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入展圖賞|客家風情·圍屋之鄉

■“客家風情·圍屋之鄉”中國(龍南)首屆全國攝影大展

■入展作品選登

■戚輝 點評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境內, 南武當、九連山、龍頭瀑布、千年古樹群、楊村太平橋、陽明小洞天、376座客家圍屋、添丁爆、池塘龍舟賽等自然風光、人文資源獨具魅力。 這裡, 交通區位得天獨厚, 旅遊資源天賦異稟;這裡, 期待著攝影人的審美慧眼和藝術表現力。 中國攝影報社與龍南縣聯合舉辦的中國(龍南)首屆“客家風情·圍屋之鄉”全國攝影大展已於近日揭曉殊榮。

燕翼圍客家圍屋群 黃錦波 攝

點評:航拍下的客家燕翼圍, 大氣、凝重、古樸, 透著親切和安逸。 這樣的視角, 使距今已320多年的圍屋群的造型能夠相對完整地展現出來, 點、線、面關係和諧, 更烘托出歷史的滄桑感, 側面展現了中華古民居文化的燦爛和久遠。

夕照關西 李沛年 攝

點評:這幅照片中靜謐、閒適、寧靜、安逸的氛圍, 使觀者的心情也隨之放鬆。 作者巧借拉長的逆光剪影勾勒人物形象, 與高牆深巷的背景環境搭配相得益彰, 畫面折射出老城生活情調。

長袖善舞 賴衛國 攝

點評:作者運用長焦鏡頭, 定格了古老的太平橋上, 一位舞動長袖的紅裝女。 畫面中, 古樸的太平橋和舞者形成了鮮明的色彩對比, 色彩運用得當。 陰天過濾了複雜的背景, 如果在陽光明媚的逆光下拍攝, 畫面的透視感和層次感會帶來另一種韻味。

九連山之巔-日出 肖茂雨 攝

點評:畫面中的九連山清晨, 山間雲霧繚繞, 旭日東昇, 朝霞滿天, 呈現出一派自然、祥和的景象。 作者對光線和色彩的把握精准, 場景恢弘, 層次豐富, 又不失細節。 透過畫面, 也使觀者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客家老行當 王瓊 攝

點評:作者運用超廣角、慢門配合, 展現了古樸的庭院中身著客家民族服飾的婦女忙碌的場景。 畫面中較暗的背景和地面, 使“老行當”這一主題中的核心人物、紡車和織好的布匹更加突出, 以攝影語言突顯出客家人的勤勞和樸實。

客家少年龍(組照之一) 譚忠山 攝

點評:恰當地運用快門和光圈的組合,會使凝固的畫面動感十足。作者通過以紅色為主基調的色彩對比,配以小光圈、慢速度的組合,將古宅庭院中練習舞龍的熱鬧場景定格下來,將畫面中的虛實、動靜氛圍演繹得恰如其分。

龍的傳人 黃春 攝

點評:這幅照片採用高視角俯拍,凝匯了古宅中的舞龍場景,明與暗,主與次,視覺效果突出。背景中的建築雖然色彩暗淡,但細節豐富,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取景框”。這樣的畫面寓意深刻,內容和形式和諧統一。

雲霧繚繞南武當山 侯瑋 攝

點評:本來平淡的畫面,因為多了濃淡相宜的雲霧,平添了無限生機。同時,方形構圖和恰到好處的留白,又使畫面的國畫效果得到進一步增強,虛實相生、霧氣迷蒙的詩境,引人嚮往,令人癡迷。

彩虹映山嵐 曾文峰 攝

點評:風景攝影需靠“等”。作者拍攝的這幅照片是基於對天氣情況的預見,苦“等”而來的機緣:峰巒疊嶂之上,一掛彩虹在晚霞的映襯之下,躍然入目,各種顏色織在一起相映生輝,像一座金橋,氣勢雄偉地橫臥天際。

九連山風光(組照之一) 黃建生 攝

點評:作者刻畫了冬季的九連山中一隊戶外運動者的徒步,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畫面前後景層次明確,人物的出現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背影引人遐想,更讓觀者意識到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

裡仁互通 蔣清剛 攝

點評:“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同一事物,觀看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效果就會不同。這幅照片展現的是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高視角強調了道路的線條之美,形成視覺引導,更突出人工建設與自然環境的良好結合。

