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現金貸、校園貸,什麼是理想中的互聯網金融

最近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赴美IPO的消息引起廣泛熱議, 關於現金貸、校園貸的道德問題浮出水面。 也是今年獲諾獎的行為經濟學所描述的人類(尤其是年輕人)不理性,

過度貼現傾向的驗證。 未來美好的憧憬與現實的野蠻生長, 也令曾經研究過互聯網金融的研究者的我們陷入了深思, 現摘取我們2016年《透視互聯網金融》一書的開篇, 看看那些基於技術創新的美好憧憬是否還能實現, 尤其要正視其隱含的道德風險。

第一節|什麼是互聯網金融?

“日光底下無新事”, 我們眼前所發生的一切, 不過是以前發生過的事情的翻版, 互聯網金融也不例外。 從廣義的金融角度上講, 協力廠商支付、線上理財產品的銷售、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仲介、金融電子商務等通過互聯網實現資金融通的金融模式都是互聯網金融。 而從狹義的金融角度來看, 互聯網金融專指電商機構等非傳統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從更加宏觀的視角來看, 我們認為創新主體或從業者身份並非問題的本質, 即使是傳統金融企業也可以涉足小額、分散的互聯網金融, 所以在本書中我們所指的是廣義概念的互聯網金融。

事實上,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與金融業融合的產物, 本質依然是金融體系的一部分。 但互聯網金融並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 它是一種借助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資金支付和資訊仲介功能的新興金融模式, 是在各種新需求的推動下應運而生的。 不同的行業相互結合能影響整個宏觀格局, 改變人們的生活, 激發人們的熱情——這就是創新:不斷創造用戶需求,

滿足用戶需求, 避開人們常走的大道, 潛入森林, 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 傳統金融的資訊篩選、風險控制和信用甄別模式等等都受到它的深刻影響, 但互聯網金融無法改變的是傳統金融的本質屬性, 即金融交易仍然是基於信用的交換。

互聯網金融模式要想獲得成功, 必須有幾個前提:

首先, 它需要有足夠規模的互聯網使用者, 否則將由於缺乏足夠的用戶群體而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由於互聯網用戶基數巨大, 哪怕參與互聯網金融的人只有其中1‰或者更少, 其規模也是巨大的, 這為開闢新行業、提供新職位、鼓勵創新提供了基礎。 所有看到這一商機的投資者都會紛紛湧入, 凝聚成強大的力量, 進而為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次, 需要有足夠的技術支援, 保障資料能夠被及時有效地處理, 不會出現交易延遲或資訊失真。 金融的核心是通過資料處理和資訊交換, 減少交易成本來獲利。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依然是金融的一部分, 但利用互聯網能夠彌補傳統金融體系的不足, 減少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風險, 擴大金融服務的邊界。

資訊時代每天都會產生海量的資料, 問題的核心是如何快速從海量的資料中分離出有用的資訊, 並挖掘新資訊的價值。 大資料與雲計算的關係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 兩者結合能實現資料的分散式處理, 優化資訊處理能力和流程, 能從海量資料中快速挖掘出有價值的資訊,

消除橫亙在網路環境和現實世界中的資料鴻溝。 同時, 互聯網所秉持的“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精神向傳統金融業態滲透, 這將對傳統的金融模式產生巨大影響。 借助互聯網等工具, 金融業務將具備透明度更高、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等一系列特點。 互聯網還解決了市場訊息非對稱性問題, 讓供需雙方在極低的交易成本下直接交易, 促進了經濟效率的提升。

比如, 互聯網具有資料分散式彙聚、集中處理的優勢, 把互聯網技術作為技術通道, 整合銷售服務, 所有金融服務如保險、銀行、證券、信託、期貨等的前端都在網上實現, 資料都集中到後臺去處理, 通過技術整合來提高效率, 為使用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再如,在傳統金融模式下,客戶需要到銀行辦理業務,且對流程知之甚少;銀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對使用者進行指導,這種重複性工作極度影響效率。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趨勢是,凡是能夠通過互聯網完成的業務都可以在網上辦理,這樣透明度更高,還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和成本。

第二節|互聯網金融基本特徵

互聯網金融能對傳統金融機構造成巨大衝擊,究其原因是它迎合了創新時代人們對便利金融的需求。我們總是想實現這種便利性,但在互聯網金融迅速普及並改變人們的生活之前,這種需求一直被壓制。

