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比經濟不對等更可怕的是,消費觀不同

一直覺得, 在這個消費時代, 對我等普通平民來說, 學會聰明地消費是一件挑戰性的事。 因為沒有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有的人一生都在買錯試錯。

由於消費思維和習慣的迥異, 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 有的人總在糾結該怎麼選擇;

有的人則喜歡花費時間來省錢, 有的人注重精神消費, 有的人只注重物質消費。

樂嘉在《本色》中提過:

“真正高級的個性, 有靈性清醒的頭腦, 不為媒體營造出的虛假文化所俘虜, 他在消費時能知道自己要什麼, 而不會因為別人告訴他什麼是好東西而動搖。 ”

我覺得, 在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消費行為背後,

不但隱藏著一個人的性格, 更體現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格局。

一個人消費觀怎麼樣, 他的生活就會過得怎麼樣。 一個人生活可以任性而為, 但兩個消費觀不同的人一起過日子, 那就不得不互相遷就, 壓抑自己的個性, 那也就意味著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1

毀掉感情的是, 格格不入的消費觀

一般男生都喜歡會過日子的女友, 但有一個朋友卻總和我抱怨他女朋友“太會過日子”。

週末約好一起出去逛街, 可女生為了省錢非要在家吃完飯再出去;

平時逛街時男生喜歡買飲料喝, 而女生覺得飲料的錢夠吃一個速食了;

男生想看電影首映, 而女生覺得在電腦看槍版不也一樣嗎;

男生有時想去看場演唱會或者話劇,

而女生覺得這種消費太奢侈, 沒必要。

其實, 他們兩人的收入都不算低, 感情也深厚, 性格也合得來, 唯一不好的就是消費觀不合。 男生注重體驗消費, 而女生只在乎基本生存, 只要涉及花錢的事情, 總會引發不快。

談戀愛尚如此, 一旦步入婚姻, 兩個人形成契約關係一起過日子, 這時候財產屬於雙方。

大到買房買車, 對孩子的教育投資, 小到每天的晚餐吃什麼, 添置家什, 格格不入的消費觀就像個定時炸彈, 隨時引發爭吵。

在豆瓣上一個女網友分享她的經歷, 讓大家引以為戒。 她說結婚一年後發現消費觀不同活得真的很累。

以前買衣服是逛商場, 現在只敢淘寶, 買了也不敢告訴他多少錢;

偶爾出去吃飯想情調一下, 可他卻覺得花錢買情調太虧;

以前每年自己都會進行一次出國游, 現在連市外都沒出過, 每當她想旅遊, 他就找來種種藉口。

結婚之前, 她覺得兩個人聊得來加上家人催得緊, 於是就湊合過日子吧。 那時覺得消費觀不同只是小事, 互相磨合也沒什麼。

婚後才越來越發現, 消費觀不合才是一個大坑。

這樣的故事我聽過太多, 都是切切實實地發生在身邊的生活悲劇。 這樣的婚姻真的如同愛情的墳墓, 連自己想要的生活都過不上, 又怎麼會幸福?

2

消費觀不同, 和有錢沒錢無關

兩個人消費觀不同,

也許有人簡單粗暴地把它理解為, 就是一方習慣節儉, 一方習慣花錢大手大腳, 顯然不是這樣的。

像上面的例子, 女生不捨得去電影院看電影, 男生喜歡去電影院, 這不是消費觀不同。 關鍵是即使去電影院能帶來愉快的觀影體驗和約會體驗, 女生也覺得這錢花得不值。

女生不捨得花錢看話劇,男生則願意為一場精彩的話劇買單,這也不是消費觀不同。但關鍵是女生覺得男友這種精神娛樂消費只是為了裝高大上。

這些就是消費觀的問題了。這位女生並不是因為經濟條件迫不得已地省錢,而是從根本上認為自己男朋友的體驗消費是不值得的,只是因為面子,因為虛榮。

還有個朋友,她和男朋友都已經到談婚論嫁的地步了,但最近卻分手了。

在裝修新房時,女生以為,好不容易有了屬於他們的第一套房子,男朋友一定會和自己一樣花心思佈置這個幸福的小家。

女生認為房子是要住一輩子的,所以家居物品的選擇一定要精挑細選,而男生卻覺得能買便宜的就別買貴的。

比如女生看中一個歐洲復古的吊燈,因為正版太貴她花時間挑選了一個不錯的仿製品,而男生覺得不就一盞燈麼,一開一關居然要花這麼多錢,有錢也不應該花在這上面呀,買個光管多實用。

女生越來越懷疑,這樣的男朋友如果真的結婚了會怎麼樣?

曾經他們討論過孩子的教育問題,女生覺得孩子的教育費用是一筆大費用,他們應該有計劃地開始存這筆錢,而男生反口就說女生太愛攀比太愛虛榮,他們家哪個哪個親戚家裡沒錢不也照樣培養出一個××大學的大學生麼?

我勸她分手。因為我知道她一個追求生活品質的人,而她的男友從根本上就不認同她的消費觀。連未來孩子的教育投資都想打折扣的人,還指望他會和你一起努力提高生活品質?

