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閒話三國演義——司馬懿在哭泣!

在曹操為司空時期, 強征司馬懿為文學掾(負責教育工作)。 在曹操征張魯時, 仲達、劉曄都分別建議過南取蜀國, 仲達持的理由是“劉備以詐虜為劉璋, 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 此機不可失也”(略了上下文)--〔晉書宣帝紀〕, 但是曹操並沒有聽他們的話, 留下了一句出名的成語〔得隴望蜀〕, 有些史家就說曹操在這時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雄心壯志

圖片來源於網路

到武聖關羽北上, 水淹七軍的同時, 曹操意欲遷都, 仲達就建議不可, 還指出“禁等為水所沒, 非戰守之所失, 於國家大計未有所損, 而便遷都, 既示視以弱, 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 孫權、劉備, 外親內疏, 羽之得意, 權所不願也”--〔晉書宣帝紀〕, 就建議立即派使者出使吳國, 促使呂蒙在後方襲武聖, 結果樊城之圍解決。 相比起孔明, 他並沒有真正重視過蜀吳關係, 雖然史沒有明確表示蜀漢國跟東吳國爭荊州是誰的主意,

但作為股肱之臣, 難道看不出跟與吳國的隔膜而不阻止劉備爭荊州麼?如果論明於天下大局, 仲達絕對猶勝孔明!數年後, 蜀國的一位叫廖立的傻蛋也說了跟仲達相似的說話, 那孔明就急不及待去懲罰他(當然廖立也誹議了蜀國不少人, 而且還是出師表有提到的人), 孔明的理由就是“誹謗先帝, 疵毀眾臣”來將廖立定罪。 但廖立曾經被孔明評為可跟龐統相比的人物, 當呂蒙來襲, 廖立就棄城跑回蜀國。 相比起, 仲達曾經對曹操說過“帝又言荊州刺史胡修粗暴, 南鄉太守傅方驕奢, 並不可居邊”--〔晉書宣帝紀〕, 曹操沒有遵從, 後來關羽水淹七軍, 果如仲達所料, 他倆投予關羽門下。 仲達還認為孟達言行傾巧, 不可任用, 結果也一一如仲達所料.雖然孔明識蔣婉費禕,
但他們也終非能挽回蜀國危難之人。 論識人用人之明, 仲達也似乎較孔明高一籌呢!孔明出祈山, 斬王雙, 收姜維, 郭淮退走, 射殺張合, 每戰皆是因糧盡而退還, 孔明也被仲達贊為天下奇才。 那究竟仲達是否這天下奇才之下呢?據晉書的資料, 仲達也評過孔明“慮多而決少”(這是憂柔寡斷麼?), 原文為:“亮慮多決少, 必安營自固, 然後菱麥。 吾得二日兼行足矣。 ”於是卷甲晨夜赴之。 亮望塵而遁。 帝曰:“吾倍道疲勞, 此曉兵者之所貪也。 亮不敢據渭水, 此易與耳。 ”進次漢陽, 與亮相遇, 帝列陣以待之

圖片來源網路

使將牛金輕騎餌之, 兵才接而亮退, 追至祁山。 亮屯鹵城, 據南北二山, 斷水為重圍。 帝攻拔其圍, 亮宵遁。 追擊, 破之, 俘斬萬計--〔晉書宣帝紀〕, 這感覺就好像大貓追捕小鼠一樣(汗!!)。 青龍二年, 孔明再動用十萬眾出斜谷, 仲達在陣前又跟諸將說“亮若勇者, 當出武功依山而東, 若西上五丈原, 則諸軍無事矣”--〔晉書宣帝紀〕。 結果孔明就選了去五丈原, 之後仲達更“遣奇兵掎亮之後,