“創新時代實際上是資訊時代的天然的伴隨物。”而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利用新的資訊去做新的事情,去改變人們的固有習慣和思考問題的方式。當前的互聯網金融,電腦系統能處理的金融交易已儘量不用人力,電子管道銷售的金融產品對網點銷售構成極大威脅,遠端集中處理的業務借助互聯網極大地降低了人工和場地費用,銀行傳統的尋找目標客戶的方式被通過移動互聯網行銷客戶的方式所替代。

我們認為互聯網金融具有如下特徵:

第一,互聯網金融是知識經濟、資訊革命時代的新金融產物。工業時代的基本特徵是機器取代人力,科技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傳統的客戶關係模式基本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這種模式很難輻射到參與者外,影響範圍有限,而在資訊革命時代,資訊化是金融演進的自然趨勢,它超越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客戶關係模式,打造了去中心、客戶互幫互聯的溝通管道,最後通過免費基本功能和增值服務模式來獲利。2014年,在谷歌的開發者大會上有資料顯示,谷歌的開發者們的收入98%不來自於他們的軟體或者硬體,而來自於軟體硬體銷售後的增值服務收入。

第二,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夠用很低的成本、很方便的方式直接接觸客戶,具有去中心化、以社區為經營方式、通過銷售來獲利的特點。傳統金融機構僅作為組織者、平臺的角色,它和客戶之間的關係是基於利益交換的服務與被服務關係,而在互聯網模式下,這一關係變成了客戶和客戶之間的關係,是平等關係。

第三,傳統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是建立在資訊不對稱基礎上的,而互聯網金融消除了這種不對稱,賺取資訊不對稱的差價。

第四,聯網跨時空性打通了物質世界和虛擬世界,能夠提供24小時點對點的即時服務。互聯網資訊傳播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統媒介會受時間、空間、地域等的限制,而網路傳播在虛擬的空間裡,不受這幾個維度的約束。

第五,在大資料時代,互聯網提升與擴寬了金融機構與客戶發生關係的頻度和寬度,從而能夠挖掘更多有用資訊,為使用者提供差異化定制服務。市場的主要特徵是有一個相對突出的“頭”,但是這部分人或事占比極小,處於相對平緩的部分叫做“尾”,基數巨大,但這部分是傳統金融機構所忽視的群體。傳統金融機構目標客戶是少數高價值客戶,金融機構是不會主動去挖掘處於長尾末端的客戶的,因此適合這些客戶的服務也很少被提供,但是互聯網企業能以其極低的邊際成本實現長尾集合。在網路時代,累積起來的“尾部”市場卻是巨大的,甚至大大超過“頭部”所累積的市場,具有極大的潛力。同時在互聯網上,商品展示是基於二進位資料的,邊際成本為零,通過互聯網可以提供所有的產品,並為使用者快速接受。市場將最大可能地為長尾顧客提供無盡的選擇,挖掘消費潛力,擴大他們選擇的自由。

第六,互聯網重塑了公司形態和社群關係。新的互聯網模式去毛利、去庫存,甚至去管理,這使得公司的邊界被打破,新的社群關係被建立起來,隨之產生的社群經濟是朋友之間的經濟,通過朋友間互幫互聯來提高使用者數量和服務體驗。社群內個體的行為會受到約束,並在共同體內形成利益最大化的行為規範。雖然網路共同體都是無形的、虛擬的,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共同體是沒有秩序的、雜亂的、沒有倫理約束的。相反,網路共同體的約束機制可能更為有效,違反網路共同體價值觀的行為所受到的懲罰也許比現實世界中的懲罰更為嚴重。就像網路借貸,一旦借款人發生違約行為,他將永遠失去其他成員的信任,從而被逐出網路借貸體系,再也無法利用這一網路獲得貸款。因此,這種失信行為的代價是相當昂貴的,尤其是在征信體系逐漸建立並完善之後。