勞動旋律 黃志明 攝

點評:看似很普通的一個畫面,展現了園藝工人的勞作場景,由於色溫的差異,穿橘紅服裝的園藝工人似音符般從高色溫下的背景中突出出來,從而更顯醒目和鮮活。這樣的場景,將勞動創造了中華文明的理念展現得尤為充分。

龍南腐竹:手工製作工藝探秘 廖彩新 攝

點評:低角度,超廣角,逆光,仰拍,使這幅照片的形式感和視覺感染力得到較好提升。同時,以橘紅色為主基調的色彩構成,使手工腐竹顏色淡黃、油面光亮、空心鬆脆的優良品質特色得以全面顯現。

滄桑(組照之一) 劉漢建 攝

點評:濾去色彩後的“黑白灰”,更適合表現類似的人文題材。超廣角鏡頭的運用,不但增加了攝影畫面的空間縱深感,而且保證了被攝建築物前後的清晰完美呈現。

■ 閒話影展

功到自然成 ▣戚輝

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專心,都要下苦“功”。攝影也是同理,只要努力,專心致志,持之以恆,功夫到了家,自然就能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攝影的道路上,如果僅想走捷徑,靠投機取巧,不付出代價和汗水,就妄圖頻頻拍得“上佳之作”,是不可能的。攝影的學習過程,就是看你有沒有自信,有沒有恒心,願意不願意花大力氣,下大功夫,能不能吃苦,去執著地、有意地培養自己的攝影才能。

如何階段性地判斷自己的“功”成沒成呢?目前在各地出現的多種類型的攝影大展,就是促進眾多攝影愛好者進步的“練功場”,是機遇,更是挑戰,因為只有自己的“功”做足,才會在這些活動中無往不勝。

學會沉下心來。只有將時間和精力花在對攝影的深入探索中,並在紛繁複雜、充滿誘惑的現實環境中不圖一時“風光”而跟風模仿,不以本末倒置的態度看待照片與市場的關係,不急於求成,願意為製造精品去經受“十年磨一劍”的修行,我們才會在攝影的道路上走得更穩健、更踏實。雖然努力與成功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沉下心來與成就精品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但沉下心來是造就精品的基礎,這一點毋庸置疑。

著眼身邊題材。著眼身邊題材,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業餘時間的拍攝效能,使自己在攝影學習中掌握主動權,而且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區位優勢,把自己對熟悉的題材的感悟,展現得更加恰當、完美。另外,這還利於大家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增強自己的攝影信心。

強化素養提高。文化素養高低,是攝影能否步入良性迴圈的根本所在。知識、文化等方面水準的積蓄,是攝影得以全面提升的動力源泉。當下,我們正處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接觸的訊息內容豐富,有志於在攝影領域獲得提升的人更應當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自我加壓,抓機會、擠時間去發奮學習,提升自身的審美鑒賞力和綜合實力。

要知道,在攝影上取得成功是天才、是竅門、是機遇的唯心論多出於一種宣傳策略。誠然,一個人的成功中不可缺少個人的聰明才智因素,也可能有環境造就的天賜良機,更存在悟性中的竅門,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在勤學苦練的“功”上,沒有千百次的鍥而不捨、身體力行,僅憑聰明的腦袋和竅門,是不可能佳作頻出的,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至於參評攝影大展類活動,依然是同理。拍攝功夫下到了,剩下的就是選片投送的編輯組合之法了。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入展作品

客家少年龍(組照之一) 譚忠山 攝

點評:恰當地運用快門和光圈的組合,會使凝固的畫面動感十足。作者通過以紅色為主基調的色彩對比,配以小光圈、慢速度的組合,將古宅庭院中練習舞龍的熱鬧場景定格下來,將畫面中的虛實、動靜氛圍演繹得恰如其分。

龍的傳人 黃春 攝

點評:這幅照片採用高視角俯拍,凝匯了古宅中的舞龍場景,明與暗,主與次,視覺效果突出。背景中的建築雖然色彩暗淡,但細節豐富,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取景框”。這樣的畫面寓意深刻,內容和形式和諧統一。

雲霧繚繞南武當山 侯瑋 攝

點評:本來平淡的畫面,因為多了濃淡相宜的雲霧,平添了無限生機。同時,方形構圖和恰到好處的留白,又使畫面的國畫效果得到進一步增強,虛實相生、霧氣迷蒙的詩境,引人嚮往,令人癡迷。

