜安寺, 在南京西路華山路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段, 毫無疑問是上海的“市中心”。 然而, 你一定想不到, 靜安寺其實是個“外來戶”!

靜安寺的歷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 初名滬瀆重玄寺。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更名為靜安寺。 也就是說, 今年是靜安寺得名的第1010年。

當時的靜安寺, 其實是在吳淞江畔的, 直到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 寺才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 至今已801年, 早於上海建城。

靜安區亦由靜安寺而得名, 並聞名於世。

3、豫園九曲橋竟然沒有9個彎?

在上海地標豫園,有一座聞名遐邇的九曲橋。九曲橋三步一折、五步一曲、彎來拐去、鬥折蛇行,移步異景,像條白龍匍匐於水面上,又像一根玉帶迤逶伸展。

但是你知道嗎?九曲橋實際上並沒有9個彎!

九曲橋以湖心亭為中心分為兩段,一段七曲一段八曲,一共十五彎。每段首尾的地面上都雕刻有荷花圖案,而在每一彎曲處更是雕刻了不同季節的花卉:一月水仙、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杜鵑、五月牡丹、六月梔子、七月荷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茶花、十二月臘梅……可謂妙趣橫生。

而之所以叫九曲橋,是因為按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九是陽數最高的數,具有吉利之意,故曲橋往往取名“九曲”,實有取其吉祥如意之意。

4、奉賢有段“小長城”?

在奉賢柘林鎮奉柘公路旁,一條長長的石海塘平行於海岸線,向著路盡頭的方向延伸。石海塘乍一看並不起眼,大約由四層石塊堆疊而成,高出路面一米多,如同一道路面防護堤。

若不是經人提示,很難想像這條寬2-3米的華亭海塘始造于雍正年間,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

清雍正初年,海潮兇猛接連沖毀塘岸,雍正親自下旨建築石塘並著力監督。石塘西起金山嘴,東接華家角(今柘林鎮奉海村),工程耗時整整十年,號稱“四十裡金城”,並有“北有古長城,南有華亭東石塘”之說。

5、除了五角場,還有一個三角場?

楊浦區有個五角場大家都知道,可是上海還有一個三角場,你知道嗎?

“三角場”位於周家橋街道中部偏北,泛指長寧路與萬航渡路相交處一帶,由於這裡只通東、西、北3個方向,因此習稱三角場。

6、上海也有“百老匯”,在虹口?

美國紐約有條“百老匯”大道,因其兩旁眾多的歌劇院而聞名於世。而在上海,曾經也有一條自己的“百老匯路”。

位於黃浦北岸的“百老匯路”,是當時上海的遠洋航運中心,在其周邊逐漸彙集起大量為外輪服務的五金配件店,漸漸地形成了五金一條街。百老匯路沿街鱗次櫛比的酒吧,則成了外籍水手們流連忘返的樂園。

1943年,百老匯路和東百老匯路改名為大名路和東大名路。

7、上海有個博物館,全露天?

沒有圍牆、沒有玻璃櫥窗與圍欄,不收門票,也沒有設置一米線,每位遊客都可以走近展品,觀詳展品,觸摸展品,體味那由歲月塑造出的暖和涼,這是中國第一座永遠開放、永不落幕,卻又日日更新的百年人文露天博物館——思南露天博物館。

在這個博物館,老洋房、街燈、古樹、紅磚道、鵝卵石牆面等,都成為展品。每件展品的外牆上都有一個盾牌形的標誌,上面印有專屬二維碼。而每個人的手機則成為了博物館的語音說明機和導覽器,參觀者掃碼就可以聽到由“素人”錄製的關於這個展品的語音介紹。

8、上海曾經有個“龍穴寶地”?