第七,互聯網具有強大的網路外部效應。互聯網上組織構架相對鬆散,人們活動範圍大、感情親密程度低、互惠程度低,這種聯繫較弱的人際交往紐帶,被社會學家稱為弱聯繫。通過弱聯繫的建立,資訊可以傳播得更快,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生產環節的創新需要好幾年,而互聯網上的創新週期是短短數月甚至數周。某軟體一旦被使用者使用並推薦,就能通過強大的弱聯繫網路迅速傳播,一旦超過一定規模,使用者數就會呈指數增長。強大的弱聯繫網路使互聯網創意的投資回報週期更短,更能吸引到大規模風險資金,二者結合于互聯網金融,就解釋了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在短短兩年間就取得這麼顯著的成績。

第三節|互聯網金融優勢

互聯網金融具有相對更低的成本

互聯網金融的低成本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對於客戶來說,互聯網金融服務具有更低的融資成本。傳統金融以商業銀行為媒介,資本市場以間接融資為主,即融資方必須通過銀行作為仲介才能向投資者融資。而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投資者與融資方實現直接溝通,對於市場的參與主體而言,融資成本降低了。

其次,對於互聯網金融企業而言,資訊成本降低。傳統金融機構例如銀行等為了甄別客戶的信用需要搜集大量的資訊,這需要許多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對於所獲資訊的加工又會產生較大的成本。而互聯網金融卻可以對客戶在網路上留下的資訊,通過專業的資訊處理人員,利用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方式進行分析處理,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資訊成本。

最後,互聯網金融企業具有更低的運營成本。我們知道,傳統金融機構一般會設立許多實體網點,從而產生高額的運營成本,而互聯網金融的運營基於網路,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成本。

互聯網金融突破時空限制,滿足大眾對便捷的金融服務的需求

在傳統金融模式下,客戶必須到金融網點才能辦理相應的業務,互聯網金融突破了傳統銀行業務在時間上的限制,實行7×24小時全天候運營,使金融業務更加貼近客戶,更加方便客戶。此外,隨著雲計算、大資料技術的應用,資訊的收集、加工和傳播日益迅速,金融市場的資訊披露趨於充分和透明。

同時,互聯網金融也打破了空間限制,使得客戶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務,節約了時間成本。在網路暢通的情況下無論客戶處於何時何地,只要通過滑鼠的輕輕點擊,便能很快地獲得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的方便、快捷、超時空等優點,極大提高了金融運行的效率。通過互聯網金融,用戶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和可靠的全方位服務。

互聯網金融能適應客戶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創新

互聯網金融以客戶為中心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創新性特徵。

由於傳統金融業在資訊成本、交易成本等方面的劣勢,其提供的產品大多是標準化的,很難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需求。針對這一特點,通過創新,互聯網金融可以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客戶,從而在金融市場上擁有獨特的競爭力。這種創新可以體現在方方面面。在信貸業務中,互聯網的大資料分析等技術大大降低了資訊搜集和信用甄別的成本,使得借貸過程省去了許多繁瑣的手續和流程;在支付領域,電子帳單的橫空出世使得機構和個人能夠更方便、更安全、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賬務;在資本市場上,股票、期貨等金融交易均可以通過互聯網來進行,買賣雙方直接匹配,大大減少交易成本,從而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

互聯網中的大資料為這種創新提供了可能。通過對客戶在網路上留下的資訊進行資料採擷等技術分析,互聯網金融可以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創新產品多樣化更能滿足客戶的獨特需求,為那些在傳統金融中無法享受個性化定制的客戶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互聯網金融能將風險控制得更低

金融風險來自於資訊。非對稱的金融機構作為債權人可能面臨著債務人隱藏資訊的道德風險,而互聯網金融能夠利用海量的資料對於債務人客戶進行分析,大資料和雲計算等技術也給了互聯網金融對風險評估更好的把握。我們可以看到,任何有資金需求的借款者的資訊是給定的,通過對這些資訊的分析,金融機構就可以通過借款者的風險特徵計算借款者的違約概率,通過違約概率就可以決定合適的授信額度,傳統金融的交易成本高,很難有效計算違約風險。因此,相比于傳統金融機構而言,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更低。

第四節|互聯網金融面臨的風險

風險防範能力薄弱,制度建設不到位

無論是傳統金融行業還是新興互聯網金融行業,都會在經營中面臨風險,企業的風險防範能力關係到企業的健康發展。我國互聯網金融已經發展壯大為金融市場上不可忽視的力量,無論業務規模還是市場佔有率,在整個金融市場上都擁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行業的迅速擴張是以佔有用戶、爭奪市場佔有率和利潤為目標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內控制度和風險防範能力被相對忽視,遠跟不上業務和形勢的發展。

