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氣象生活」外國人看中國,如何評價中國氣象發展?

近日, 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及氣象服務情況等接受中國國際電視臺專訪。 他在專訪中表示,

中國是《巴黎協定》的積極推動者, 認真履行其減排承諾;中國的氣象服務水準已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防災減災成績斐然, 並通過國際合作積極推動世界氣象事業發展。

01

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

在落實《巴黎協定》上, 中國認真履行承諾, 不斷推進實施相關減排計畫,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逐步脫離污染較大的火力發電, 對此我深感欣慰。 如果要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 各國就必須制定更有力的減排目標。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 圖片來源WMO網站

塔拉斯還提到習主席了在今年五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講話。 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 宣導綠色、低碳、迴圈、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 加強生態環保合作, 建設生態文明, 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實踐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

應對氣候變化、踐行綠色發展需要氣象服務提供保障。 塔拉斯對中國的氣象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 他表示, 中國的整體氣象服務水準已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當自然災害發生時, 中國不同部門間密切配合, 共同防災救災, 防災減災成績斐然。 而且, 令人欣喜的是, 中國不斷總結經驗, 並且將這些經驗分享給其他國家。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實施, 中國將為亞洲和非洲等欠發達國家提供更多的氣象支持,

其發展成果也將為更多的國家所共用。

英國氣象局首席執行官羅布·瓦利:

02

中國氣象事業助力

國際合作

中國氣象局是世界氣象組織的重要合作夥伴, 為全球氣象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幾年, 中國氣象事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中國氣象局的科學家有活力且高產, 在多個項目中與英國氣象局的科學家密切合作, 共同開展科學和業務研究, 雙方共同進行的“氣候科學到服務夥伴關係計畫”就是很好的合作典範。 雙方合作在許多出版物上刊發了大量文章, 北京氣候中心氣候模式也得以迅速發展。

另外, 中英氣象部門在省級和市級開展的合作, 促進了季節預報的發展, 從而加強了中國氣象局的氣候服務能力。

例如, 去年中國氣象局和英國氣象局共同合作, 提高長江流域的季節性降水預報能力, 幫助人們做好洪水防禦工作。

另外, 針對不同領域和部門, 中國氣象局開展的專業氣象服務範圍廣、品質高, 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也為今後的國際合作提供了巨大機遇。

03

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

著名華人氣候科學家陳德亮:

中國氣候服務能力

引領全球

在國家欣欣向榮的發展背景下,近五年來,氣象領域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在氣候服務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引領全球。

2009 年,第三次世界氣候大會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相關國際組織在推進全球氣候觀測系統建設、提高氣候預測準確率、為決策者提供氣候資訊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提出將推動建立“全球氣候服務框架”,提出“climate service”的理念,為給人類提供更好的氣候資訊服務而努力。

五年來,國際上在此方面進展緩慢,而中國的發展變化與國際上形成巨大反差。我曾多次在國際會議上將中國的氣象服務案例作為經驗推廣。中國的氣候服務內容豐富,物件也很廣泛,管道很多樣,有那麼多的用戶能收到氣象、氣候資訊,農業、電力等行業也享受著專項氣象服務,可以說中國的氣候服務想得很周到,服務意識很強,腳步邁得很大。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地球系統資料

同化部門負責人史蒂芬·英格裡士:

04

中國氣象衛星發展迅速

中國氣象局與多個國際機構開展了廣泛的合作,並聽取多方意見,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氣象衛星的價值。例如在聽取了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氣象衛星協調組織社會經濟效益專家組的意見和需求後,中國氣象局將“風雲三號”E星計畫調整為在清晨設置晨昏軌道。

近年來,中國氣象局的空間天氣計畫發展迅速,創新成果顯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風雲四號”衛星上搭載了先進的靜止軌道干涉式紅外探測儀,是目前全世界第一個在靜止衛星上搭載的高光譜紅外探測器。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與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進行了積極的合作。目前,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已經在使用“風雲”系列氣象衛星進行業務觀測。另外,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與中國氣象局在數值天氣預報特別是資料同化、季節預報等方面開展了技術合作,促進了雙方預報系統的完善。

在國家欣欣向榮的發展背景下,近五年來,氣象領域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在氣候服務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引領全球。

2009 年,第三次世界氣候大會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相關國際組織在推進全球氣候觀測系統建設、提高氣候預測準確率、為決策者提供氣候資訊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提出將推動建立“全球氣候服務框架”,提出“climate service”的理念,為給人類提供更好的氣候資訊服務而努力。

五年來,國際上在此方面進展緩慢,而中國的發展變化與國際上形成巨大反差。我曾多次在國際會議上將中國的氣象服務案例作為經驗推廣。中國的氣候服務內容豐富,物件也很廣泛,管道很多樣,有那麼多的用戶能收到氣象、氣候資訊,農業、電力等行業也享受著專項氣象服務,可以說中國的氣候服務想得很周到,服務意識很強,腳步邁得很大。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地球系統資料

同化部門負責人史蒂芬·英格裡士:

04

中國氣象衛星發展迅速

中國氣象局與多個國際機構開展了廣泛的合作,並聽取多方意見,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氣象衛星的價值。例如在聽取了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氣象衛星協調組織社會經濟效益專家組的意見和需求後,中國氣象局將“風雲三號”E星計畫調整為在清晨設置晨昏軌道。

近年來,中國氣象局的空間天氣計畫發展迅速,創新成果顯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風雲四號”衛星上搭載了先進的靜止軌道干涉式紅外探測儀,是目前全世界第一個在靜止衛星上搭載的高光譜紅外探測器。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與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進行了積極的合作。目前,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已經在使用“風雲”系列氣象衛星進行業務觀測。另外,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與中國氣象局在數值天氣預報特別是資料同化、季節預報等方面開展了技術合作,促進了雙方預報系統的完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