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1歲以內的寶寶最常見的疾病,寶爸寶媽注意了

眾所周知, 新生兒在六個月的時候, 身體抵抗力開始變差, 主要是因為來自於母體的天然免疫力已經開始變弱, 所以寶寶在六個月之後, 開始容易生病, 那麼一歲以內的寶寶最常見的疾病有哪些呢?

1、新生兒黃疸

很多寶寶出生後會有黃疸, 大部分新生兒的黃疸都是可以自行消退的, 寶爸寶媽們不用擔心。

最主要的表現:寶寶皮膚發黃, 比如臉啊, 胸口, 腹部皮膚發黃, 嚴重的牙齦結膜手腳發黃。

處理方法:一般生理性的黃疸, 在寶寶出生3~4內出現, 在6~7天的時候達到峰值, 之後慢慢消退, 一般半個月左右即可, 少部分需要一個月才會消退完, 如果完全消退後反復出現黃疸, 那就要去醫院檢查是否為病理性黃疸, 如果是, 那就要接受治療了, 病理性黃疸如果治療不及時, 會嚴重危及寶寶的健康的。

2、感冒

感冒是寶寶最容易得的一種病, 我家的女兒才六個月,

已經感冒了兩次, 不過都不嚴重, 一般的嬰幼兒每年平均感冒4~5次。

最主要的表現:流涕、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 不同月齡段的特點又不相同:小嬰兒表現為輕微發熱或不發熱, 但是會因為鼻塞症狀較嚴重, 從而出現哭鬧不安、張口呼吸、吸吮困難等症狀;嬰幼兒一般表現為局部症狀不明顯而全身症狀重, 比如突然高熱39.5℃~40℃, 持續1~2天, 有的孩子還可能發生高熱驚厥, 這一點家長一定要注意。

處理方法: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 病原體主要侵犯鼻、咽、扁桃體及喉部而引起炎症。 寶寶感冒時不能隨便用藥, 尤其是小嬰兒, 要先檢查, 看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 再用藥。 如果孩子感冒的時候伴有發燒, 切記只有體溫超過38.5℃時才需要使用退燒藥物,

低燒的時候一般採用物理降溫即可。

3、腹瀉

寶寶如果不小心腹瀉, 通常要持續一周左右, 寶爸寶媽常常是心急又心疼。

最主要的表現:大便性狀發生了改變, 大便次數比平時明顯增多, 嚴重時甚至出現皮膚乾燥、尿少等脫水症狀。

處理方法:引起嬰幼兒腹瀉的原因主要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

寶寶出現腹瀉時, 首先要查明原因。 可去醫院進行大便化驗, 如果孩子同時伴有發燒症狀, 還應該檢查血常規。 然後遵照醫囑進行治療。

4、嬰幼兒急疹

寶寶突然沒有徵兆的發起高燒來, 燒退下來了之後, 身上出現一片片的小紅點, 這一般就是嬰幼兒急疹!

最主要的表現:突然出現高熱, 體溫高達39.5℃以上, 持續3~7天。 在體溫消退的同時, 全身出現略帶桃紅色的斑疹或略高於皮膚表面的丘疹。 紅疹主要密集於軀幹部位, 面部和四肢也會有稀疏的分佈。

處理方法:嬰幼兒急疹是一種自愈性疾病, 過一個星期左右寶寶就會自行康復。 但是由於患病時體溫很高, 讓父母非常擔心。

尤其是在體溫驟然升高時, 大約有10%~15%的寶寶會出現高熱驚厥, 持續2~3分鐘。 嬰幼兒急疹的護理很重要。 要讓寶寶多喝水, 以補足水分。 體溫過高時, 可以服用退熱藥或採取其他降溫措施。 嬰幼兒急疹是傳染性疾病, 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 常常在春、秋季節形成小規模流行, 最易侵犯6個月到2歲的寶寶。 所以, 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減少疾病發生。

5、濕疹

寶寶臉上長了濕疹, 反反復複, 寶寶難受, 也令媽媽們煩惱不已。

最主要的表現:濕疹主要表現為針頭大小的紅色小疙瘩, 表面可起皮, 嚴重時會流水、糜爛, 一般是對稱性分佈, 。 其中額頭、下巴和面部為濕疹的好發部位, 嚴重時累及頭皮、軀幹及四肢。 大多數寶寶會有非常明顯的瘙癢感, 寶寶因而哭鬧、煩躁,甚至影響睡眠。