上海有個地方,曾經是“龍穴寶地”,那就是嘉定的南翔。不過後來,這塊龍穴寶地被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給破除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軍師劉伯溫為保明朝江山萬代相傳,親自跋山涉水,走南闖北,察看風水,想方設法消除深藏於各地的潛憂隱患。

有一天,劉伯溫來到嘉定南翔,看見南翔大德寺前面有一對磚塔,認為這是一對龍角;雙塔前面各有一口井,就是龍眼;兩口深井前,是一座香花橋,這是龍舌;橋兩邊的兩座水橋,當然是龍牙;橋下的一條河,便是龍涎龍鬚。

橋的正南,在南牌樓下的街中心,有一口大井,被認為是夜明珠。向北走,在大德寺後面,有一座四虎橋,像是龍鬚;順著這“龍鬚”向北,有一條通向嘉定的岡身路,像是龍身,而“龍尾”就是嘉定的金沙塔。

劉伯溫認為,南翔一帶是龍穴寶地,將來要是出了真龍天子,朱明王朝就難保久長。於是,他想出了一個主意,命令地方官在四虎橋邊辟出一塊墳地,專事埋葬無主屍體,讓屍體爛斷“龍頸”。他又命令在南翔北面的兩個村莊上廣種毛竹,以劈篾做籃,意思是劈掉龍身上的龍鱗,使整條龍活不起來,因而就出不了皇帝。

劉伯溫費盡心思,算盡機關,南翔被他撥弄得真的沒有出過皇帝。

9、上海還有一座媽祖廟?

中國民間在海上航行時,啟航前要先祭媽祖,船舶上要立媽祖神位供奉,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媽祖文化是中國海洋文化的代表。

上海歷史上曾有三處媽祖廟。後經兵災人禍,聖妃宮、南聖妃宮二處媽祖廟現已無跡可尋。另一處始建于宋代的順濟廟,原位於上海小東門十六鋪一帶,因兵燹屢興屢廢。于清咸豐三年(1853年)又因戰火遭毀,光緒九年(1883年)易址重建在蘇州河河南路橋北堍,廟額為“天后宮”。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因市政建設需要,上海僅存的這一處媽祖廟遺跡,由市區河南路橋北堍,整體拆遷至松江方塔園東北隅,改稱“天妃宮”。

10、“西郊賓館”原來是“怪屋”?

虹橋路1921號的西郊賓館,以大面積草地、樹木和湖泊著稱,原為414招待所,是上海綠地面積大、景致美的國賓館。

這裡的一切都不同凡響,一切都頗具神秘色彩,連她的“前世”身份都與眾不同。

從某種意義上說,西郊賓館的源頭是姚家“怪屋”。

這棟建築在當時虹橋路路北的一條小馬路淮陰路上,原是著名建築商姚錫舟先生大兒子姚乃熾的別墅。

這棟建築奇怪在哪裡呢?房子建在一處不大的斜坡上,表面看是棟平房,其實是棟沿山坡建築的二層小樓,周圍有大片的綠地,門前有條小河,彎彎地竟通到了室內!

這裡被選址為國賓館後,“怪屋”就作為休息室,另外在“怪屋”的西北部擴建一處大一些的、更加實用的住處。

這就是414招待所及其一號樓、二號樓、三號樓(又稱甲部、乙部、丙部)的來歷。

11、松江這根石柱子,竟是“國寶”?

在松江的中山小學校園內,有一根石柱,八角柱形,用大青石雕刻壘砌而成,總高9.3米,21級。整座石柱氣勢雄偉,造型華麗,比例勻稱,雕刻洗煉,極具大唐藝術風格。

它就是上海地面上最古老的建築——松江唐經幢。這座經幢建于唐大中十三年(西元859年),在全國的唐代經幢中是最完整和高大的一座。

唐幢流雲是松江的十二景之一。日光晶晶時, 在流雲映襯下,幢身上的神仙和凡人,水族和走獸,微瀾和鯨波似乎都活動起來了。

12、上海真正的市中心,竟然在這裡?

一說到上海的市中心,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黃浦、靜安、徐匯這些地方,但你知道上海的正中心在哪裡嗎?

其實,真正的上海中心在南京西路170號國際飯店的大堂內。就是這個

1950年的時候,上海市政局對全市進行測量,當時是以國際飯店樓頂旗杆作為原點,確立了上海市平面坐標系,1997年國際飯店改造時,在大堂設立了“上海市座標原點”標誌,就是這個金燦燦的圓盤。

13、上海也有一座比薩斜塔?

