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在處理這件事上,他竟然無可奈何

西漢的灌夫是個很特別的人物, 他本姓張, 因父親張孟曾為潁陰侯灌嬰家臣, “立功”後被賜姓灌。 在吳楚七國之亂之時, 灌夫率領一千人跟隨父親灌孟從軍, 立下軍功被封為中郎將。 父親戰死後, 灌夫沒有選擇返鄉葬父, 而是選擇“置死地而後生”, 結果以“勇猛”聞名天下, 漢景帝對其也另眼相看, 後立他為代國宰相。

漢武帝即位後, 遷升灌夫擔任太僕。 結果, 灌夫一次與長樂宮衛尉竇甫飲酒, 因酒後耍酒瘋, 毆打了竇甫。 竇甫可不是一般的人, 他是竇太后的兄弟, 漢武帝眼看事情鬧大了, 擔心太后怪罪下來, 於是趕緊做出了保護灌夫的“雪藏”之舉, 改任他為燕國宰相。 後來, 他因為“犯法”而被免官, 在長安城光榮地成了一階“布衣”。 再後來, 灌夫找到了自己的知己, 和“同病相連”的魏其侯竇嬰一見如故, 結為生死之交。

然而, 一次, 在丞相田蚡的婚宴上, 因田蚡、程不識和灌嬰本家的灌賢看不起已成昨日黃花的灌夫和竇嬰, 對其“大不敬”, 結果惹怒了“直腸子”的灌夫, 他來了個“罵座”。

結果田蚡令人將灌夫直接“拿下”。

灌夫入獄了, 竇嬰腸子都悔青了, 他將自己的老部下、老相識召集而來, 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 請他們拿著這些錢財去幫自己上下打點,

營救灌夫。

拿人錢財, 替人消災, 這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 但灌夫這次闖的禍可不是錢能擺平的。 很快, 消息就傳來了:田蚡不僅把灌夫全族抓起來了, 而且嚴刑逼供, 看這架勢, 灌夫只怕凶多吉少了。

拿錢是搞不定了, 竇嬰決定改走“官道”——投訴。

他將投訴的摺子遞到了漢武帝面前, 投訴的對象是田蚡。 在投訴書中, 他陳述了灌夫罵座的經過, 著重強調了三點:第一, 灌夫有錯, 但只是錯在酒, 錯在酒後失言;第二, 灌夫有過, 但過不大, 更不是對太后的大不敬;第三, 灌夫有罪, 但情有可原, 罪不至死。

漢武帝看完後, 認為說得有道理, 於是主動請竇嬰共進晚餐。 吃完飯後, 漢武帝對竇嬰說道:“身正不怕影子歪。 既然你說得這麼頭頭是道, 那我就給你一次公開辯論的機會吧。 ”

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 很快, 這場萬眾關注的辯論會就上演了。

辯論會一開始, 首先進行的是個人陳述環節。

竇嬰作為灌夫的辯護人, 自然第一個站出來說話。 他不愧是有備而來的, 陳述報告的語氣不急不慢, 有條不紊, 報告條分縷析, 提出了三條為灌夫開罪的理由。

第一條理由:灌夫有功有勞。 他在平定七國叛亂時立下赫赫戰功, 披孝報國傳為佳話, 為漢朝的穩定貢獻了力量。

第二條理由:灌夫因酒犯錯。 因為在田蚡婚宴上高興, 灌夫多喝了幾杯, 結果喝醉了,做出了酒後失言之舉。

第三條理由:田蚡公報私仇。田蚡將小事放大,百般誣陷,是私心在作怪,是欲望在衝動。

應該說,竇嬰考慮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除了正常為灌夫辯論外,並沒有對田蚡有過激的言辭,更沒有爆更多的猛料。