斬五百餘級, 獲生口千餘, 降者六百餘人”。 孔明初戰失利, 又遠道行軍, 魏朝廷認為蜀軍利在急戰, 要仲達持重待變, 而仲達也明白這點, 就發生了孔明給予仲懿的“巾幗之贈”事件。 仲達氣憤之下在軍中奏請朝廷出戰, 當然孔明和仲達也非笨蛋, 他們都明白將在外, 君明有所不受的道理, 當然孔明這老對手也明白仲達此舉的目的是在“示武於其眾”!不久仲達奏上魏帝一段話也值得深思“亮志大而不見機, 多謀而少決, 好兵而無權, 雖提卒十萬, 已墜吾劃中, 破之必矣”--〔晉書宣帝紀〕, 雖然此語可能是為了消除魏帝的疑慮, 但個中也似乎不盡是誇張之話~這就由大家去判斷吧!對陣百余日, 孔明終於病死於軍中, 諸將燒營逃走,但晉史說“百姓奔告”,小懿仲達才去追擊,奇就奇在百姓奔告!是百姓不支持蜀漢軍,還是這位百姓是仲達的間諜呢?(史並沒有交待),楊儀見仲達追,反旗嗚鼓,仲達以窮寇莫逼為由,就給楊儀安然結陣而去,仲達之後巡視了蜀軍的遺留下來的營寨,“獲其圖書、糧穀甚眾”,仲達就“武斷”小明必死,曰:“軍家所重,軍書密計、兵馬糧穀,今皆棄之,豈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晉書宣帝紀〕,當朝重臣辛毗認為這事還未那麼快可以斷定。但是仲達就繼續追擊蜀軍,走到一處名為赤岸的地方,審問當地百姓,終確定了孔明的死信,這件事件留有一段千古佳話“死諸葛嚇走生仲達”(這個在下未找到相關資料證明楊儀的那行動是跟孔明的遺計有關),仲達因此被蜀人所譏,反笑說“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以在下的有限文化語譯為我可以料他的生事,不方便料死人的事,跟演義版所說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似乎就是一字之差,分別天淵)。本來司馬懿有意成勢追擊(在這段時間蜀漢軍發生了楊魏爭權事件),但魏朝庭竟有詔不許放棄了時機(晉史又沒有明確顯示是曹叡或是司馬懿的理由)。其實孔明在跟司馬懿的對陣中,作為主導方的都是司馬懿,要戰就戰,要不戰就不戰,作為掌控主導戰爭的都是司馬懿,司馬懿軍更迫令蜀漢軍糧盡敗退,後人竟會認為反是諸葛亮之材勝於仲達嗎?難道統帥者是以殺人者多來定強弱嗎(奇就奇在司馬懿殺人亦不少吧)?司馬懿在人的心目永遠是次孔明級的將帥大材乎?這點就留下給各位討論了!不過仲達也不會計較這些吧?

圖片來源於網路

為何在眾多電視、動畫、漫畫中,司馬懿不單是老謀深算、老奸巨滑(小懿生於179年比孔明181年大點點而已)、卑鄙無恥、好行賤計、篡漢篡魏的幕後黑手?總之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奸角!跟孔明這大賢相比,形成了強烈對比,可能最主要原因就是曹爽事件對司馬家的轉變吧!司馬懿曾一度不出仕為曹操效力,司馬懿是被強征出來的,但如果在前文,或者是還未引用的事件中(斬孟達,誅遼東太守公孫文懿,勸阻曹叡大興土木)都可以看見他的計策或建議都對曹魏有正面幫助的,而大將軍曹爽這個人,只是政治舞臺上的一個超級二世祖罷了!譬如齊王曹芳一上臺,就要將奏事先交由曹爽他自已一個人獨斷,然後才交予曹芳手上,先後將司馬懿遷為大司馬、大傅,實為一步步架空仲達的職權。並且曹爽更專權地帶劍入宮廷,自封自己的子弟三人列侯,四人為騎都衛,可說是朝中一時無兩的架子!然而,仲達每每看見曹爽處事不妥,都多有建言,偏偏曹爽這人又總是不從,結果又再一次證明仲達的眼光,但這無疑加劇了兩人之間的矛盾。曹爽更聽從何晏、鄧揚、丁謐之謀,強遷太后于永甯宮,專擅朝政,兄弟開典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由於仲達當時權力已失,唯有裝病裝瘋去官還家,那知曹爽等人又是政治白癡(但師和昭都是一直為官的),放過了司馬懿一家,更不防範他們,仲達為此就跟太后一起廢曹爽(順帶一說演義跟晉書一段反轉了對話,晉書曰:大司農桓範出赴爽,蔣濟言於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與範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而演義版:懿大驚曰:“智囊泄矣!如之奈何?”蔣濟曰:“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曹爽險些敗了曹魏建立來的基業,司馬懿這樣做難道可以叫叛逆麼?誅奸除惡者便成是大反派,這不叫人唏噓嗎?在曹爽管治時期單是他向蜀發動的戰爭就令到隴右虛耗盡了。難道放縱曹爽就是合於忠仁之道嗎?在仲達的上奏中所說“公卿群臣皆以爽有無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衛;奏皇太后,皇太后敕如奏施行。”--〔晉書宣帝紀〕。不過政治白癡的曹爽以為“司馬公正當欲奪吾權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生於政壇中,就好像曹操的明志令所說“江湖未靜,不可讓位”,“假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者人見孤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三國武帝紀〕。而晉書卻認為司馬懿對曹爽一族的殘忍就是有篡魏的意圖!在下認為這絕對是高處不勝寒,所以不能不斬草除根而已(不久太尉王淩以謀反於懿,謀立楚王彪,被司馬懿滅族)!其後魏帝以司馬懿為丞相,賜九錫,可讓仲達在朝會行不拜之禮!後來司馬懿終病死于洛陽,時年73歲,“于首陽山為土藏,不(土文)不樹”,在有限的資料中,並沒有證據顯示出司馬懿有什麼叛魏之心,但他每每對君王和曹爽的建言不正正是從曹魏的利益作出發點嗎?難道因其子之罪而令其父受其罪耶?

