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贛西邊陲蓮花縣有一個鄉鎮叫神泉鄉

《馬安石村的前世今生》

文/劉正輝

(溫馨提示:二期雜誌正趕到春節前出版, 雜誌內容要求緊跟時代潮流, 關注新農村新氣象、遊子返鄉團圓、留守兒童生活、空巢老人過年、打工族在外地等等, 這類題材的作品不可缺少。 望作家詩人及早準備, 提前提供優質作品!)

選稿:中鄉美駐陝西選稿基地主編 黃河浪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在贛西邊陲蓮花縣有一個鄉鎮叫神泉鄉, 在神泉鄉政府所在地的坪裡村轄下有一個小村莊叫做馬安石。 村莊很小, 只有彭、劉兩姓, 約四五十戶人家。 但馬安石建村歷史悠久,

民風純樸, 環境優美, 周圍群山環繞,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從村莊前面緩緩流過, 又幽靜蜿蜒地流向遠方。 時而有小魚頑皮地躍出水面, 打破這充滿寧靜的時空。 小河的兩岸是被村民修理得平平整整、一丘連著一丘的稻田。 春天田裡會長著茂密的紅花、油菜花, 吸引成群結對的蜜蜂在花叢中歡快地飛進飛去、忘情采蜜;夏秋季節稻穀飄香, 金燦燦的稻穗在陽光下泛起耀眼的浪花;而到了冬天, 田裡又種植了蘿蔔、番茄、草莓等各種時令蔬菜和水果。 總之, 田裡一年四季都會搖曳著村民辛勞忙碌的身影, 他們從來不會讓自家的田地閒置和荒蕪。 而田地也給了村民豐厚的回報:孩子上學的學雜費、媳婦添置衣裳與各種化妝品的費用、一家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偶爾的詩和遠方……

這樣一個美麗、富饒、靜謐的小村莊為什麼名字叫做馬安石?原來, 她還擁有一段神奇而淒美的傳說。

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 天庭的玉皇大帝鍾愛著一匹御用寶馬叫白龍馬, 它長得高大、英俊、威猛、帥氣, 玉帝每次出行, 必須把白龍馬帶著身邊, 白龍馬的生活起居也有專門的馬倌負責照料。 白龍馬雖然養尊處優,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但它乖順靈巧, 而且十分能幹, 它為玉皇大帝辦過許多重要的大事, 深得玉帝信任。

一天, 玉帝要給東海龍王傳送一封十分重要而且緊急的信件, 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能夠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白龍馬。 白龍馬與往常一樣, 毫不猶豫地欣然領命。

臨出發前, 玉帝囑咐它送完信後, 立即回天宮覆命, 千萬不要在外面逗留。 白龍馬點頭稱是, 然後昂首挺胸, 四蹄騰空, 躍出天宮, 直奔東海而去。 經過幾天時間的日夜兼程、餐風飲露, 白龍馬順利地將信件送到了東海龍宮。 東海龍王收到玉皇大帝的親筆來信, 非常高興。 他吩咐手下人好好款待白龍馬, 讓它好好休息一下, 在東海多玩幾天再回天宮。 但是白龍馬想到了臨行時玉皇大帝的叮囑, 於是婉言謝絕了東海龍王的一片好意。 它要立即打道回天宮, 向玉帝覆命。

時值農曆五月, 初夏的天氣慢慢地熱起來了。 白龍馬這幾天連續趕路, 沒日沒夜、馬不停蹄地來回奔波數千里路程, 早已經是又困又累、又饑又渴, 體力透支到了極限。 當它騰雲駕霧跑到一個小山村上空時, 實在是跑不動了。 它低頭往下面一看, 只見村莊前面有一條清秀的小河, 而且小河兩岸生長著成片成片綠油油的青草。 它心裡一陣欣喜, 打算休息一會兒、吃點東西再繼續趕路。 於是, 白龍馬從天空降落人間,

來到小河邊大口大口地飲水解渴;然後又到河兩岸的稻田裡大把大把地啃起青草來, 它從來沒吃過這麼又嫩脆又鮮美的青草, 胃口大增。 白龍馬從小在天宮長大, 它五穀不分, 不識莊稼, 此時它把田裡長得茂盛、尚未灌漿的禾苗誤當成了野生青草。

