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同為漢奸姐妹,川島芳子被處極刑她因何法外免死壽享94歲?

1/偽滿姐妹花

在偽滿洲國期間, 有兩個女人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一個是以逞強好鬥、以男裝示人的軍中之花川島芳子,

另一個就是以甜美歌聲麻痹國民鬥志的娛樂明星李香蘭。 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 一對年齡相近的年輕女子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喜歡男裝的川島芳子年長李香蘭4歲, 自稱為哥, 李香蘭就是小妹了。

川島芳子大家都很熟悉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 有許多年輕讀者對李香蘭卻相對陌生。 如果, 我說到鄧麗君, 大家肯定又不陌生, 像《夜來香》、《何日君再來》、《恨不相逢未嫁時》這些歌曲, 愉悅了好幾代人的耳朵。 其實, 這些歌並不是鄧麗君的原唱, 原唱人就是李香蘭。

李香蘭不僅在電臺裡唱歌, 還在戰時主演了眾多宣揚“大東亞共榮圈”、“日中親善”的影片, 是當時最大的文化漢奸。

1945年日本戰敗, 中國人在歡慶抗戰勝利的同時, 也開始對戰前以及戰時的漢奸行為進行清算。

軍事法庭的審判, 也徹底改變了這一對情同“兄妹”女子的命運——她們分別以漢奸罪被國民政府逮捕法辦。

2/川島芳子之死

川島芳子辯稱自己是日本人, 不適用漢奸罪, 要求免刑, 但, 事實卻是, 川島芳子雖然有個日本名字,

其本人卻是如假包換的中國人。

川島芳子, 本名愛新覺羅·顯玗, 字東珍, 號誠之, 漢名金壁輝, 清朝肅親王愛新覺羅·善耆第十四女。 清朝滅亡後, 善耆欲借日本之力複國, 將女兒顯玗送給川島浪速做養女。 顯玗從此更名川島芳子, 被送往日本接受軍國主義教育, 成年後返回中國, 長期為日本做間諜。

川島芳子歷任偽滿洲國"安國軍總司令"、"華北人民自衛軍總司令"等要職, 曾先後參與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滿洲獨立運動等秘密軍事行動, 並親自導演了震驚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變和轉移婉容等禍國事件, 被稱為"男裝女諜"、"東方女魔"。

在鐵的事實面前, 被剝下偽裝的愛新覺羅·顯玗, 於1948年3月25日以漢奸罪判處死刑, 在北平第一監獄執行槍決,

終年41歲。

前些年有人找出證據, 說當年被處死的只是川島芳子的替身, 她本人則一直隱居東北某地,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去世。 這只是一家之言, 至今仍沒得到證實, 錄此以作補充。

3/李香蘭是日本人

而有著漢族名字的李香蘭也辯稱自己是日本人,

不適用漢奸懲處辦法, 要求無罪開釋, 沒想到, 她的這一要求竟被審判機關採納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 1920年出生于於遼寧省燈塔市的李香蘭, 還真是個日本籍, 她祖籍日本佐賀縣, 本名山口淑子。 1932年, 平頂山慘案中山口淑子父親被懷疑與中國抗日分子勾結而拘留, 事後一家遷居瀋陽。 在撫順開往瀋陽的火車上, 淑子結識了一個同齡的俄羅斯猶太裔少女柳芭。 正是柳芭引薦淑子拜蘇聯著名的歌劇演員波多列索夫夫人為師, 走上了歌唱的道路。

1933年認了父親的中國同學李際春(直隸豐潤南關人, 中華民國軍事及政治人物、滿洲國商界人士, 民國時期將軍, 抗戰時期著名漢奸, 解放後以叛國罪被處決)為養父, 因此得名李香蘭。

