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書》中引用謠諺表達民眾對水利工程興廢的讚譽和譴責

把謠諺寫入史書的傳統是由《左傳》《史記》開創的。 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載, 晉楚城濮之戰前兩軍對峙, 楚師憑險而軍, 晉侯對此心有畏懼。

“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 舍其舊而新是謀。 ’”(杜注:“喻晉軍之美盛, 若原田之草每每然, 可以謀立新功, 不足念舊惠。 ”)於是晉侯才下決心與楚作戰, 結果取得此役的重大勝利, 奠定了晉國稱霸中原的基礎。 《史記》中也有引用謠諺的著名例子。 如, 灌夫為潁川大豪強, 家產累數千萬, 佔有陂池田園無數, 宗族賓客橫行於鄉里, 遭到百姓憤恨。 “潁川兒乃歌之曰:‘潁水清, 灌氏寧。 潁水濁, 灌氏族。 ’”又如, 《史記·貨殖列傳》引用民間謠諺, 總結如何經營致富、趨利避害:“諺曰:‘百里不販樵, 千里不販糴。 居之一歲, 種之以穀;十歲, 樹之以木;百歲, 來之以德。 ’德者, 人物之謂也。 ”樸實的語句中蘊含著深刻的意義。

班固繼承了這一傳統, 《漢書》中高度重視靈活而恰當地引用戰國至漢代流行的謠諺,

因而顯著地加強了歷史敘事的效果。

水利工程對農業生產、民眾生活影響極大, 《漢書》中引用謠諺表達民眾對水利工程興廢的讚譽和譴責。 《溝洫志》中引用兩首民謠, 一首是記載魏國河內民眾對鄴令史起引漳河水灌鄴的由衷讚揚:“鄴有良令兮為史公, 決漳水兮灌鄴旁, 終古舄鹵兮生稻粱。 ”另一首是記載關中民眾對戰國至西漢先後興修鄭國渠、六輔渠、白渠, 灌溉關中廣袤土地的褒頌:“民得其饒, 歌之曰:‘田於何所?池陽、穀口。 鄭國在前, 白渠起後。 舉臿為雲, 決渠為雨。 涇水一石, 其泥數鬥。 且溉且糞, 長我禾黍。 衣食京師, 億萬之口。 ’言此兩渠饒也。 ”關中三大水利工程造福于廣大民眾是經濟史、社會史上的大事,

班固所引用的民謠對此具有畫龍點睛的意義。

漢武帝提倡儒學以後, 儒家典籍成為進身之階, 《漢書》中引用有關儒學和儒士的謠諺多首, 借此可以看出儒學對社會生活發生的種種影響。 如, 元帝時, 豪爽有學問、“好倜儻大節”的朱雲, 經過連續幾場辯論, 難倒居於少府官位、傲慢地把持經學講壇的五鹿充宗。 此事令京城士人大為稱快, 於是有謠諺流傳。 《朱雲傳》載:“是時, 少府五鹿充宗貴幸, 為梁丘《易》。 自宣帝時善梁丘氏說, 元帝好之, 欲考其異同, 令充宗與諸《易》家論。 充宗乘貴辯口, 諸儒莫能與抗, 皆稱疾不敢會。 ”有人推薦朱雲與他辯論, 朱雲整肅衣冠, 意氣昂然, “抗首而請, 音動左右。 既論難, 連拄五鹿君, 故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岳岳,

朱雲折其角。 ’繇是為博士。 ”由於《漢書》對此鄭重記載, 五鹿充宗稱雄經學講壇、別人莫敢與之抗衡就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典故, 新中國成立之初, 柳亞子寫給毛澤東的詩句即有雲:“奪席談經非五鹿, 無車彈鋏怨馮驩。 ”