可能就算背負篡魏的名份也不要緊,反正曹操也是這樣而已,退一步當個鄭定晉國的太太上皇也不錯,那知真正的傷心事就是由此而起......不知是否司馬家父子(特別是司馬昭)在位其間殺大多能人異士的關係,導致子孫沒一個正常(汗!!)。晉武帝司馬炎以復古受三年喪被司馬光評為不世出之賢君,但單是因不理州邊民族問題,最後導致五胡亂華的發生,以皇孫聰睿為由(史載他游于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及天下慌亂,百姓餓死,他竟說:「何不食肉糜?」),故無廢立之心,賈南風(醜女?)亂政,遷皇太后于金墉城,終引發八王之亂,曆五帝而西晉亡。晉的短暫統一,帶來的是長期混亂與無比的血腥,由此可見,智商是不會遺傳的(笑),光榮的遊戲如果人物越出下去是99,90,70,50,20乎?(史有記載司馬昭的才能下于司馬師的,只有司馬師跟司馬懿深謀秘策,昭不知之也)司馬懿在九泉之下,又要當孔明之下,又要背篡魏的名份,更要背負愚蠢皇朝的開國皇帝皇祖父之名, 又要有一群不爭氣的子孫! 如此,豈不哭泣!

片來源網路

諸將燒營逃走,但晉史說“百姓奔告”,小懿仲達才去追擊,奇就奇在百姓奔告!是百姓不支持蜀漢軍,還是這位百姓是仲達的間諜呢?(史並沒有交待),楊儀見仲達追,反旗嗚鼓,仲達以窮寇莫逼為由,就給楊儀安然結陣而去,仲達之後巡視了蜀軍的遺留下來的營寨,“獲其圖書、糧穀甚眾”,仲達就“武斷”小明必死,曰:“軍家所重,軍書密計、兵馬糧穀,今皆棄之,豈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晉書宣帝紀〕,當朝重臣辛毗認為這事還未那麼快可以斷定。但是仲達就繼續追擊蜀軍,走到一處名為赤岸的地方,審問當地百姓,終確定了孔明的死信,這件事件留有一段千古佳話“死諸葛嚇走生仲達”(這個在下未找到相關資料證明楊儀的那行動是跟孔明的遺計有關),仲達因此被蜀人所譏,反笑說“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以在下的有限文化語譯為我可以料他的生事,不方便料死人的事,跟演義版所說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似乎就是一字之差,分別天淵)。本來司馬懿有意成勢追擊(在這段時間蜀漢軍發生了楊魏爭權事件),但魏朝庭竟有詔不許放棄了時機(晉史又沒有明確顯示是曹叡或是司馬懿的理由)。其實孔明在跟司馬懿的對陣中,作為主導方的都是司馬懿,要戰就戰,要不戰就不戰,作為掌控主導戰爭的都是司馬懿,司馬懿軍更迫令蜀漢軍糧盡敗退,後人竟會認為反是諸葛亮之材勝於仲達嗎?難道統帥者是以殺人者多來定強弱嗎(奇就奇在司馬懿殺人亦不少吧)?司馬懿在人的心目永遠是次孔明級的將帥大材乎?這點就留下給各位討論了!不過仲達也不會計較這些吧?