1938年,她的藝術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日本在中國操縱策劃的偽“滿洲電影協會”相中並動員她入會,將她大力包裝,作為中國歌星推出,在日本奉天廣播電臺新節目《滿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漁家女》《昭君怨》《孟薑女》等中國歌曲,更以一曲《夜來香》而聲名大噪。於是,“歌星李香蘭”就這樣被推上前臺,並且迅速在歌壇和影壇被大眾所熟知。之後,李香蘭還陸續演了一些替日軍宣傳,或者粉飾日本侵略戰爭的電影。雖然身處亂世,她受歡迎的程度卻有增無減。李香蘭成了關東軍推行戰爭政策中的“糖衣炮彈”。

因為她的日本人身份,才得以被無罪釋放,1946年2月被遣送回日本,並改名為山口淑子。

4/從“日滿親善”到對華懺悔

回日本後,山口淑子繼續從事演藝事業。山口淑子在1958年拍攝了《東京的假日》之後,從此退出了電影界,結束了20年的電影生涯。當年4月,她和外交官大鷹弘結婚,從夫姓改名大鷹淑子,從此專心做外交官夫人,後又做了7年記者、擔任參議院委員18年。1975年,已是國會議員的大鷹淑子因外出訪問,路經北京時,受到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廖承志的接待。

在此期間,她多次訪問中國,透露出自己希望兩國保持友好關係的願望。她常說:“為什麼我要演那些愚蠢的電影呢?真是愚蠢!”“我不知道自己當時為什麼會出演,如果沒有那樣的電影就好了……”

2005年,已經85歲高齡的李香蘭公開發表一篇長文,勸誡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要參拜供奉有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原因是“那會深深傷害中國人的心”。

2014年9月7日上午10時42分,李香蘭逝世,終年94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李香蘭女士戰後支持和參與中日友好事業,為此作出積極貢獻,我們對她的逝世表示哀悼。”

相對於眾多不願懺悔的日本軍民,李香蘭從戰時就開始表露的這種懺悔態度,是她至今仍獲中國人喜愛的重要原因,可能連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她畢生都要極力擺脫的那個身份枷鎖,在她死後,都是不會被忽視的政治砝碼。

因此得名李香蘭。

1938年,她的藝術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日本在中國操縱策劃的偽“滿洲電影協會”相中並動員她入會,將她大力包裝,作為中國歌星推出,在日本奉天廣播電臺新節目《滿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漁家女》《昭君怨》《孟薑女》等中國歌曲,更以一曲《夜來香》而聲名大噪。於是,“歌星李香蘭”就這樣被推上前臺,並且迅速在歌壇和影壇被大眾所熟知。之後,李香蘭還陸續演了一些替日軍宣傳,或者粉飾日本侵略戰爭的電影。雖然身處亂世,她受歡迎的程度卻有增無減。李香蘭成了關東軍推行戰爭政策中的“糖衣炮彈”。

因為她的日本人身份,才得以被無罪釋放,1946年2月被遣送回日本,並改名為山口淑子。

4/從“日滿親善”到對華懺悔

回日本後,山口淑子繼續從事演藝事業。山口淑子在1958年拍攝了《東京的假日》之後,從此退出了電影界,結束了20年的電影生涯。當年4月,她和外交官大鷹弘結婚,從夫姓改名大鷹淑子,從此專心做外交官夫人,後又做了7年記者、擔任參議院委員18年。1975年,已是國會議員的大鷹淑子因外出訪問,路經北京時,受到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廖承志的接待。

在此期間,她多次訪問中國,透露出自己希望兩國保持友好關係的願望。她常說:“為什麼我要演那些愚蠢的電影呢?真是愚蠢!”“我不知道自己當時為什麼會出演,如果沒有那樣的電影就好了……”

2005年,已經85歲高齡的李香蘭公開發表一篇長文,勸誡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要參拜供奉有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原因是“那會深深傷害中國人的心”。

2014年9月7日上午10時42分,李香蘭逝世,終年94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李香蘭女士戰後支持和參與中日友好事業,為此作出積極貢獻,我們對她的逝世表示哀悼。”

相對於眾多不願懺悔的日本軍民,李香蘭從戰時就開始表露的這種懺悔態度,是她至今仍獲中國人喜愛的重要原因,可能連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她畢生都要極力擺脫的那個身份枷鎖,在她死後,都是不會被忽視的政治砝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