接下來輪到田蚡發言了。他陳述了灌夫的兩大罪狀。

第一條罪:大不敬。太后安排的婚宴,灌夫居然不放在眼裡,蠻不講理,大放厥詞,弄得好好的婚宴不歡而散,弄得我這個新郎官灰頭土臉,弄得太后下不了臺。

第二條罪:大不韙。灌氏一族在潁川橫行霸道,無法無天,胡作非為,弄得民眾怨聲載道,這都是灌夫縱容的結果,應當借此機會,一併剷除。

隨後,漢武帝讓群臣進行表決。

首先站出來表態的是朝中“二把手”——御史大夫韓安國。

韓安國說了兩段話。

“竇嬰的話沒錯,灌夫罪不當斬。當年,他在父親戰死疆場的情況下,堅持不下火線,隻身闖入吳軍大營,大勇大德,大仁大義,真是不折不扣的壯士。對於這樣的壯士,如果僅憑一次酒後亂言就嚴懲,未免太過於小題大做了。

“田蚡的話也不無道理,灌夫罪有應得。丞相說灌夫與豪強交往甚密,宗族橫行鄉里,欺壓百姓,圖謀不軌。我看這種情況或多或少也是存在的,因此,丞相的話也是對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既然竇嬰和田蚡說得都沒錯,最後還得請陛下聖裁啊。”

韓安國不愧為官場老手,玩政治玩到他這樣圓滑的階段,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說了兩句話,結果卻是互不得罪,互不相侵,說了等於沒說,說了等於白說。

漢武帝不需要這樣的廢話,他需要的是實話實說。於是,他馬上把眼睛看向了朝中的一位牛臣——汲黯。

汲黯素以正直著稱,天不怕地不怕,此時,他以帶病之身列席這場辯論賽,自然不是來當觀眾,而是來主持正義的。果然,面對漢武帝火辣辣的目光,他站起來,實話實說道:“我支持竇嬰。正直厚道的灌夫不可殺,更不可辱。”

“拼命三郎”支持竇嬰,心裡一直站在竇嬰這一邊的漢武帝很是高興。他馬上又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位大臣——鄭當時。

鄭當時也是名門之後,他的祖先鄭君曾是項羽手下的將領。項羽死後,他選擇了擇良木而棲——投靠了漢朝。當時,劉邦下令所有項羽的舊部在提到項羽時都要直呼其名,鄭君偏偏不服從詔令,於是劉邦下旨撤了鄭君的職。鄭當時繼承了祖先的優良傳統,以仗義行俠為樂事,聲名遠播。

這一次辯論賽,韓安國選擇了中立,汲黯選擇了支持竇嬰,現在鄭當時這一票就相當關鍵了,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一票。

被寄予厚望的鄭當時先是說了這樣一句話:“灌夫,灌夫,雖然只是一介匹夫,但殺之可惜啊。”隨後話鋒一轉,又接著道:“不過,話又說回來,田丞相的話也是正確的。”

韓安國在前面已經做出“打一個巴掌給一個棗”,兩邊都不得罪的舉動,此時連一向以正直著稱的鄭當時也打起了太極,作為裁判長的漢武帝自然更鬱悶了。於是,他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大臣。

然而,這時候的眾臣都選擇了沉默是金,集體失語,再也沒有一個站出來主動表明立場。眾臣的畏縮不語讓漢武帝很不悅,於是,他很快就把所有怒火都聚焦到了鄭當時身上,說道:“平日裡,你總是對魏其侯和田丞相品頭論足,說三道四,現在怎麼睜著眼說瞎話?這種孬種樣,這個熊模樣,我真想一劍砍了你的腦袋!”

