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育兒消費的這些坑,你踩過沒?(下)

《育兒消費的這些坑, 你踩過沒?(上)》一文推送後, 引起了各位爸爸媽媽的廣泛討論, 今天我們再來聊聊寶寶的日常居家用品。

居家日用篇

寶寶的各種居家用品, 也是媽媽們的剁手大項。 比如, 清潔牙齒和口腔是件很重要的事, 於是我買了好幾種牙刷(見下圖)。 然而, 前三種都是矽膠的, 清潔度不夠, 齒科醫生並不推薦。 360°軟毛的牙刷操作起來十分不方便並且清潔效率過低, 因此也不推薦。

還買了以下這些牙膏(見下圖)。 然而它們都不含氟, 那有什麼用?於是統統閒置。

在齒科醫生的指導下, 我最後選定了以下的兒童電動牙刷, 關鍵字:尼龍軟毛小刷頭、聲波震動、帶LED燈(這樣可以在幫寶寶刷牙的時候看清楚);牙膏選擇含氟牙膏。

齒科劉曦醫生:

電動牙刷對刷牙技巧的要求比較低, 效率更高。 對於電動牙刷的使用, 並沒有明確的年齡限制, 但越小的寶寶更可能表現對牙刷的震動和聲音感到害怕。 如果要選擇電動牙刷, 也要選擇尼龍軟毛, 並且刷頭要比較小的, 聲波震動的牙刷。 請家長定期檢查牙刷刷頭的完整性, 並且定期更換。 年齡小的寶寶, 無論使用電動還是手動牙刷, 強烈建議在家長的幫助下刷牙。

收護臀霜就像收化妝品一樣, 每個心儀的牌子都要收一支來試試。 然而, 還是醫生們推薦的含有氧化鋅的護臀霜效果最好。 當然, 勤換紙尿褲才是王道。

小嬰兒其實並不需要非常頻繁的洗澡, 隔天1次也可以了, 而且並不是每次洗澡都需要用沐浴液, 所以我買的那個500mL大包裝沐浴液, 從大寶出生到現在還沒有用完。

嬰兒的皮膚非常敏感, 普通的護膚品中通常會含有一些香料, 比較容易過敏, 所以寶寶專用不含香料的潤膚乳還是需要的。 但是《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提到, 最好不要用嬰兒油,

因為嬰兒油的吸收效果和滋潤效果都不如嬰兒潤膚露或潤膚霜, 一般還是作為新生兒撫觸時的潤滑油來用的。

兒科王萍醫生:

潤膚乳/霜建議也不要選擇那種“純天然植物提取”做噱頭的, 其實植物提取更容易引起過敏。

皮膚科楊翰君醫生:

建議在寶寶洗完澡後3-5分鐘內全身給予足量(濕疹寶寶每週150ml)溫和的潤膚霜;在乾燥的地區和季節, 建議使用完嬰兒油進行撫觸後,可以在表面給予潤膚劑,因為嬰兒油的潤膚作用有限,需要潤膚霜説明達到持久潤膚。

我家大寶是7月份出生的,非常怕被蚊子咬,所以買了好幾種“純天然”驅蚊水或者驅蚊貼。後來不斷學習育兒知識後才發現,這些“純天然”的都不起什麼作用。《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對2個月以下的新生兒,推薦用蚊帳物理防蚊;2個月以上的寶寶推薦可以用含避蚊胺(DEET)的驅蚊水(濃度在30%以內)。所以現在,我一般買驅蚊成分是DEET的驅蚊水,配合輕薄的長袖長褲來預防寶寶被蚊子叮咬。

兒科王萍醫生:

目前市面上的含DEET的驅蚊液很多都含有酒精,對於小月齡寶寶來說可能會對皮膚刺激,建議儘量選擇不含酒精的驅蚊液;或者儘量採用蚊帳、長袖衣褲等物理方法防蚊。

不少商家都會有這樣一個新生兒護理套裝,包括且不限於:吸鼻器,可以夾出鼻涕的小鑷子,帶LED燈的耳挖勺,針筒狀/滴管狀/奶嘴狀的喂藥器,超細軸的棉棒,指甲剪,小梳子/發刷等等。

