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是中國最富的一個省份,國家強盛將其拆分,如今成兩個富裕大省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實行的是督撫制。 當時全國劃分為23個省, 每個省設一名巡撫, 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長官。 總督權力比巡撫大得多, 但與巡撫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 總督和巡撫都是對上直接聽命于皇帝。 不同的是總督可以管數省, 側重軍事, 巡撫只管一省, 側重民政。 當時全國設八大總督, 分別為直隸、兩江、閩浙、兩湖、陝甘、四川、兩廣、雲貴總督。 可見總督在清朝官制裡面, 職位是相當高的。 它是統轄一省或省行政、經濟等軍事長官的統稱。

那麼, 在清朝中的八大總督其中兩江總督是最值得一提的。 從電視、電影中我們也經常聽到“兩江總督”一詞。 這兩江總督在清朝版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也是清朝重要的財政來源。

清朝當時的版圖上所說的“兩江”是指“江南省”及”江西省“, 而江南如今在中國地圖上已經找不到了, 但從當時的流通貨幣上看江南當時卻是中國最富的一個省份。 具體可查看大清銅幣制造種類及地區。 當時製造省份很多, 但江南省塑造最為多。 這裡就不一一介紹。 但就現在而言, 中國金融中心的上海它就是江南省其中的一小部份。 所以說江南省富裕程度可想而知。


“江南省”地處長江中下游, 地理位置極為優越, 每年的經濟賦稅比高達全國的三分之一;不僅經濟優越, 江南也是培養國家棟樑之地, 每間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 江南一個省份上榜人數都將接近過半, 遠高於其它的省份, 為國家貢獻的人才之多。 但像這樣的富足的省份朝廷也是相當的重視,

它不可能任由京城之外的力量超過它或威脅到它。 所以後來“江南省”為何從中國的地圖上消失, 或許也與這方面有關吧。

西元1644年中國東北以以滿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正權清朝的軍隊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入山海關內、攻佔京師(今北京),

成為統治中國的中央政府。 廣義上是指1644年清軍入關後鎮壓農民軍、消滅南明諸政權等漢族反抗武裝的一系列由北至南的統一中國的戰爭。 它標誌著清朝在全中國統治的開始。 而在清朝初期, 各地漢人的起義活動此起彼伏“反清複明”的旗幟不斷堅起這一現象在南方地區發生最多的。 因為“江南省”地廣民富, 人才眾多當然也是起義的高發區。

所以當時的清廷也知道如果國家有變勢,那麼最大危險就是此省份。也因此在順治帝統治時期,清政府將“江南一省”劃分為二,變成為“江南左布政使司”與江南右布政使司“兩個轄區,由此拉開了”江南省”的序幕。在康熙統治後將“江南右布政使司”更改為“江蘇布政使司”,設江蘇省;”江南左布政使司“更改為”安徽布政使司“,設為安徽省。從此”江南省“正式拆裂為兩省級行政單位。到了乾隆統治時期,”江蘇布政使司“各級衙門由蘇州遷移至江寧,省會落戶江寧;而安徽布政使司“則由江寧遷移到安慶,安慶則成為安徽省的省會,所以“江南省”就此分割為江蘇省和安徽省。

如今的江蘇與安微在經濟上相差也不算太大,但相對過去輝煌一時的江南省來看或許不能對比。

小編撰寫不易,喜歡小編的歡迎訂閱一波!!

所以當時的清廷也知道如果國家有變勢,那麼最大危險就是此省份。也因此在順治帝統治時期,清政府將“江南一省”劃分為二,變成為“江南左布政使司”與江南右布政使司“兩個轄區,由此拉開了”江南省”的序幕。在康熙統治後將“江南右布政使司”更改為“江蘇布政使司”,設江蘇省;”江南左布政使司“更改為”安徽布政使司“,設為安徽省。從此”江南省“正式拆裂為兩省級行政單位。到了乾隆統治時期,”江蘇布政使司“各級衙門由蘇州遷移至江寧,省會落戶江寧;而安徽布政使司“則由江寧遷移到安慶,安慶則成為安徽省的省會,所以“江南省”就此分割為江蘇省和安徽省。

如今的江蘇與安微在經濟上相差也不算太大,但相對過去輝煌一時的江南省來看或許不能對比。

小編撰寫不易,喜歡小編的歡迎訂閱一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