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我的第一次自駕遊—帶著爸媽去旅行,第五站:泉州開元寺、清源山

第一次自駕遊, 很菜鳥的我, 進入福建地界後, 開車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雖然是在高速公路上開車, 但是高速公路只有兩車道, 像福建這樣典型山路高速上開車, 不時上坡、下坡、急彎還加上突如其來的團霧, 以及占著兩根車道不肯讓道、爬坡比牛還慢、下坡隨時有可能刹車失靈的大卡車, 對我怎能不時一場考試呢?幸虧有四十多年的駕齡、駕校總教練退休的老爸在邊上全程指導, 教我應對各種狀況, 經過這一程的自駕遊經歷, 讓我的駕駛技術也是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絕對不是自誇。

老天爺也許是知道我有老教練傍著,

所以覺得給我的難度還不大, 所以到了漳州後, 天空開始下起了瓢潑大雨, 雨刮調到最大檔, 能見度依然很差, 好吧, 就來繼續考驗我的技術吧, 我不怕。

終於安全抵達石獅。

石獅停留一天, 因為車上的三位老、中、青美女想去石獅的服裝城逛一下。 女人麼, 逛吃逛吃是天性, 石獅的這一天就是來滿足我們逛吃的天性的。 老爸也無奈地陪著我們逛吃逛吃, 誰叫我們都是他最愛的女人呢?

石獅到泉州市區, 雨還是一直下, 但是車裡的氣氛一直很融洽。 旅途的興奮彌漫著。 。 。 。 。 。

泉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這裡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 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 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


這是泉州的城市標誌:“飛天迎賓”, 高25.8米, 底部直徑30米, 綠地環繞著圓形水池, 在市中心溫陵南路與泉秀街交叉口。

泉州大橋, 全長848.53米, 橋上的這些石獅子有的張牙舞爪, 有的憨態可掬, 有的趴地對峙。 有趣的是, 獅子們還與相隔在護欄柱頭上那一朵石蓮花剛柔並濟, 形成了一幅長達數百米的"百獅戲荷"圖,在我國當代橋樑史上獨樹一幟。

我們在泉州安排了兩天時間,行程安排準備參觀兩個景點,其一是位於泉州市中心鯉城區西街、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跡、福建省最大的佛教寺院:泉州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傳說泉州巨富黃守恭夢見桑樹長出蓮花,遂舍桑園建寺,初名"蓮花寺"。長壽元年(692年)改"興教寺",神龍元年(705年)又改"龍興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以年號為名,遂改稱開元寺。宋、元、明歷代有重修。

開元寺的山門與天王殿合二為一,現存建築建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

開元寺的大雄寶殿又稱紫雲大殿,是開元寺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後經過唐、南宋、元、明幾次受災與重建,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1637年)遺物。

開元寺有東西雙塔,雙塔塔身浮雕精美,是中國最高的一對石塔,歷經明萬曆年間泉州八級地震以及多次颱風的考驗,仍屹立不倒。

東塔為"鎮國塔",始建于唐鹹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五層木塔,前後經過幾次毀壞與重修,易木為磚,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改為七級磚塔,如今的石塔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間重建,高48.24米。東塔於 1997年入選中國四大名塔郵票,可稱得上“石塔之王”。

西塔為"仁壽塔",始建于五代梁貞明二年(916年),初為七級木塔,稱"無量壽塔"。北政和四年(1114年)奏請賜名"仁壽塔",前後經毀壞與重修多次,易木為磚,至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 1237年)由自證法師易磚為石,先於東塔十年建成。如今的石塔為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

開元寺的藏經閣原來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僧錄劉鑒義建造的。元、明時期已經過多次重修,至民國十四年(1925年)圓瑛和尚改建為水泥仿木結構的二層樓閣。樓下為寺僧念經禮佛處,上層收藏各種版本經書3700多卷。

在泉州的第二天,雨依然下個不停,可是定下了的行程加上已經定下的門票,怎麼著也只得冒雨去參觀。

老君岩的山門,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臺,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著"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沿著這條幽靜的林蔭石徑往前,植物界巨人--榕樹分立兩側。那一叢叢既密又長的樹根,有如老子的長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長地久,無限生機"。

老君造像是中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55平方米。由於它是中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戲稱之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實。

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說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觀圍護,規模宏偉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頗為壯觀,後來道觀被焚毀,老君岩便露天屹立,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它的健在,足以證實譽稱"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發達興盛的。

這位元是福建電視臺的記者,看到爸媽兩位老人家冒雨在景區參觀,就隨機採訪起來,不善言辭的爸媽接受採訪的時候都不知道說點啥好。記者讓我們留意看福建台的新聞,會播放出來的,可是,接下來一直在自駕遊的行程中的我們,因為不知道這段採訪何時播出,就沒有看到,不過沒關係,有過這樣一段經歷,爸媽覺得開心和自豪就好。

