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清代最後一個狀元,書法冠絕當世,寧願做乞丐,也不當漢奸

科舉制度是隋以後各封建王朝設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 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歷經隋唐宋元明清, 也就產生了600多位狀元。 可見狀元的含金量多大。 直到1905年9月2日, 袁世凱、張之洞奏請立停科舉, 以便推廣學堂, 鹹趨實學。 廢除了科舉制度。 而直隸省河間府肅甯縣人劉春霖則成為了中國最後一個狀元。

劉春霖(1872年-1942年), 字潤琴, 號石筼。 直隸肅甯(今河北肅甯)付佐鄉北石寶村人。 中國科舉制度中最後一位狀元。 劉春霖善書法, 尤以小楷為著。 小楷筆力清秀剛勁, 深得世人推崇。 時有“大楷學顏(顏真卿), 小楷學劉(劉春霖)”之譽。

劉春霖家道貧寒, 世代為農, 其父先在府衙當差, 其母亦在知府家中做女僕。 劉春霖伯父看著他很聰明, 就在8歲那年送他去私塾讀書。 他天資聰穎, 學習刻苦, 深受老師喜愛。 後來, 父親把他帶至保定, 入蓮池書院讀書, 連續攻讀十餘年, 學業長進很快, 頗得院長吳汝綸賞識。

在他狀元及第後, 授翰林院修撰, 旋被派往日本, 入東京法政大學深造。 光緒33年(1907年)回國, 歷任諮政院議員、記名福建提學使、直隸法政學校提調、北洋師範學校監督等職。

在日本侵略中國後, 劉春霖雖隱居不仕, 但對國家前途頗為關心。 劉對東北軍不戰而退非常憤恨, “滿洲國”派人以溥儀的名義邀請劉春霖前去, 許以偽滿教育部部長之職, 遭到劉的嚴詞拒絕。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事變, 日本人拉攏他出任“滿洲國教育部長”、“北平市市長”等偽職, 他能保持晚節, 堅辭不就。

為此日偽當局將其歷年收藏的書畫珍寶洗劫一空。 劉春霖患有心臟病, 經受日偽打擊後, 病情逐漸加重, 經多方醫治無效, 於1944年1月18日逝世於北京(又一說逝世於1942年), 其墓地在保定市。 他的書法自成一家, 有較大影響。 當年, 翁同龢見還沒有登第的劉春霖的筆墨, 曾驚歎不已, 預言他將大魁天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