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馬寅初先生與新人口論

馬寅初先生曾明確提出, 新中國存在著人口問題。 他在《新人口論》中認為“我國人口太多”、“增殖率太高”、“如繼續這樣無限制發展下去,

就一定要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阻礙”, 所以, “非計劃生育不可”。

馬寅初的觀點, 是否有科學根據? 是否為社會實踐所證明?

1953年, 全國人口普查, 總人口達601938035人, 出生率為37‰, 死亡率為17‰, 自然增率為20‰ 據此, 馬寅初認為, “一五”期間, 人口的增長還會高於這個速度, 其理由是:

1、由於經濟條件改善, 結婚人數增加, 生育率增加了;

2、由於婦幼保健和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 嬰兒死亡率下降了;

3、由於對孤寡老人政府有照顧, 老年人死亡率下降了;

4、由於社會秩序空前安定, 人民死於非命的減少了;

5、由於社會制度的變革, 尼姑和尚大半還俗, 娟妓問題的徹底解決, 生孩子的人增多了;

6、由於“五世其昌、兒孫滿堂”等舊思想作怪, 忙著為兒子?娶媳婦, 盼著“早生貴子”;

7、由於政府獎勵一胎多嬰, 助長著人口的增長。

馬寅初這七條理由, 為後來的事實證明, 基本上是正確的, 請看:

1954 年淨增人口1466 萬, 自然增長率為24.8‰;

1955年淨增人口1233萬, 自然增長率為20.3‰;

1956年淨增人口1270 萬, 自然增長率為20.5‰;

1957年淨增人口1479萬, 自然增長率為23.2‰;

自1954年至1957年, 這四年間, 平均年淨增人口為1362萬, 增長率22.1‰。

馬寅初的《新人口論》的理論, 已為中國人口的增長所證明。

但從今天21世紀來看, 馬寅初的新人口理論還要不斷調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