不過,當月子裡的大寶鼻涕堵了一天,一吃奶就憋得大哭的時候,吸鼻器、小鑷子都解決不了問題(不知道是不是我使用方法不對),最後發現還是海鹽水噴霧最好用。

寶寶耳道內也會像成人一樣有耵聹,但多數情況下耵聹會自己從外耳道排出,只有在出現耵聹栓塞引起的聽力下降、耳痛等情況時,才需要耳鼻喉專科醫生幫助清理。耳鼻喉科醫生也不推薦家長自己幫助寶寶清理耳道的耵聹。所以,以前買的帶LED燈的耳挖勺已經找不到了,細軸棉棒被我用來化妝。

我還買過這樣一個防噪音耳罩(見下圖),據商家說可以避免噪音對寶寶耳朵的傷害。事實上一次都沒有用過,首先耳罩很大,小寶寶躺著的時候根本戴不到耳朵上,抱起來以後又很容易弄掉。其次,幹嘛要帶孩子去噪音很大的地方呢?如果發現噪音很大,擔心可能對寶寶的耳朵有傷害,儘快離開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吧。

各種背巾、腰凳等也是爸爸媽媽帶小寶寶出門的必備品,我買了好幾種,比如有名的某斯雙環背巾、日本的X型背巾,某劇同款背帶等等,但是必須嘗試以後,才能找到自己和寶寶都喜歡的類型。所以,如果是頭胎的媽媽,買之前可以先找周圍已經有寶寶的朋友們,或者在商店裡試一試,感覺好用再買,這樣就不會像我一樣花很多冤枉錢了。

個人更喜歡日本的x型背巾,媽媽和寶寶都比較舒服,體積也小一些,方便收納,但是空間比較小,不適合哄睡。某斯背巾功能比較多樣,但使用技巧要求很高,不太容易掌握。

兒科王萍醫生:

日本的X型背巾對脊柱的保護力並不強,新生兒以及小月齡的寶寶(3-4月齡以下)不建議使用,至少要寶寶脖子豎得很好、脊柱有力氣了才可以用。另外,個人是某斯有環背巾的腦殘粉,一巾在手帶娃無憂;小月齡娃娃抱睡哄睡全靠它,帶娃出門背巾搞定,還能當娃的蓋毯、哺乳遮蓋巾……多功能集於一身。

生病護理篇

寶寶生病,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祖父母們,都必定是心急如焚的。即使我自己就是醫生,但面對這樣一個小小的,沒有任何主訴的小生物,我也是一臉懵逼的狀態(還好現在被卓正的兒科醫生們調教地基本可以搞定寶寶的大多數問題)。

“急病亂投醫”這句話這是說的一點沒錯,我又自詡懂醫,給我家大寶買過不少海淘藥品和疾病護理的用具,也踩了不少坑。

比如奶嘴式溫度計,一般需要含在嘴裡一定時間以後才能顯示溫度,寶寶不喜歡奶嘴,所以根本不用,最後還是買了耳溫槍方便快捷。

還海淘過不少藥物,比如某樂益生菌,含苯海拉明的止癢凝膠(類似於無比滴的產品),西甲矽油,兒童補液鹽、兒童開塞露等等。不過,就像前幾天王萍醫生的文章《兒科醫生教您如何識別“海淘藥”裡的那些坑》寫到的,海淘藥物一定要清楚自己買的是什麼,如果語言不過關或者相關的知識不足,那就不要自己海淘或使用海淘藥物。並且,一定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另外,海淘的藥物大多數是囤貨的狀態,如果一直用不上也會過期,並不是很划算,比如我買的兒童補液鹽,最後都被我自己當運動飲料喝掉了。所以,生病時還是及時就診,聽醫生指導用藥最合適。

說了以上那麼多,你覺得哪些是值得買?哪些產品是雞肋呢?

「免責聲明」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資訊,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需要同醫生討論和諮詢。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可以發郵件至:medicine@distinctclinic.com。

建議使用完嬰兒油進行撫觸後,可以在表面給予潤膚劑,因為嬰兒油的潤膚作用有限,需要潤膚霜説明達到持久潤膚。

我家大寶是7月份出生的,非常怕被蚊子咬,所以買了好幾種“純天然”驅蚊水或者驅蚊貼。後來不斷學習育兒知識後才發現,這些“純天然”的都不起什麼作用。《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對2個月以下的新生兒,推薦用蚊帳物理防蚊;2個月以上的寶寶推薦可以用含避蚊胺(DEET)的驅蚊水(濃度在30%以內)。所以現在,我一般買驅蚊成分是DEET的驅蚊水,配合輕薄的長袖長褲來預防寶寶被蚊子叮咬。

兒科王萍醫生:

目前市面上的含DEET的驅蚊液很多都含有酒精,對於小月齡寶寶來說可能會對皮膚刺激,建議儘量選擇不含酒精的驅蚊液;或者儘量採用蚊帳、長袖衣褲等物理方法防蚊。

不少商家都會有這樣一個新生兒護理套裝,包括且不限於:吸鼻器,可以夾出鼻涕的小鑷子,帶LED燈的耳挖勺,針筒狀/滴管狀/奶嘴狀的喂藥器,超細軸的棉棒,指甲剪,小梳子/發刷等等。

不過,當月子裡的大寶鼻涕堵了一天,一吃奶就憋得大哭的時候,吸鼻器、小鑷子都解決不了問題(不知道是不是我使用方法不對),最後發現還是海鹽水噴霧最好用。

寶寶耳道內也會像成人一樣有耵聹,但多數情況下耵聹會自己從外耳道排出,只有在出現耵聹栓塞引起的聽力下降、耳痛等情況時,才需要耳鼻喉專科醫生幫助清理。耳鼻喉科醫生也不推薦家長自己幫助寶寶清理耳道的耵聹。所以,以前買的帶LED燈的耳挖勺已經找不到了,細軸棉棒被我用來化妝。

我還買過這樣一個防噪音耳罩(見下圖),據商家說可以避免噪音對寶寶耳朵的傷害。事實上一次都沒有用過,首先耳罩很大,小寶寶躺著的時候根本戴不到耳朵上,抱起來以後又很容易弄掉。其次,幹嘛要帶孩子去噪音很大的地方呢?如果發現噪音很大,擔心可能對寶寶的耳朵有傷害,儘快離開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吧。

各種背巾、腰凳等也是爸爸媽媽帶小寶寶出門的必備品,我買了好幾種,比如有名的某斯雙環背巾、日本的X型背巾,某劇同款背帶等等,但是必須嘗試以後,才能找到自己和寶寶都喜歡的類型。所以,如果是頭胎的媽媽,買之前可以先找周圍已經有寶寶的朋友們,或者在商店裡試一試,感覺好用再買,這樣就不會像我一樣花很多冤枉錢了。

個人更喜歡日本的x型背巾,媽媽和寶寶都比較舒服,體積也小一些,方便收納,但是空間比較小,不適合哄睡。某斯背巾功能比較多樣,但使用技巧要求很高,不太容易掌握。

兒科王萍醫生:

日本的X型背巾對脊柱的保護力並不強,新生兒以及小月齡的寶寶(3-4月齡以下)不建議使用,至少要寶寶脖子豎得很好、脊柱有力氣了才可以用。另外,個人是某斯有環背巾的腦殘粉,一巾在手帶娃無憂;小月齡娃娃抱睡哄睡全靠它,帶娃出門背巾搞定,還能當娃的蓋毯、哺乳遮蓋巾……多功能集於一身。

生病護理篇

寶寶生病,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祖父母們,都必定是心急如焚的。即使我自己就是醫生,但面對這樣一個小小的,沒有任何主訴的小生物,我也是一臉懵逼的狀態(還好現在被卓正的兒科醫生們調教地基本可以搞定寶寶的大多數問題)。

“急病亂投醫”這句話這是說的一點沒錯,我又自詡懂醫,給我家大寶買過不少海淘藥品和疾病護理的用具,也踩了不少坑。

比如奶嘴式溫度計,一般需要含在嘴裡一定時間以後才能顯示溫度,寶寶不喜歡奶嘴,所以根本不用,最後還是買了耳溫槍方便快捷。

還海淘過不少藥物,比如某樂益生菌,含苯海拉明的止癢凝膠(類似於無比滴的產品),西甲矽油,兒童補液鹽、兒童開塞露等等。不過,就像前幾天王萍醫生的文章《兒科醫生教您如何識別“海淘藥”裡的那些坑》寫到的,海淘藥物一定要清楚自己買的是什麼,如果語言不過關或者相關的知識不足,那就不要自己海淘或使用海淘藥物。並且,一定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另外,海淘的藥物大多數是囤貨的狀態,如果一直用不上也會過期,並不是很划算,比如我買的兒童補液鹽,最後都被我自己當運動飲料喝掉了。所以,生病時還是及時就診,聽醫生指導用藥最合適。

說了以上那麼多,你覺得哪些是值得買?哪些產品是雞肋呢?

「免責聲明」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資訊,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需要同醫生討論和諮詢。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可以發郵件至:medicine@distinctclinic.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