還有在鄒魯地區流傳的謠諺:“遺子黃金滿籝, 不如一經”, 更是道出了通經能當上高官的秘訣。 其原由是, 魯國人韋賢“為人質樸少欲, 篤志於學, 兼通《禮》《尚書》, 以《詩》教授, 號稱鄒魯大儒”。 征為博士, 為昭帝講授《詩》, 任光祿大夫詹事, 再升任大鴻臚。 宣帝立, 他任長信少府, “以先帝師, 甚見尊重。 本始三年(西元前七十一年), 代蔡義為丞相, 封扶陽侯, 食邑七百戶”。 時年七十余, 任丞相五年。 韋玄成是韋賢少子, “少好學,

修父業”, “以明經擢為諫大夫”。 歷任大河都尉、河南太守, 遷太常。 宣帝詔令韋玄成與太子太傅蕭望之“及《五經》諸儒雜論同異于石渠閣, 條奏其對”。 元帝時, 任御史大夫, 後代于定國為丞相, “遂繼父位, 封侯故國, 榮當世焉”(《漢書·韋賢傳》)。 子繼父業, 同以通經而先後登上丞相高位, 這首流傳于韋賢家鄉的謠諺即道出了實質, 對因儒學進身顯赫官位的社會現實做了生動而恰當的概括。

西漢後期的謠諺還具有戰鬥性, 敢於對禍害國家的邪惡勢力嚴厲抨擊。 元帝時, 宦官石顯與中書僕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狼狽為奸, 依附他們的邪惡小人都獲得高位, 於是民眾有謠諺流傳:“牢邪石邪, 五鹿客邪!印何累累, 綬若若邪!(顏師古注:‘累累, 重積貌。 若若,長貌。’)”揭露這班人“兼官據勢”,互相勾結,把持要害部門,鬧得烏煙瘴氣!至成帝即位,石顯陡然失勢,“丞相禦史奏顯舊惡,及其党牢梁、陳順皆免官。顯與妻子徙歸舊郡,憂滿不食,道病死。諸所交結,以顯為官,皆廢罷”。少府五鹿充宗貶為玄菟太守,禦史中丞伊嘉貶為雁門都尉。石顯一夥倒臺,長安民眾人心大快,於是有新的民謠流傳:“伊徙雁,鹿徙菟,去牢與陳實無賈。”(按:賈同價。無賈,指一錢不值。)

從歷史編纂學視角對上述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有助於我們認識班固著史獨具的功力和史識。謠諺形式短小活潑,語言形象雋永,往往能道出事物的實質,以謠諺入史,能增強歷史敘事的吸引力,並且啟發人們深入思考。在古代,資訊傳播的手段很受限制,而民間謠諺生動活潑且又押韻,易誦易記,因而能很快流傳,以特殊方式反映民眾的喜怒哀樂,表達民情民意,這本身就是值得重視的歷史現象。

若若,長貌。’)”揭露這班人“兼官據勢”,互相勾結,把持要害部門,鬧得烏煙瘴氣!至成帝即位,石顯陡然失勢,“丞相禦史奏顯舊惡,及其党牢梁、陳順皆免官。顯與妻子徙歸舊郡,憂滿不食,道病死。諸所交結,以顯為官,皆廢罷”。少府五鹿充宗貶為玄菟太守,禦史中丞伊嘉貶為雁門都尉。石顯一夥倒臺,長安民眾人心大快,於是有新的民謠流傳:“伊徙雁,鹿徙菟,去牢與陳實無賈。”(按:賈同價。無賈,指一錢不值。)

從歷史編纂學視角對上述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有助於我們認識班固著史獨具的功力和史識。謠諺形式短小活潑,語言形象雋永,往往能道出事物的實質,以謠諺入史,能增強歷史敘事的吸引力,並且啟發人們深入思考。在古代,資訊傳播的手段很受限制,而民間謠諺生動活潑且又押韻,易誦易記,因而能很快流傳,以特殊方式反映民眾的喜怒哀樂,表達民情民意,這本身就是值得重視的歷史現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