以P2P網路貸款平臺為例。因為涉及到借貸關係,P2P網路貸款往往成為風險更高、也更有吸引力的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其相比傳統信貸的優勢在於資訊相對對稱、成本低以及效率高等,是一種借助互聯網技術以實現陽光化借貸的民間借貸。其初衷是撮合交易,實現借貸資訊的發佈和發現,不吸收存款,不直接經手資金,借助交易手續費獲利。這種模式本身不存在大的風險,但在實際操作中,面對激烈競爭和對超額利潤的追求,不少借貸平臺通過設計理財產品以吸收資金,開展資金池業務,提供擔保借貸,甚至存在虛假許諾客戶高收益等行為。有的借貸平臺存在借貸資訊不透明、非法集資和龐氏騙局的隱患,更有甚者,還動用放款人的資金,從事有風險業務投資。由於市場混亂、魚龍混雜且管理無序,P2P行業爆發式增長大有步當年團購網站野蠻式擴張後塵的趨勢。團購網站還只是用自有資金賭行業發展,P2P行業卻牽涉到企業、銀行、客戶等一系列關係,資金量大且關係錯綜複雜,如果許多風險不斷積累並逐步暴露,對行業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法規制度及監管處於真空狀態

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也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新課題。由於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一系列問題還沒有暴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制度相對缺失,還處於探索階段,既缺乏具體的監管主體,又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業自律協會,監管部門各自為政,推諉塞責,沒有完善的監管方案。僅有協力廠商支付領域處在央行有限的監管範圍之內,可這種有限的監管又隨著互聯網金融不斷創新而變得難以為繼。互聯網金融創新屬於行業間集合創新,這勢必還涉及到監管協作問題。

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注意,央行將互聯網金融定位為傳統金融的補充,強調傳統金融是主流,互聯網金融不能碰非法吸儲和非法集資兩個底線。銀監會提出了P2P監管的五大底線思維:明定位、不碰錢、有門檻、重透明、強自律。隨著對互聯網監管認識的深入,未來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監管格局將會逐步完善。

目前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監管法律非常明顯地滯後于互聯網金融本身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在創新中誕生出的許多新的模式難以形成統一的分類與管理,因此,關於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地考察和研究。互聯網金融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把許多在傳統金融模式下難以享受到金融服務的客戶涵蓋其中,形成了廣泛的客戶群體,這就使得金融風險一旦發生,將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互聯網金融機構加強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的同時,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也是刻不容緩。

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面臨諸多問題

在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方面,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客戶資訊安全問題。網上購物的長期發展和持續繁榮,為互聯網企業累積了大量客戶信用資訊和交易記錄,僅淘寶一家就積聚著數以億計的交易客戶,資訊涵蓋消費意識、現金儲備、交易習慣等各方面。這些資訊的獲取是互聯網企業開展金融業務的巨大優勢。然而,客戶的資訊安全問題需要互聯網金融企業完善自身資訊保密機制,謹防資訊被非法盜用。同時,作為新興金融模式,目前許多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風險防範措施還不夠完善,而互聯網企業的許多從業人員又缺乏相關的金融專業知識,使得在金融業務過程中如何防範互聯網欺詐、互聯網非法集資、互聯網洗錢等犯罪活動亟需相關的法律規範來指導。而目前的互聯網金融在這方面還幾乎是一片空白,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做好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工作。

互聯網金融可能淪為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

互聯網金融業務具有匿名性和隱蔽性,這種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互聯網金融通過網路完成支付交易,資金流動更加隱蔽,為洗錢活動提供可趁之機。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的特點是能夠做到點對點支付,可以避開協力廠商機構,並且在支付過程中可以保證交易雙方的資訊不會洩露。這種匿名支付方式能夠操作巨額資金,實現資金的快速分散和聚合,為秘密洗錢者提供最好的難以跟蹤察覺的洗錢管道。