彩虹映山嵐 曾文峰 攝

點評:風景攝影需靠“等”。作者拍攝的這幅照片是基於對天氣情況的預見,苦“等”而來的機緣:峰巒疊嶂之上,一掛彩虹在晚霞的映襯之下,躍然入目,各種顏色織在一起相映生輝,像一座金橋,氣勢雄偉地橫臥天際。

九連山風光(組照之一) 黃建生 攝

點評:作者刻畫了冬季的九連山中一隊戶外運動者的徒步,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畫面前後景層次明確,人物的出現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背影引人遐想,更讓觀者意識到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

裡仁互通 蔣清剛 攝

點評:“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同一事物,觀看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效果就會不同。這幅照片展現的是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高視角強調了道路的線條之美,形成視覺引導,更突出人工建設與自然環境的良好結合。

勞動旋律 黃志明 攝

點評:看似很普通的一個畫面,展現了園藝工人的勞作場景,由於色溫的差異,穿橘紅服裝的園藝工人似音符般從高色溫下的背景中突出出來,從而更顯醒目和鮮活。這樣的場景,將勞動創造了中華文明的理念展現得尤為充分。

龍南腐竹:手工製作工藝探秘 廖彩新 攝

點評:低角度,超廣角,逆光,仰拍,使這幅照片的形式感和視覺感染力得到較好提升。同時,以橘紅色為主基調的色彩構成,使手工腐竹顏色淡黃、油面光亮、空心鬆脆的優良品質特色得以全面顯現。

滄桑(組照之一) 劉漢建 攝

點評:濾去色彩後的“黑白灰”,更適合表現類似的人文題材。超廣角鏡頭的運用,不但增加了攝影畫面的空間縱深感,而且保證了被攝建築物前後的清晰完美呈現。

■ 閒話影展

功到自然成 ▣戚輝

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專心,都要下苦“功”。攝影也是同理,只要努力,專心致志,持之以恆,功夫到了家,自然就能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攝影的道路上,如果僅想走捷徑,靠投機取巧,不付出代價和汗水,就妄圖頻頻拍得“上佳之作”,是不可能的。攝影的學習過程,就是看你有沒有自信,有沒有恒心,願意不願意花大力氣,下大功夫,能不能吃苦,去執著地、有意地培養自己的攝影才能。

如何階段性地判斷自己的“功”成沒成呢?目前在各地出現的多種類型的攝影大展,就是促進眾多攝影愛好者進步的“練功場”,是機遇,更是挑戰,因為只有自己的“功”做足,才會在這些活動中無往不勝。

學會沉下心來。只有將時間和精力花在對攝影的深入探索中,並在紛繁複雜、充滿誘惑的現實環境中不圖一時“風光”而跟風模仿,不以本末倒置的態度看待照片與市場的關係,不急於求成,願意為製造精品去經受“十年磨一劍”的修行,我們才會在攝影的道路上走得更穩健、更踏實。雖然努力與成功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沉下心來與成就精品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但沉下心來是造就精品的基礎,這一點毋庸置疑。

著眼身邊題材。著眼身邊題材,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業餘時間的拍攝效能,使自己在攝影學習中掌握主動權,而且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區位優勢,把自己對熟悉的題材的感悟,展現得更加恰當、完美。另外,這還利於大家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增強自己的攝影信心。

強化素養提高。文化素養高低,是攝影能否步入良性迴圈的根本所在。知識、文化等方面水準的積蓄,是攝影得以全面提升的動力源泉。當下,我們正處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接觸的訊息內容豐富,有志於在攝影領域獲得提升的人更應當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自我加壓,抓機會、擠時間去發奮學習,提升自身的審美鑒賞力和綜合實力。

要知道,在攝影上取得成功是天才、是竅門、是機遇的唯心論多出於一種宣傳策略。誠然,一個人的成功中不可缺少個人的聰明才智因素,也可能有環境造就的天賜良機,更存在悟性中的竅門,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在勤學苦練的“功”上,沒有千百次的鍥而不捨、身體力行,僅憑聰明的腦袋和竅門,是不可能佳作頻出的,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至於參評攝影大展類活動,依然是同理。拍攝功夫下到了,剩下的就是選片投送的編輯組合之法了。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入展作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