上海也有一座比薩斜塔,那就是位於松江區佘山鎮天馬山景區的護珠塔。

護珠塔又稱護珠寶光塔,建于北宋元豐三年(1079),磚石結構,七層八角,高18.82米,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塔因長年無人管理,損壞嚴重。據清人諸聯的《明齋小識》記: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寺裡演戲祭神,燃放爆竹,因而起火,燒去塔心木及扶梯、樓板等,塔梯、腰簷、平座也都毀壞,僅剩磚砌塔身。後有人在磚縫中發現宋代元豐錢幣,遂拆磚覓寶,使底層西北角磚身漸被拆毀,形成一個約2米直徑的大窟窿,以毛石墊補,因此塔身傾斜日趨嚴重。

由於其斜度已超過了著名的義大利比薩斜塔,故有“上海比薩斜塔”之稱,成為上海一大奇觀。為了保護珠塔,1987年底對塔身進行了加固,以保護珠塔斜而不倒之雄姿。

14、在上海,居然還有一個下海?

在上海,居然還有一個下海!

上海之名起源於上海浦,浦就是小河、支流的意思,在上海用來解決吳淞江的泄水能力。大概在虹口區海門路一段,南岸有一個浦,就被稱作上海浦,它是吳淞江18浦之一,與之相對,在北岸有個浦叫做下海浦。

只不過,後來上海浦當做對外通商口岸火了起來,而下海則是因為河道嚴重淤塞,被完全填埋了,由此消失在人海之中……

原來的下海浦就是現在的海門路昆明路一帶。要說還存在的痕跡,可能就只有這個殘破的廟了——下海廟,在現在的虹口區昆明路73號。

15、上海的市區裡,也有一座島?

上海是入海口,有海岸線和島嶼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比較有名的有崇明島、大金山、小金山等島嶼。但是你知道嗎?上海市區也有一座島。

在上海的黃浦江上還有一座小月牙形的島嶼,不是月亮島哦!它的名字叫做——復興島。

復興島位於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楊浦區東南部的黃埔江下游。面積約1.133平方公里,是黃浦江內唯一的封閉式內陸島。

現在唯一的景點是:復興島公園,中間有一棟別墅叫白廬,蔣介石曾經在那裡居住過哦~

在上海地標豫園,有一座聞名遐邇的九曲橋。九曲橋三步一折、五步一曲、彎來拐去、鬥折蛇行,移步異景,像條白龍匍匐於水面上,又像一根玉帶迤逶伸展。

但是你知道嗎?九曲橋實際上並沒有9個彎!

九曲橋以湖心亭為中心分為兩段,一段七曲一段八曲,一共十五彎。每段首尾的地面上都雕刻有荷花圖案,而在每一彎曲處更是雕刻了不同季節的花卉:一月水仙、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杜鵑、五月牡丹、六月梔子、七月荷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茶花、十二月臘梅……可謂妙趣橫生。

而之所以叫九曲橋,是因為按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九是陽數最高的數,具有吉利之意,故曲橋往往取名“九曲”,實有取其吉祥如意之意。

4、奉賢有段“小長城”?

在奉賢柘林鎮奉柘公路旁,一條長長的石海塘平行於海岸線,向著路盡頭的方向延伸。石海塘乍一看並不起眼,大約由四層石塊堆疊而成,高出路面一米多,如同一道路面防護堤。

若不是經人提示,很難想像這條寬2-3米的華亭海塘始造于雍正年間,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

清雍正初年,海潮兇猛接連沖毀塘岸,雍正親自下旨建築石塘並著力監督。石塘西起金山嘴,東接華家角(今柘林鎮奉海村),工程耗時整整十年,號稱“四十裡金城”,並有“北有古長城,南有華亭東石塘”之說。

5、除了五角場,還有一個三角場?

楊浦區有個五角場大家都知道,可是上海還有一個三角場,你知道嗎?

“三角場”位於周家橋街道中部偏北,泛指長寧路與萬航渡路相交處一帶,由於這裡只通東、西、北3個方向,因此習稱三角場。

6、上海也有“百老匯”,在虹口?