互聯網金融存在技術性風險

技術性風險是幾乎所有互聯網業務的通病,主要體現在操作風險和安全風險兩個方面。互聯網金融依託於網路系統,網路系統是建立在虛擬數位基礎上的,其自身的缺陷直接構成互聯網金融風險。TCP/IP協定的安全問題、電腦病毒、駭客攻擊、人為使用不當等都會引起技術安全風險。目前互聯網金融份額占整個金融業比重仍然較小,但互聯網金融發展態勢迅猛,業務領域拓展較快,加之少數互聯網金融企業本著“先跑馬圈地,再亡羊補牢”的思路,對風險防範考慮不夠全面,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留下了很大的風險隱患。互聯網本身就有傳播面寬、傳播速度快、數位化程度高、系統更複雜等特點,通常事先不易察覺到風險的存在,風險一旦發生卻能引起劇烈連鎖反應,給互聯網金融行業造成嚴重危害,甚至會衝擊傳統金融體系的穩定。因此,對於互聯網金融熱潮中隱藏的技術性風險,必須高度重視。

互聯網金融面臨市場風險

互聯網金融儘管實現了對傳統金融的創新,但並沒有也始終無法改變金融業的本質屬性,資金融通依然是它的核心功能。因此,與傳統金融業一樣,互聯網金融也必將面臨著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市場風險。貨幣市場基金最適合與支付掛鉤,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利率波動區間的進一步放開,貨幣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收益率曲線將發生不確定性的波動。如果傳統金融機構通過上調存款利率而使收益水準達到互聯網金融投資理財的收益水準,可能會吸引大量資金從互聯網融資平臺回流至傳統金融機構,如此很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此時如果恰值法定節假日等購物高峰時段,互聯網企業所承諾的“T+0交易”就可能導致大規模贖回情況發生。由於互聯網企業並不受資本充足率、準備金等監管制度約束,沒有最後擔保人,所以一旦出現擠兌問題,“蝴蝶效應”所引發的恐慌心理,將導致互聯網金融危機範圍迅速擴大,危及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生存。

為使用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再如,在傳統金融模式下,客戶需要到銀行辦理業務,且對流程知之甚少;銀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對使用者進行指導,這種重複性工作極度影響效率。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趨勢是,凡是能夠通過互聯網完成的業務都可以在網上辦理,這樣透明度更高,還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和成本。

第二節|互聯網金融基本特徵

互聯網金融能對傳統金融機構造成巨大衝擊,究其原因是它迎合了創新時代人們對便利金融的需求。我們總是想實現這種便利性,但在互聯網金融迅速普及並改變人們的生活之前,這種需求一直被壓制。

“創新時代實際上是資訊時代的天然的伴隨物。”而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利用新的資訊去做新的事情,去改變人們的固有習慣和思考問題的方式。當前的互聯網金融,電腦系統能處理的金融交易已儘量不用人力,電子管道銷售的金融產品對網點銷售構成極大威脅,遠端集中處理的業務借助互聯網極大地降低了人工和場地費用,銀行傳統的尋找目標客戶的方式被通過移動互聯網行銷客戶的方式所替代。

我們認為互聯網金融具有如下特徵:

第一,互聯網金融是知識經濟、資訊革命時代的新金融產物。工業時代的基本特徵是機器取代人力,科技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傳統的客戶關係模式基本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這種模式很難輻射到參與者外,影響範圍有限,而在資訊革命時代,資訊化是金融演進的自然趨勢,它超越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客戶關係模式,打造了去中心、客戶互幫互聯的溝通管道,最後通過免費基本功能和增值服務模式來獲利。2014年,在谷歌的開發者大會上有資料顯示,谷歌的開發者們的收入98%不來自於他們的軟體或者硬體,而來自於軟體硬體銷售後的增值服務收入。

第二,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夠用很低的成本、很方便的方式直接接觸客戶,具有去中心化、以社區為經營方式、通過銷售來獲利的特點。傳統金融機構僅作為組織者、平臺的角色,它和客戶之間的關係是基於利益交換的服務與被服務關係,而在互聯網模式下,這一關係變成了客戶和客戶之間的關係,是平等關係。

第三,傳統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是建立在資訊不對稱基礎上的,而互聯網金融消除了這種不對稱,賺取資訊不對稱的差價。

