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軾夢見名妓關盼盼後寫了一首詞,格調之高羞死白居易

關盼盼是唐朝時的名妓, 她與張尚書的一段愛情故事在後世流傳甚廣, 張尚書為他修建的燕子樓也成為徐州的著名景點, 許多文人墨客都曾到此遊玩。

1078年的秋天, 蘇軾獨自一人遊覽燕子樓, 並留宿於此。 是夜, 蘇軾竟然夢到了關盼盼, 醒來後, 感慨于關盼盼的命運和自己的遭遇, 他寫了一首詞: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夢盼盼, 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 好風如水, 清景無限。 曲港跳魚, 圓荷瀉露, 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 鏗然一葉, 黯黯夢雲驚斷。 夜茫茫, 重尋無處, 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 山中歸路, 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 佳人何在, 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 何曾夢覺, 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 黃樓夜景, 為餘浩歎。

彭城, 即徐州。 自1071年以來, 蘇軾已相繼出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 現在又在徐州擔任知州。 由於仕途上的波折和頻繁遷調, 蘇軾的孤寂落寞之感不時襲上心頭。

這首詞雖然是因夢到關盼盼而引起, 但絲毫沒有涉及紅粉香豔之事, 而是在一個更高層次上書寫了對人生宇宙的思考和感慨, 與關盼盼形成精神上的共鳴。

“明月如霜, 好風如水, 清景無限”是對燕子樓外部環境的描寫, 提筆就將我們帶入了一個無限清幽的境地, 既是對秋景的描寫, 也是心靈的感受。

接著, “曲港跳魚, 圓荷瀉露, 寂寞無人見”則是動態描寫:曲港跳魚, 潑剌有聲;圓荷瀉露, 晶瑩可愛。 此處以動襯靜, 使本來十分寂靜的環境, 更顯安謐。

然而, 三更鼓響, 一片葉落, 卻一下子驚醒了蘇軾的清夢。 夜色茫茫, 尋夢無處, 他乾脆披衣起行, 走遍了小園裡的香徑, 內心的寂寞在夜色中彌漫氾濫。

下片是深夜之中的感慨。 這些年來, 我輾轉四方, 山長水遠望不到故鄉路。 這和關盼盼為了替張尚書守節而足不出樓的心境何其相似, 她思念的是故人, 我思念的是故鄉。

古往今來, 我們每個人在這世上都是南柯一夢, 何曾有醒過來的那一刻呢?不管是舊歡, 還是新怨, 終將在歲月裡消失無蹤。

黃樓是蘇軾在徐州抗洪成功後修建的一座樓, 由燕子樓, 蘇軾想到了黃樓:今天, 我在這裡同情關盼盼的遭遇, 若干年後, 也一定有人在黃樓裡為我而感慨。

這首詞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與今、倦客與佳人的往事, 傳達了一種帶有禪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

隱藏著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 格調非常之高。

說起關盼盼, 她和白居易之間還有著一段軼事。 白居易聽說關盼盼的事情後, 曾寫詩安慰, 卻在一首詩裡質問關盼盼:既然你如此深愛張尚書, 為何不和他一起去呢?

關盼盼收到白居易的那首詩後, 悲憤莫名,她想不到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思想竟然如此迂腐,無奈之下只好絕食而死。

如果蘇軾和關盼盼生在同一個時代,他絕不會用那種迂腐的思想來逼迫關盼盼,而只會成為她的知音,並給與力所能及的幫助。在一點上,蘇軾顯然更為通情達理,也更為可敬。

悲憤莫名,她想不到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思想竟然如此迂腐,無奈之下只好絕食而死。

如果蘇軾和關盼盼生在同一個時代,他絕不會用那種迂腐的思想來逼迫關盼盼,而只會成為她的知音,並給與力所能及的幫助。在一點上,蘇軾顯然更為通情達理,也更為可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