美國紐約有條“百老匯”大道,因其兩旁眾多的歌劇院而聞名於世。而在上海,曾經也有一條自己的“百老匯路”。

位於黃浦北岸的“百老匯路”,是當時上海的遠洋航運中心,在其周邊逐漸彙集起大量為外輪服務的五金配件店,漸漸地形成了五金一條街。百老匯路沿街鱗次櫛比的酒吧,則成了外籍水手們流連忘返的樂園。

1943年,百老匯路和東百老匯路改名為大名路和東大名路。

7、上海有個博物館,全露天?

沒有圍牆、沒有玻璃櫥窗與圍欄,不收門票,也沒有設置一米線,每位遊客都可以走近展品,觀詳展品,觸摸展品,體味那由歲月塑造出的暖和涼,這是中國第一座永遠開放、永不落幕,卻又日日更新的百年人文露天博物館——思南露天博物館。

在這個博物館,老洋房、街燈、古樹、紅磚道、鵝卵石牆面等,都成為展品。每件展品的外牆上都有一個盾牌形的標誌,上面印有專屬二維碼。而每個人的手機則成為了博物館的語音說明機和導覽器,參觀者掃碼就可以聽到由“素人”錄製的關於這個展品的語音介紹。

8、上海曾經有個“龍穴寶地”?

上海有個地方,曾經是“龍穴寶地”,那就是嘉定的南翔。不過後來,這塊龍穴寶地被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給破除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軍師劉伯溫為保明朝江山萬代相傳,親自跋山涉水,走南闖北,察看風水,想方設法消除深藏於各地的潛憂隱患。

有一天,劉伯溫來到嘉定南翔,看見南翔大德寺前面有一對磚塔,認為這是一對龍角;雙塔前面各有一口井,就是龍眼;兩口深井前,是一座香花橋,這是龍舌;橋兩邊的兩座水橋,當然是龍牙;橋下的一條河,便是龍涎龍鬚。

橋的正南,在南牌樓下的街中心,有一口大井,被認為是夜明珠。向北走,在大德寺後面,有一座四虎橋,像是龍鬚;順著這“龍鬚”向北,有一條通向嘉定的岡身路,像是龍身,而“龍尾”就是嘉定的金沙塔。

劉伯溫認為,南翔一帶是龍穴寶地,將來要是出了真龍天子,朱明王朝就難保久長。於是,他想出了一個主意,命令地方官在四虎橋邊辟出一塊墳地,專事埋葬無主屍體,讓屍體爛斷“龍頸”。他又命令在南翔北面的兩個村莊上廣種毛竹,以劈篾做籃,意思是劈掉龍身上的龍鱗,使整條龍活不起來,因而就出不了皇帝。

劉伯溫費盡心思,算盡機關,南翔被他撥弄得真的沒有出過皇帝。

9、上海還有一座媽祖廟?

中國民間在海上航行時,啟航前要先祭媽祖,船舶上要立媽祖神位供奉,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媽祖文化是中國海洋文化的代表。

上海歷史上曾有三處媽祖廟。後經兵災人禍,聖妃宮、南聖妃宮二處媽祖廟現已無跡可尋。另一處始建于宋代的順濟廟,原位於上海小東門十六鋪一帶,因兵燹屢興屢廢。于清咸豐三年(1853年)又因戰火遭毀,光緒九年(1883年)易址重建在蘇州河河南路橋北堍,廟額為“天后宮”。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因市政建設需要,上海僅存的這一處媽祖廟遺跡,由市區河南路橋北堍,整體拆遷至松江方塔園東北隅,改稱“天妃宮”。

10、“西郊賓館”原來是“怪屋”?