第四,聯網跨時空性打通了物質世界和虛擬世界,能夠提供24小時點對點的即時服務。互聯網資訊傳播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統媒介會受時間、空間、地域等的限制,而網路傳播在虛擬的空間裡,不受這幾個維度的約束。

第五,在大資料時代,互聯網提升與擴寬了金融機構與客戶發生關係的頻度和寬度,從而能夠挖掘更多有用資訊,為使用者提供差異化定制服務。市場的主要特徵是有一個相對突出的“頭”,但是這部分人或事占比極小,處於相對平緩的部分叫做“尾”,基數巨大,但這部分是傳統金融機構所忽視的群體。傳統金融機構目標客戶是少數高價值客戶,金融機構是不會主動去挖掘處於長尾末端的客戶的,因此適合這些客戶的服務也很少被提供,但是互聯網企業能以其極低的邊際成本實現長尾集合。在網路時代,累積起來的“尾部”市場卻是巨大的,甚至大大超過“頭部”所累積的市場,具有極大的潛力。同時在互聯網上,商品展示是基於二進位資料的,邊際成本為零,通過互聯網可以提供所有的產品,並為使用者快速接受。市場將最大可能地為長尾顧客提供無盡的選擇,挖掘消費潛力,擴大他們選擇的自由。

第六,互聯網重塑了公司形態和社群關係。新的互聯網模式去毛利、去庫存,甚至去管理,這使得公司的邊界被打破,新的社群關係被建立起來,隨之產生的社群經濟是朋友之間的經濟,通過朋友間互幫互聯來提高使用者數量和服務體驗。社群內個體的行為會受到約束,並在共同體內形成利益最大化的行為規範。雖然網路共同體都是無形的、虛擬的,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共同體是沒有秩序的、雜亂的、沒有倫理約束的。相反,網路共同體的約束機制可能更為有效,違反網路共同體價值觀的行為所受到的懲罰也許比現實世界中的懲罰更為嚴重。就像網路借貸,一旦借款人發生違約行為,他將永遠失去其他成員的信任,從而被逐出網路借貸體系,再也無法利用這一網路獲得貸款。因此,這種失信行為的代價是相當昂貴的,尤其是在征信體系逐漸建立並完善之後。

第七,互聯網具有強大的網路外部效應。互聯網上組織構架相對鬆散,人們活動範圍大、感情親密程度低、互惠程度低,這種聯繫較弱的人際交往紐帶,被社會學家稱為弱聯繫。通過弱聯繫的建立,資訊可以傳播得更快,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生產環節的創新需要好幾年,而互聯網上的創新週期是短短數月甚至數周。某軟體一旦被使用者使用並推薦,就能通過強大的弱聯繫網路迅速傳播,一旦超過一定規模,使用者數就會呈指數增長。強大的弱聯繫網路使互聯網創意的投資回報週期更短,更能吸引到大規模風險資金,二者結合于互聯網金融,就解釋了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在短短兩年間就取得這麼顯著的成績。

第三節|互聯網金融優勢

互聯網金融具有相對更低的成本

互聯網金融的低成本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對於客戶來說,互聯網金融服務具有更低的融資成本。傳統金融以商業銀行為媒介,資本市場以間接融資為主,即融資方必須通過銀行作為仲介才能向投資者融資。而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投資者與融資方實現直接溝通,對於市場的參與主體而言,融資成本降低了。

其次,對於互聯網金融企業而言,資訊成本降低。傳統金融機構例如銀行等為了甄別客戶的信用需要搜集大量的資訊,這需要許多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對於所獲資訊的加工又會產生較大的成本。而互聯網金融卻可以對客戶在網路上留下的資訊,通過專業的資訊處理人員,利用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方式進行分析處理,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資訊成本。

最後,互聯網金融企業具有更低的運營成本。我們知道,傳統金融機構一般會設立許多實體網點,從而產生高額的運營成本,而互聯網金融的運營基於網路,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成本。

互聯網金融突破時空限制,滿足大眾對便捷的金融服務的需求

在傳統金融模式下,客戶必須到金融網點才能辦理相應的業務,互聯網金融突破了傳統銀行業務在時間上的限制,實行7×24小時全天候運營,使金融業務更加貼近客戶,更加方便客戶。此外,隨著雲計算、大資料技術的應用,資訊的收集、加工和傳播日益迅速,金融市場的資訊披露趨於充分和透明。