圖片來源於網路

為何在眾多電視、動畫、漫畫中,司馬懿不單是老謀深算、老奸巨滑(小懿生於179年比孔明181年大點點而已)、卑鄙無恥、好行賤計、篡漢篡魏的幕後黑手?總之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奸角!跟孔明這大賢相比,形成了強烈對比,可能最主要原因就是曹爽事件對司馬家的轉變吧!司馬懿曾一度不出仕為曹操效力,司馬懿是被強征出來的,但如果在前文,或者是還未引用的事件中(斬孟達,誅遼東太守公孫文懿,勸阻曹叡大興土木)都可以看見他的計策或建議都對曹魏有正面幫助的,而大將軍曹爽這個人,只是政治舞臺上的一個超級二世祖罷了!譬如齊王曹芳一上臺,就要將奏事先交由曹爽他自已一個人獨斷,然後才交予曹芳手上,先後將司馬懿遷為大司馬、大傅,實為一步步架空仲達的職權。並且曹爽更專權地帶劍入宮廷,自封自己的子弟三人列侯,四人為騎都衛,可說是朝中一時無兩的架子!然而,仲達每每看見曹爽處事不妥,都多有建言,偏偏曹爽這人又總是不從,結果又再一次證明仲達的眼光,但這無疑加劇了兩人之間的矛盾。曹爽更聽從何晏、鄧揚、丁謐之謀,強遷太后于永甯宮,專擅朝政,兄弟開典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由於仲達當時權力已失,唯有裝病裝瘋去官還家,那知曹爽等人又是政治白癡(但師和昭都是一直為官的),放過了司馬懿一家,更不防範他們,仲達為此就跟太后一起廢曹爽(順帶一說演義跟晉書一段反轉了對話,晉書曰:大司農桓範出赴爽,蔣濟言於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與範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而演義版:懿大驚曰:“智囊泄矣!如之奈何?”蔣濟曰:“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曹爽險些敗了曹魏建立來的基業,司馬懿這樣做難道可以叫叛逆麼?誅奸除惡者便成是大反派,這不叫人唏噓嗎?在曹爽管治時期單是他向蜀發動的戰爭就令到隴右虛耗盡了。難道放縱曹爽就是合於忠仁之道嗎?在仲達的上奏中所說“公卿群臣皆以爽有無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衛;奏皇太后,皇太后敕如奏施行。”--〔晉書宣帝紀〕。不過政治白癡的曹爽以為“司馬公正當欲奪吾權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生於政壇中,就好像曹操的明志令所說“江湖未靜,不可讓位”,“假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者人見孤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三國武帝紀〕。而晉書卻認為司馬懿對曹爽一族的殘忍就是有篡魏的意圖!在下認為這絕對是高處不勝寒,所以不能不斬草除根而已(不久太尉王淩以謀反於懿,謀立楚王彪,被司馬懿滅族)!其後魏帝以司馬懿為丞相,賜九錫,可讓仲達在朝會行不拜之禮!後來司馬懿終病死于洛陽,時年73歲,“于首陽山為土藏,不(土文)不樹”,在有限的資料中,並沒有證據顯示出司馬懿有什麼叛魏之心,但他每每對君王和曹爽的建言不正正是從曹魏的利益作出發點嗎?難道因其子之罪而令其父受其罪耶?

可能就算背負篡魏的名份也不要緊,反正曹操也是這樣而已,退一步當個鄭定晉國的太太上皇也不錯,那知真正的傷心事就是由此而起......不知是否司馬家父子(特別是司馬昭)在位其間殺大多能人異士的關係,導致子孫沒一個正常(汗!!)。晉武帝司馬炎以復古受三年喪被司馬光評為不世出之賢君,但單是因不理州邊民族問題,最後導致五胡亂華的發生,以皇孫聰睿為由(史載他游于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及天下慌亂,百姓餓死,他竟說:「何不食肉糜?」),故無廢立之心,賈南風(醜女?)亂政,遷皇太后于金墉城,終引發八王之亂,曆五帝而西晉亡。晉的短暫統一,帶來的是長期混亂與無比的血腥,由此可見,智商是不會遺傳的(笑),光榮的遊戲如果人物越出下去是99,90,70,50,20乎?(史有記載司馬昭的才能下于司馬師的,只有司馬師跟司馬懿深謀秘策,昭不知之也)司馬懿在九泉之下,又要當孔明之下,又要背篡魏的名份,更要背負愚蠢皇朝的開國皇帝皇祖父之名, 又要有一群不爭氣的子孫! 如此,豈不哭泣!

片來源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