這張爸媽和老君像的合影就是這位元記者幫忙拍的,怎麼樣,水準比我好多了吧。

清源山上還留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跡,對我們自然很有吸引力,可是連日陰雨綿綿,上山的路異常濕滑,出於安全和體力各方面的考慮,爸媽決定放棄爬山去參觀剩下的景點。

閩南的小吃非常有名,來到泉州最不能錯過的就是當地的美食,這是位於鯉城區的美食街。

當地人推薦的美食店。

薑母鴨、土筍凍。土筍凍可是當地的特色食品,由一種蠕蟲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凝結而成的,其肉清,味美甘鮮。

海蠣煎、竹蟶、鹵面和(一種臺灣小吃,名字忘了!)。記憶最深的是那滿滿一大碗的鹵面:各種配料做成的鹵湯,和海鮮、素菜、麵條混合在一起,味道那才叫一個鮮呢。

形成了一幅長達數百米的"百獅戲荷"圖,在我國當代橋樑史上獨樹一幟。

我們在泉州安排了兩天時間,行程安排準備參觀兩個景點,其一是位於泉州市中心鯉城區西街、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跡、福建省最大的佛教寺院:泉州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傳說泉州巨富黃守恭夢見桑樹長出蓮花,遂舍桑園建寺,初名"蓮花寺"。長壽元年(692年)改"興教寺",神龍元年(705年)又改"龍興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以年號為名,遂改稱開元寺。宋、元、明歷代有重修。

開元寺的山門與天王殿合二為一,現存建築建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

開元寺的大雄寶殿又稱紫雲大殿,是開元寺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後經過唐、南宋、元、明幾次受災與重建,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1637年)遺物。

開元寺有東西雙塔,雙塔塔身浮雕精美,是中國最高的一對石塔,歷經明萬曆年間泉州八級地震以及多次颱風的考驗,仍屹立不倒。

東塔為"鎮國塔",始建于唐鹹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五層木塔,前後經過幾次毀壞與重修,易木為磚,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改為七級磚塔,如今的石塔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間重建,高48.24米。東塔於 1997年入選中國四大名塔郵票,可稱得上“石塔之王”。

西塔為"仁壽塔",始建于五代梁貞明二年(916年),初為七級木塔,稱"無量壽塔"。北政和四年(1114年)奏請賜名"仁壽塔",前後經毀壞與重修多次,易木為磚,至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 1237年)由自證法師易磚為石,先於東塔十年建成。如今的石塔為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

開元寺的藏經閣原來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僧錄劉鑒義建造的。元、明時期已經過多次重修,至民國十四年(1925年)圓瑛和尚改建為水泥仿木結構的二層樓閣。樓下為寺僧念經禮佛處,上層收藏各種版本經書3700多卷。

在泉州的第二天,雨依然下個不停,可是定下了的行程加上已經定下的門票,怎麼著也只得冒雨去參觀。

老君岩的山門,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臺,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著"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沿著這條幽靜的林蔭石徑往前,植物界巨人--榕樹分立兩側。那一叢叢既密又長的樹根,有如老子的長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長地久,無限生機"。

老君造像是中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55平方米。由於它是中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戲稱之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實。

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說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觀圍護,規模宏偉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頗為壯觀,後來道觀被焚毀,老君岩便露天屹立,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它的健在,足以證實譽稱"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發達興盛的。

這位元是福建電視臺的記者,看到爸媽兩位老人家冒雨在景區參觀,就隨機採訪起來,不善言辭的爸媽接受採訪的時候都不知道說點啥好。記者讓我們留意看福建台的新聞,會播放出來的,可是,接下來一直在自駕遊的行程中的我們,因為不知道這段採訪何時播出,就沒有看到,不過沒關係,有過這樣一段經歷,爸媽覺得開心和自豪就好。

這張爸媽和老君像的合影就是這位元記者幫忙拍的,怎麼樣,水準比我好多了吧。

清源山上還留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跡,對我們自然很有吸引力,可是連日陰雨綿綿,上山的路異常濕滑,出於安全和體力各方面的考慮,爸媽決定放棄爬山去參觀剩下的景點。

閩南的小吃非常有名,來到泉州最不能錯過的就是當地的美食,這是位於鯉城區的美食街。

當地人推薦的美食店。

薑母鴨、土筍凍。土筍凍可是當地的特色食品,由一種蠕蟲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凝結而成的,其肉清,味美甘鮮。

海蠣煎、竹蟶、鹵面和(一種臺灣小吃,名字忘了!)。記憶最深的是那滿滿一大碗的鹵面:各種配料做成的鹵湯,和海鮮、素菜、麵條混合在一起,味道那才叫一個鮮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