同時,互聯網金融也打破了空間限制,使得客戶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務,節約了時間成本。在網路暢通的情況下無論客戶處於何時何地,只要通過滑鼠的輕輕點擊,便能很快地獲得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的方便、快捷、超時空等優點,極大提高了金融運行的效率。通過互聯網金融,用戶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和可靠的全方位服務。

互聯網金融能適應客戶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創新

互聯網金融以客戶為中心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創新性特徵。

由於傳統金融業在資訊成本、交易成本等方面的劣勢,其提供的產品大多是標準化的,很難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需求。針對這一特點,通過創新,互聯網金融可以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客戶,從而在金融市場上擁有獨特的競爭力。這種創新可以體現在方方面面。在信貸業務中,互聯網的大資料分析等技術大大降低了資訊搜集和信用甄別的成本,使得借貸過程省去了許多繁瑣的手續和流程;在支付領域,電子帳單的橫空出世使得機構和個人能夠更方便、更安全、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賬務;在資本市場上,股票、期貨等金融交易均可以通過互聯網來進行,買賣雙方直接匹配,大大減少交易成本,從而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

互聯網中的大資料為這種創新提供了可能。通過對客戶在網路上留下的資訊進行資料採擷等技術分析,互聯網金融可以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創新產品多樣化更能滿足客戶的獨特需求,為那些在傳統金融中無法享受個性化定制的客戶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互聯網金融能將風險控制得更低

金融風險來自於資訊。非對稱的金融機構作為債權人可能面臨著債務人隱藏資訊的道德風險,而互聯網金融能夠利用海量的資料對於債務人客戶進行分析,大資料和雲計算等技術也給了互聯網金融對風險評估更好的把握。我們可以看到,任何有資金需求的借款者的資訊是給定的,通過對這些資訊的分析,金融機構就可以通過借款者的風險特徵計算借款者的違約概率,通過違約概率就可以決定合適的授信額度,傳統金融的交易成本高,很難有效計算違約風險。因此,相比于傳統金融機構而言,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更低。

第四節|互聯網金融面臨的風險

風險防範能力薄弱,制度建設不到位

無論是傳統金融行業還是新興互聯網金融行業,都會在經營中面臨風險,企業的風險防範能力關係到企業的健康發展。我國互聯網金融已經發展壯大為金融市場上不可忽視的力量,無論業務規模還是市場佔有率,在整個金融市場上都擁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行業的迅速擴張是以佔有用戶、爭奪市場佔有率和利潤為目標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內控制度和風險防範能力被相對忽視,遠跟不上業務和形勢的發展。

以P2P網路貸款平臺為例。因為涉及到借貸關係,P2P網路貸款往往成為風險更高、也更有吸引力的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其相比傳統信貸的優勢在於資訊相對對稱、成本低以及效率高等,是一種借助互聯網技術以實現陽光化借貸的民間借貸。其初衷是撮合交易,實現借貸資訊的發佈和發現,不吸收存款,不直接經手資金,借助交易手續費獲利。這種模式本身不存在大的風險,但在實際操作中,面對激烈競爭和對超額利潤的追求,不少借貸平臺通過設計理財產品以吸收資金,開展資金池業務,提供擔保借貸,甚至存在虛假許諾客戶高收益等行為。有的借貸平臺存在借貸資訊不透明、非法集資和龐氏騙局的隱患,更有甚者,還動用放款人的資金,從事有風險業務投資。由於市場混亂、魚龍混雜且管理無序,P2P行業爆發式增長大有步當年團購網站野蠻式擴張後塵的趨勢。團購網站還只是用自有資金賭行業發展,P2P行業卻牽涉到企業、銀行、客戶等一系列關係,資金量大且關係錯綜複雜,如果許多風險不斷積累並逐步暴露,對行業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法規制度及監管處於真空狀態

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也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新課題。由於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一系列問題還沒有暴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制度相對缺失,還處於探索階段,既缺乏具體的監管主體,又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業自律協會,監管部門各自為政,推諉塞責,沒有完善的監管方案。僅有協力廠商支付領域處在央行有限的監管範圍之內,可這種有限的監管又隨著互聯網金融不斷創新而變得難以為繼。互聯網金融創新屬於行業間集合創新,這勢必還涉及到監管協作問題。