當附近的村民得知情況後, 急急忙忙地走出家門查看時, 饑渴交加的白龍馬早已把小河兩岸附近數十畝稻田裡的禾苗一掃而光。 村民們呼天喊地, 憤怒萬分, 他們手持扁擔、鋤頭, 將白龍馬團團圍住, 一定要嚴懲這個十惡不赦的肇事者。 白龍馬從村民悲憤的叫喊聲、兩眼冒著怒火的神情中知道自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大錯, 它惶恐不安, 不知所措。 但它不懂人語, 無法向村民表達自己的歉意,只是愧疚萬分地低下了頭,靜靜地聽候村民們的發落。

這時,村裡一位上了年紀的劉姓長老,拄著拐杖顫顫地從村子裡走到了田野。劉長老撥開怒氣衝天的人群,來到白龍馬旁邊,只見白龍馬雖然一臉愧色地低著頭,但它依舊威儀無比地挺立著,渾身散發著一股榮華富貴之氣。劉長老知道這絕對不是一匹尋常的馬,他勸阻村民不要輕易動粗,然後安排人員立即去官府報案。官差到了,經過仔細核查,果然這不是一匹人間凡馬,而是天庭的天馬。於是,案情逐層往上呈報,後來通過特殊管道一直彙報到了玉皇大帝那裡。玉帝聞訊後龍顏大怒,下達諭旨,立即派人將白龍馬押回天宮,按照天規法律嚴懲不貸,決不護短。

當天庭官差火速趕到小村莊向白龍馬傳達了玉皇大帝的詔令後,白龍馬淚流滿面,悔恨不已。它對天庭官差說:“我因一時糊塗,誤將稻田裡的禾苗當成了青草果腹,鑄成無法挽回的大錯,禍害了人間百姓,嚴重違反了天規,觸怒了天尊,有愧于玉皇大帝平時對我的嚴加管教。作為玉皇大帝身邊親近的寵臣,我更應該要帶頭遵守天庭法規,維護玉皇大帝的尊顏,我甘願接受嚴厲的懲罰。所以,我懇求玉帝將我降凡人間,以儆效尤!我願意以我的血肉身軀立在此處向村民謝罪、贖罪,守候這一方百姓的平安,以此賠償他們的損失。”

官差們回到天宮覆命,轉述了白龍馬的請求意願。玉帝聽後,怔怔地愣了半天,依依不捨地喃喃自語:“雖然釀成大錯,但知錯能改,仍是好馬。可是看你決心已定,我也只好忍痛舍愛,就成全你吧!”於是一旨下去,將白龍馬的天籍廢除,逐出天宮,降為人間凡馬。

白龍馬巋然不動,不飲不食,七天后絕食而命斃,身體逐漸化成一尊石馬屹立在田埂上,只是馬頭一直向下低著,表示向村民永遠的懺悔。一來警示其他牲畜不要妄想偷吃莊稼、禍害百姓;二來提醒後人要為人厚道,少犯錯誤,知錯即改。

千百年來,這尊長約四米、高約兩米的高大石馬一直屹立於田間地頭,成為這個村莊的“鎮村之寶”。它保佑這一帶莊稼免受天災人禍的侵害,保佑這個村莊的村民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也教育著這個村莊的子孫後代做人要安分守己、忠義傳家。從此,這個小村莊也被改名為“馬安石”。

遺憾的是,在上世紀那個特殊年代,這尊石馬被當做封建迷信的產物而毀於一旦。一些激進分子用很粗的繩子一頭拴在石馬身上,一頭綁在拖拉機的後面,將石馬徹底推倒;又用鐵錘、鐵棍把石馬敲得支離破碎,石塊全部扔進小河裡,被河水沖得杳無蹤影。從此,馬安石村再也看不見石馬,這一毀滅性的破壞一度讓馬安石所有的村民痛心不已,無法接受。

好在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和政府一個又一個惠農富民政策的關愛下,馬安石的村民通過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家家戶戶過上了富裕安康的好日子。村民們紛紛點頭稱讚:現在村頭的石馬雖然不在了,但黨和政府給予我們這麼多的好政策,就是保我們致富、佑我們平安的一匹好“石馬”,是指引我們村民走向康莊大道的精神圖騰和有力保障!

