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有為建議光緒帝遷都到這兩個城市,後人聽了感到荒唐可笑!

要說起清政府最大的爭議點就是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 導致了中國直接從封建社會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更是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但其實這一切都是可預見的, 早在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後, 洋槍隊的隊長戈登, 在幫助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後, 就選擇了離開, 臨行前, 他為大清政府提出了20條建議, 其中就有一條, “中國一日以北京為建都之地, 則一日不可與外國開釁, 因都城距海口太近, 洋兵易於長驅直入, 無能阻擋, 此為孤注險著。 ”

而關於這個問題, 不僅是戈登提出來過, 在甲午中日戰爭失敗, 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時候, 著名的“公車上書”的參與人員康有為等人也有再次提出遷都一事, “公車上書”的目的就是希望清政府拒絕與日本議和, 但康有為的上書中提出了四條建議:“下詔鼓天下之氣, 遷都定天下之本,

練兵強天下之勢, 變法成天下之治。 ”再次像光緒帝提出了遷都的問題。

不僅如此, 康有為還同時為遷都位置給予了建議:“若夫建都之地, 北出熱河、遼沈, 則更迫強敵;南入汴梁、金梁, 則非控天險;入蜀則太深;都晉則太近。 天府之腴, 崤函之固, 莫如秦中。

”因為他認為西安深居內陸, 遠離出海口, 又有函谷關、潼關天險可守。 但可惜的是當時他只是一個小小的進士, 他的意見自然也是無人會聽的。

而事實上雖然確實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及歷次其他戰爭中因為都城的問題, 中國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但不可把全部原因歸於都城位置,

歸根結底發展自身實力, 增強自己的軍事力量才是最關鍵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