這是一句洩憤話,也是對這場辯論賽的總結話。說完這句話,漢武帝拂袖而去,辯論自然也戛然而止了。

結果喝醉了,做出了酒後失言之舉。

第三條理由:田蚡公報私仇。田蚡將小事放大,百般誣陷,是私心在作怪,是欲望在衝動。

應該說,竇嬰考慮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除了正常為灌夫辯論外,並沒有對田蚡有過激的言辭,更沒有爆更多的猛料。

接下來輪到田蚡發言了。他陳述了灌夫的兩大罪狀。

第一條罪:大不敬。太后安排的婚宴,灌夫居然不放在眼裡,蠻不講理,大放厥詞,弄得好好的婚宴不歡而散,弄得我這個新郎官灰頭土臉,弄得太后下不了臺。

第二條罪:大不韙。灌氏一族在潁川橫行霸道,無法無天,胡作非為,弄得民眾怨聲載道,這都是灌夫縱容的結果,應當借此機會,一併剷除。

隨後,漢武帝讓群臣進行表決。

首先站出來表態的是朝中“二把手”——御史大夫韓安國。

韓安國說了兩段話。

“竇嬰的話沒錯,灌夫罪不當斬。當年,他在父親戰死疆場的情況下,堅持不下火線,隻身闖入吳軍大營,大勇大德,大仁大義,真是不折不扣的壯士。對於這樣的壯士,如果僅憑一次酒後亂言就嚴懲,未免太過於小題大做了。

“田蚡的話也不無道理,灌夫罪有應得。丞相說灌夫與豪強交往甚密,宗族橫行鄉里,欺壓百姓,圖謀不軌。我看這種情況或多或少也是存在的,因此,丞相的話也是對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既然竇嬰和田蚡說得都沒錯,最後還得請陛下聖裁啊。”

韓安國不愧為官場老手,玩政治玩到他這樣圓滑的階段,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說了兩句話,結果卻是互不得罪,互不相侵,說了等於沒說,說了等於白說。

漢武帝不需要這樣的廢話,他需要的是實話實說。於是,他馬上把眼睛看向了朝中的一位牛臣——汲黯。

汲黯素以正直著稱,天不怕地不怕,此時,他以帶病之身列席這場辯論賽,自然不是來當觀眾,而是來主持正義的。果然,面對漢武帝火辣辣的目光,他站起來,實話實說道:“我支持竇嬰。正直厚道的灌夫不可殺,更不可辱。”

“拼命三郎”支持竇嬰,心裡一直站在竇嬰這一邊的漢武帝很是高興。他馬上又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位大臣——鄭當時。

鄭當時也是名門之後,他的祖先鄭君曾是項羽手下的將領。項羽死後,他選擇了擇良木而棲——投靠了漢朝。當時,劉邦下令所有項羽的舊部在提到項羽時都要直呼其名,鄭君偏偏不服從詔令,於是劉邦下旨撤了鄭君的職。鄭當時繼承了祖先的優良傳統,以仗義行俠為樂事,聲名遠播。

這一次辯論賽,韓安國選擇了中立,汲黯選擇了支持竇嬰,現在鄭當時這一票就相當關鍵了,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一票。

被寄予厚望的鄭當時先是說了這樣一句話:“灌夫,灌夫,雖然只是一介匹夫,但殺之可惜啊。”隨後話鋒一轉,又接著道:“不過,話又說回來,田丞相的話也是正確的。”

韓安國在前面已經做出“打一個巴掌給一個棗”,兩邊都不得罪的舉動,此時連一向以正直著稱的鄭當時也打起了太極,作為裁判長的漢武帝自然更鬱悶了。於是,他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大臣。

然而,這時候的眾臣都選擇了沉默是金,集體失語,再也沒有一個站出來主動表明立場。眾臣的畏縮不語讓漢武帝很不悅,於是,他很快就把所有怒火都聚焦到了鄭當時身上,說道:“平日裡,你總是對魏其侯和田丞相品頭論足,說三道四,現在怎麼睜著眼說瞎話?這種孬種樣,這個熊模樣,我真想一劍砍了你的腦袋!”

這是一句洩憤話,也是對這場辯論賽的總結話。說完這句話,漢武帝拂袖而去,辯論自然也戛然而止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