3

消費觀不同,不必強融

在我心裡,世俗的柴米油鹽也可以過成詩一般,消費觀相同的夫妻,每一分錢都能花得默契。

當我買一束鮮花插在秋日的早晨中,你不會煞風景地說一句浪費錢,而是和我一起分享這小小的儀式感,分享這小小的幸福。

消費觀相同,意思不是說省錢的和省錢的在一起,及時行樂的和及時行樂的人在一起,而是即使在艱難的日子裡,兩個人能精打細算,同甘共苦,並且對生活心懷相同的願景。

現在沒錢買不要緊,但你不會反駁我的願望,而是和我共同努力,等賺到錢,一起把家裡的吊燈換成我們想要的那種格調,一起去看那場一直捨不得看的演唱會。偶爾也會出現意見不一的時候,這時候我們會互相尊重和支援。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男生月薪5000就敢和女朋友說我養你,結果女朋友辭職後,男生被女朋友的高消費震驚到,女票居然花了2000塊買化妝品,叫一頓酸菜魚外賣就用了100塊。養了半年男生工資卡2萬塊的存款只剩下3000。

一句情真意切的承諾演變成現實生活中的不斷爭吵,在現實面前愛情變得很可笑。

也許這個男生確實有點不自量力,但是女生在這種經濟條件下還不肯節制,還堅持自己的消費觀,這就很無恥了。

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僅有的一絲感情已被生活的雞毛蒜皮所淹沒。

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就是因為古代社會階級分明、等級森嚴,出身、生活環境的不同能決定一個人的精神需求層次、審美水準和消費觀等等。

而在開放性的現代社會,階層對消費觀影響不再重要,即使家庭經濟條件相差甚遠,也可以培養相同的消費觀。

所以,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經濟不對等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消費觀不同。與其找一個“適合過日子”的另一半,還不如找一個消費觀相同的。不然,再浪漫的愛情在婚姻中也會變成一地雞毛。

女生也覺得這錢花得不值。

女生不捨得花錢看話劇,男生則願意為一場精彩的話劇買單,這也不是消費觀不同。但關鍵是女生覺得男友這種精神娛樂消費只是為了裝高大上。

這些就是消費觀的問題了。這位女生並不是因為經濟條件迫不得已地省錢,而是從根本上認為自己男朋友的體驗消費是不值得的,只是因為面子,因為虛榮。

還有個朋友,她和男朋友都已經到談婚論嫁的地步了,但最近卻分手了。

在裝修新房時,女生以為,好不容易有了屬於他們的第一套房子,男朋友一定會和自己一樣花心思佈置這個幸福的小家。

女生認為房子是要住一輩子的,所以家居物品的選擇一定要精挑細選,而男生卻覺得能買便宜的就別買貴的。

比如女生看中一個歐洲復古的吊燈,因為正版太貴她花時間挑選了一個不錯的仿製品,而男生覺得不就一盞燈麼,一開一關居然要花這麼多錢,有錢也不應該花在這上面呀,買個光管多實用。

女生越來越懷疑,這樣的男朋友如果真的結婚了會怎麼樣?

曾經他們討論過孩子的教育問題,女生覺得孩子的教育費用是一筆大費用,他們應該有計劃地開始存這筆錢,而男生反口就說女生太愛攀比太愛虛榮,他們家哪個哪個親戚家裡沒錢不也照樣培養出一個××大學的大學生麼?

我勸她分手。因為我知道她一個追求生活品質的人,而她的男友從根本上就不認同她的消費觀。連未來孩子的教育投資都想打折扣的人,還指望他會和你一起努力提高生活品質?

3

消費觀不同,不必強融

在我心裡,世俗的柴米油鹽也可以過成詩一般,消費觀相同的夫妻,每一分錢都能花得默契。

當我買一束鮮花插在秋日的早晨中,你不會煞風景地說一句浪費錢,而是和我一起分享這小小的儀式感,分享這小小的幸福。

消費觀相同,意思不是說省錢的和省錢的在一起,及時行樂的和及時行樂的人在一起,而是即使在艱難的日子裡,兩個人能精打細算,同甘共苦,並且對生活心懷相同的願景。

現在沒錢買不要緊,但你不會反駁我的願望,而是和我共同努力,等賺到錢,一起把家裡的吊燈換成我們想要的那種格調,一起去看那場一直捨不得看的演唱會。偶爾也會出現意見不一的時候,這時候我們會互相尊重和支援。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男生月薪5000就敢和女朋友說我養你,結果女朋友辭職後,男生被女朋友的高消費震驚到,女票居然花了2000塊買化妝品,叫一頓酸菜魚外賣就用了100塊。養了半年男生工資卡2萬塊的存款只剩下3000。

一句情真意切的承諾演變成現實生活中的不斷爭吵,在現實面前愛情變得很可笑。

也許這個男生確實有點不自量力,但是女生在這種經濟條件下還不肯節制,還堅持自己的消費觀,這就很無恥了。

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僅有的一絲感情已被生活的雞毛蒜皮所淹沒。

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就是因為古代社會階級分明、等級森嚴,出身、生活環境的不同能決定一個人的精神需求層次、審美水準和消費觀等等。

而在開放性的現代社會,階層對消費觀影響不再重要,即使家庭經濟條件相差甚遠,也可以培養相同的消費觀。

所以,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經濟不對等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消費觀不同。與其找一個“適合過日子”的另一半,還不如找一個消費觀相同的。不然,再浪漫的愛情在婚姻中也會變成一地雞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