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注意,央行將互聯網金融定位為傳統金融的補充,強調傳統金融是主流,互聯網金融不能碰非法吸儲和非法集資兩個底線。銀監會提出了P2P監管的五大底線思維:明定位、不碰錢、有門檻、重透明、強自律。隨著對互聯網監管認識的深入,未來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監管格局將會逐步完善。

目前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監管法律非常明顯地滯後于互聯網金融本身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在創新中誕生出的許多新的模式難以形成統一的分類與管理,因此,關於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地考察和研究。互聯網金融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把許多在傳統金融模式下難以享受到金融服務的客戶涵蓋其中,形成了廣泛的客戶群體,這就使得金融風險一旦發生,將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互聯網金融機構加強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的同時,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也是刻不容緩。

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面臨諸多問題

在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方面,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客戶資訊安全問題。網上購物的長期發展和持續繁榮,為互聯網企業累積了大量客戶信用資訊和交易記錄,僅淘寶一家就積聚著數以億計的交易客戶,資訊涵蓋消費意識、現金儲備、交易習慣等各方面。這些資訊的獲取是互聯網企業開展金融業務的巨大優勢。然而,客戶的資訊安全問題需要互聯網金融企業完善自身資訊保密機制,謹防資訊被非法盜用。同時,作為新興金融模式,目前許多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風險防範措施還不夠完善,而互聯網企業的許多從業人員又缺乏相關的金融專業知識,使得在金融業務過程中如何防範互聯網欺詐、互聯網非法集資、互聯網洗錢等犯罪活動亟需相關的法律規範來指導。而目前的互聯網金融在這方面還幾乎是一片空白,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做好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工作。

互聯網金融可能淪為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

互聯網金融業務具有匿名性和隱蔽性,這種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互聯網金融通過網路完成支付交易,資金流動更加隱蔽,為洗錢活動提供可趁之機。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的特點是能夠做到點對點支付,可以避開協力廠商機構,並且在支付過程中可以保證交易雙方的資訊不會洩露。這種匿名支付方式能夠操作巨額資金,實現資金的快速分散和聚合,為秘密洗錢者提供最好的難以跟蹤察覺的洗錢管道。

互聯網金融存在技術性風險

技術性風險是幾乎所有互聯網業務的通病,主要體現在操作風險和安全風險兩個方面。互聯網金融依託於網路系統,網路系統是建立在虛擬數位基礎上的,其自身的缺陷直接構成互聯網金融風險。TCP/IP協定的安全問題、電腦病毒、駭客攻擊、人為使用不當等都會引起技術安全風險。目前互聯網金融份額占整個金融業比重仍然較小,但互聯網金融發展態勢迅猛,業務領域拓展較快,加之少數互聯網金融企業本著“先跑馬圈地,再亡羊補牢”的思路,對風險防範考慮不夠全面,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留下了很大的風險隱患。互聯網本身就有傳播面寬、傳播速度快、數位化程度高、系統更複雜等特點,通常事先不易察覺到風險的存在,風險一旦發生卻能引起劇烈連鎖反應,給互聯網金融行業造成嚴重危害,甚至會衝擊傳統金融體系的穩定。因此,對於互聯網金融熱潮中隱藏的技術性風險,必須高度重視。

互聯網金融面臨市場風險

互聯網金融儘管實現了對傳統金融的創新,但並沒有也始終無法改變金融業的本質屬性,資金融通依然是它的核心功能。因此,與傳統金融業一樣,互聯網金融也必將面臨著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市場風險。貨幣市場基金最適合與支付掛鉤,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利率波動區間的進一步放開,貨幣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收益率曲線將發生不確定性的波動。如果傳統金融機構通過上調存款利率而使收益水準達到互聯網金融投資理財的收益水準,可能會吸引大量資金從互聯網融資平臺回流至傳統金融機構,如此很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此時如果恰值法定節假日等購物高峰時段,互聯網企業所承諾的“T+0交易”就可能導致大規模贖回情況發生。由於互聯網企業並不受資本充足率、準備金等監管制度約束,沒有最後擔保人,所以一旦出現擠兌問題,“蝴蝶效應”所引發的恐慌心理,將導致互聯網金融危機範圍迅速擴大,危及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生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