劉正輝,男,江西省蓮花縣人,供職於某報社,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見於《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文化報》《北京文學》《羊城晚報》《深圳特區報》《雜文報》《經理日報》《文學與人生》《民間傳奇故事》《思維與智慧》《我的大學》《江門文藝》《登封文學》《新聞天地》《星火》《長江詩歌》等報刊。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無法向村民表達自己的歉意,只是愧疚萬分地低下了頭,靜靜地聽候村民們的發落。

這時,村裡一位上了年紀的劉姓長老,拄著拐杖顫顫地從村子裡走到了田野。劉長老撥開怒氣衝天的人群,來到白龍馬旁邊,只見白龍馬雖然一臉愧色地低著頭,但它依舊威儀無比地挺立著,渾身散發著一股榮華富貴之氣。劉長老知道這絕對不是一匹尋常的馬,他勸阻村民不要輕易動粗,然後安排人員立即去官府報案。官差到了,經過仔細核查,果然這不是一匹人間凡馬,而是天庭的天馬。於是,案情逐層往上呈報,後來通過特殊管道一直彙報到了玉皇大帝那裡。玉帝聞訊後龍顏大怒,下達諭旨,立即派人將白龍馬押回天宮,按照天規法律嚴懲不貸,決不護短。

當天庭官差火速趕到小村莊向白龍馬傳達了玉皇大帝的詔令後,白龍馬淚流滿面,悔恨不已。它對天庭官差說:“我因一時糊塗,誤將稻田裡的禾苗當成了青草果腹,鑄成無法挽回的大錯,禍害了人間百姓,嚴重違反了天規,觸怒了天尊,有愧于玉皇大帝平時對我的嚴加管教。作為玉皇大帝身邊親近的寵臣,我更應該要帶頭遵守天庭法規,維護玉皇大帝的尊顏,我甘願接受嚴厲的懲罰。所以,我懇求玉帝將我降凡人間,以儆效尤!我願意以我的血肉身軀立在此處向村民謝罪、贖罪,守候這一方百姓的平安,以此賠償他們的損失。”

官差們回到天宮覆命,轉述了白龍馬的請求意願。玉帝聽後,怔怔地愣了半天,依依不捨地喃喃自語:“雖然釀成大錯,但知錯能改,仍是好馬。可是看你決心已定,我也只好忍痛舍愛,就成全你吧!”於是一旨下去,將白龍馬的天籍廢除,逐出天宮,降為人間凡馬。

白龍馬巋然不動,不飲不食,七天后絕食而命斃,身體逐漸化成一尊石馬屹立在田埂上,只是馬頭一直向下低著,表示向村民永遠的懺悔。一來警示其他牲畜不要妄想偷吃莊稼、禍害百姓;二來提醒後人要為人厚道,少犯錯誤,知錯即改。

千百年來,這尊長約四米、高約兩米的高大石馬一直屹立於田間地頭,成為這個村莊的“鎮村之寶”。它保佑這一帶莊稼免受天災人禍的侵害,保佑這個村莊的村民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也教育著這個村莊的子孫後代做人要安分守己、忠義傳家。從此,這個小村莊也被改名為“馬安石”。

遺憾的是,在上世紀那個特殊年代,這尊石馬被當做封建迷信的產物而毀於一旦。一些激進分子用很粗的繩子一頭拴在石馬身上,一頭綁在拖拉機的後面,將石馬徹底推倒;又用鐵錘、鐵棍把石馬敲得支離破碎,石塊全部扔進小河裡,被河水沖得杳無蹤影。從此,馬安石村再也看不見石馬,這一毀滅性的破壞一度讓馬安石所有的村民痛心不已,無法接受。

好在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和政府一個又一個惠農富民政策的關愛下,馬安石的村民通過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家家戶戶過上了富裕安康的好日子。村民們紛紛點頭稱讚:現在村頭的石馬雖然不在了,但黨和政府給予我們這麼多的好政策,就是保我們致富、佑我們平安的一匹好“石馬”,是指引我們村民走向康莊大道的精神圖騰和有力保障!

劉正輝,男,江西省蓮花縣人,供職於某報社,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見於《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文化報》《北京文學》《羊城晚報》《深圳特區報》《雜文報》《經理日報》《文學與人生》《民間傳奇故事》《思維與智慧》《我的大學》《江門文藝》《登封文學》《新聞天地》《星火》《長江詩歌》等報刊。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