虹橋路1921號的西郊賓館,以大面積草地、樹木和湖泊著稱,原為414招待所,是上海綠地面積大、景致美的國賓館。

這裡的一切都不同凡響,一切都頗具神秘色彩,連她的“前世”身份都與眾不同。

從某種意義上說,西郊賓館的源頭是姚家“怪屋”。

這棟建築在當時虹橋路路北的一條小馬路淮陰路上,原是著名建築商姚錫舟先生大兒子姚乃熾的別墅。

這棟建築奇怪在哪裡呢?房子建在一處不大的斜坡上,表面看是棟平房,其實是棟沿山坡建築的二層小樓,周圍有大片的綠地,門前有條小河,彎彎地竟通到了室內!

這裡被選址為國賓館後,“怪屋”就作為休息室,另外在“怪屋”的西北部擴建一處大一些的、更加實用的住處。

這就是414招待所及其一號樓、二號樓、三號樓(又稱甲部、乙部、丙部)的來歷。

11、松江這根石柱子,竟是“國寶”?

在松江的中山小學校園內,有一根石柱,八角柱形,用大青石雕刻壘砌而成,總高9.3米,21級。整座石柱氣勢雄偉,造型華麗,比例勻稱,雕刻洗煉,極具大唐藝術風格。

它就是上海地面上最古老的建築——松江唐經幢。這座經幢建于唐大中十三年(西元859年),在全國的唐代經幢中是最完整和高大的一座。

唐幢流雲是松江的十二景之一。日光晶晶時, 在流雲映襯下,幢身上的神仙和凡人,水族和走獸,微瀾和鯨波似乎都活動起來了。

12、上海真正的市中心,竟然在這裡?

一說到上海的市中心,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黃浦、靜安、徐匯這些地方,但你知道上海的正中心在哪裡嗎?

其實,真正的上海中心在南京西路170號國際飯店的大堂內。就是這個

1950年的時候,上海市政局對全市進行測量,當時是以國際飯店樓頂旗杆作為原點,確立了上海市平面坐標系,1997年國際飯店改造時,在大堂設立了“上海市座標原點”標誌,就是這個金燦燦的圓盤。

13、上海也有一座比薩斜塔?

上海也有一座比薩斜塔,那就是位於松江區佘山鎮天馬山景區的護珠塔。

護珠塔又稱護珠寶光塔,建于北宋元豐三年(1079),磚石結構,七層八角,高18.82米,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塔因長年無人管理,損壞嚴重。據清人諸聯的《明齋小識》記: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寺裡演戲祭神,燃放爆竹,因而起火,燒去塔心木及扶梯、樓板等,塔梯、腰簷、平座也都毀壞,僅剩磚砌塔身。後有人在磚縫中發現宋代元豐錢幣,遂拆磚覓寶,使底層西北角磚身漸被拆毀,形成一個約2米直徑的大窟窿,以毛石墊補,因此塔身傾斜日趨嚴重。

由於其斜度已超過了著名的義大利比薩斜塔,故有“上海比薩斜塔”之稱,成為上海一大奇觀。為了保護珠塔,1987年底對塔身進行了加固,以保護珠塔斜而不倒之雄姿。

14、在上海,居然還有一個下海?

在上海,居然還有一個下海!

上海之名起源於上海浦,浦就是小河、支流的意思,在上海用來解決吳淞江的泄水能力。大概在虹口區海門路一段,南岸有一個浦,就被稱作上海浦,它是吳淞江18浦之一,與之相對,在北岸有個浦叫做下海浦。

只不過,後來上海浦當做對外通商口岸火了起來,而下海則是因為河道嚴重淤塞,被完全填埋了,由此消失在人海之中……

原來的下海浦就是現在的海門路昆明路一帶。要說還存在的痕跡,可能就只有這個殘破的廟了——下海廟,在現在的虹口區昆明路73號。

15、上海的市區裡,也有一座島?

上海是入海口,有海岸線和島嶼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比較有名的有崇明島、大金山、小金山等島嶼。但是你知道嗎?上海市區也有一座島。

在上海的黃浦江上還有一座小月牙形的島嶼,不是月亮島哦!它的名字叫做——復興島。

復興島位於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楊浦區東南部的黃埔江下游。面積約1.133平方公里,是黃浦江內唯一的封閉式內陸島。

現在唯一的景點是:復興島公園,中間有一棟別墅叫白廬,蔣介石曾經在那裡居住過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