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背著宋帝趙昺投海,壯烈殉國,抗元名臣陸秀夫

陸秀夫

1279年3月19日, 南宋左丞相, 抗元名臣陸秀夫背著幼帝投海殉國南宋滅亡。 “舍生棄辱”——個人的恥辱, “末代皇帝”的恥辱, 毅然背上宋末的小皇帝趙昺投海而死。

民族英雄陸秀夫壯烈殉國。

民族英雄陸秀夫, 字君實, 一字宴翁, 別號東江, 楚州鹽城長建裡人。 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陸秀夫

陸秀夫, 18歲通過省試, 19歲與文天祥同時中進士。

咸淳十年, 李庭芝任淮東制置使, 陸秀夫被升為參議官。

德佑元年, 元軍以排山倒海之勢, 大舉南侵, 李庭芝向朝廷舉薦陸秀夫, 陸秀夫因此被任為司農寺丞, 屢次升遷, 直到任為宗正少卿兼代理起居舍人。

景炎三年, 行朝建立以來最大的打擊降臨了:年僅十歲的趙昰撒手歸天。 不少大臣都十分悲觀, 認為千日行朝就此完結, 又開始了散檔的各尋生路的動搖。 就在這樹倒猢猻散的嚴重關頭, 陸秀夫挺身而出, 大義凜然, 慷慨悲壯地鼓動同僚說“度宗皇帝還有一子尚在, 怕什麼?古時, 少康能憑藉500人馬、十裡方圓中興夏朝。 如今我有司百官具在, 兵馬數萬, 如天不滅宋, 難道我們不能復興大宋300年帝業?”

陸秀夫

陸秀夫慷慨陳詞的演講, 深深地打動著眾人, 大家又重新聚攏起來, 願同舟共濟, 誓死復興宋王朝。 陸秀夫與群臣商量, 擁立衛王趙昺為帝, 改元祥興。 陸秀夫在危急存亡之際, 受命接任左丞相, 與太傅張世傑撐持危局, 挽狂瀾於既倒。

景炎三年六月, 行朝移居到厓山。 厓山保衛戰, 是宋元的最後一戰, 從此宋元無戰事。

趙宋王朝最後滅亡。

陸秀夫

至元十六年, 張世傑派小船到宋主趙昺那裡, 想要奉宋主趙昺到他的船上, 策劃乘機突圍, 但陸秀夫害怕被人出賣, 或被俘辱, 固執著不肯帶宋主趙昺上船。 後崖山被攻破, 陸秀夫護衛衛王的船一起逃走, 而張世傑、蘇劉義則各自逃生去了,

陸秀夫考慮到難以逃脫, 於是將自己的妻子兒女趕下海去。 陸秀夫對趙昺說:“德祐皇帝辱已甚, 陛下不可再辱。 ”毅然背趙昺跳海犧牲。

楊太后聽說兒子趙昺死去, 也悲痛地縱身赴海。 張世傑聽說陸秀夫縛帝殉難的噩耗後, 悲痛不已。 他步履沉重地登上舵樓, 俯視殘損艦船, 縱身入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