處理方法:僅有小紅疙瘩時,可以按照醫囑,外用副作用相對較小的激素類藥膏,大多數患濕疹的寶寶皮膚非常乾燥,乾燥會加重瘙癢感,引起搔抓,搔抓又會使濕疹加重。在病情緩解期,每天堅持給寶寶擦不含香料和色素的潤膚品,可以滋潤皮膚,降低皮膚敏感性,減輕皮膚瘙癢,減少濕疹的復發概率。

6、鵝口瘡

如果寶寶患鵝口瘡,即使不吃奶,舌面上、口腔裡也有一層白白的東西,很容易發現。

最主要的表現: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微微高出黏膜面,剛開始呈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

處理方法:鵝口瘡又叫“雪口病”,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防治鵝口瘡,可用以下方法:1、母乳餵養前,先用溫開水清洗乳頭。2、寶寶的食具、奶瓶要保持清潔、乾爽,定期消毒;3、發病後,可用消毒棉簽蘸2%碳酸氫鈉水清洗患處,每天3~5次。

7、尿路感染

一般情況下,很多寶爸寶媽不會注意到這個問題,小寶寶患尿路感染時,常表現為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全身病變等症狀,很容易被家長忽略。

最主要的表現:尿布更換的次數增多,而每次排尿量卻不多;會陰部發現有尿布疹或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感染的特徵。

處理方法:小寶寶不會表達,尿路感染的症狀又不像別的病那麼明顯,所以需要家長細心觀察。寶寶患尿路感染後,不要給他亂用藥,要讓寶寶多喝水,必要時可以做尿細菌培養,以便選擇不耐藥的、副作用最小的抗生素。

8、尿布皮炎

寶寶屁股又紅了,很獨到家長一般都認為是尿布惹的禍,事實上,雖然尿布要承擔主要責任,但並非全部責任。

最主要的表現:輕者表現為尿布覆蓋區皮膚粗糙、發紅。重者可以起皮,出現小紅疙瘩。更嚴重的甚至出現皮膚破潰和糜爛。

處理方法:尿布皮炎的發病與尿布區皮膚悶熱、潮濕和摩擦刺激有關。但是尿布皮炎不全是尿布本身惹的禍,沒有及時給寶寶更換尿布或寶寶腹瀉等,也是尿布皮炎常見的病因。因為尿布更換不及時,會使尿布中陳舊的尿液分解產生氨,氨使皮膚酸鹼度發生改變,從而刺激皮膚出現炎症反應。避免尿布皮炎,關鍵在於保持小屁股的清潔和乾燥。尿布一定要2~4小時更換一次。如果發現小屁股發紅了,清洗後可以外用5%鞣酸軟膏,每日3~4次,一般7~10天就會明顯好轉。如果不見好轉,要及時看醫生。

9、急性腸套疊

急性腸套疊是嬰兒期一種特有的急症,如果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

最主要的表現:腸套疊的首發症狀就是陣發性哭吵。嘔吐是另一早期症狀,在疼痛發作後不久出現。便血多發生在疾病開始的6~12小時,大便時排出一種稀薄帶黏性果醬色的液體,幾小時後又會重複排出幾次。

處理方法:腸套疊治療有手術和非手術兩種。早期發現早期就診,可通過空氣灌腸復位得到治癒。如果延誤診治,需要開腹手術重定。

10、佝僂病

“寶寶會不會缺鈣?”這是很多家長們常問的問題。包括我,也一直擔心我女兒會不會缺鈣,知道寶寶半歲的時候做了微量元素鑒定,我才放心下來,如果想寶寶不缺鈣,寶爸寶媽需要從寶寶還沒出生起就早早預防。

最主要的表現:佝僂病的表現缺乏特異性,汗多、夜驚、枕禿、肋骨外翻、出牙遲等都可能是佝僂病的表現。

處理方式:佝僂病更多的時候被稱為是“缺鈣”,似乎佝僂病是因為鈣缺乏而引起的。事實上,引起佝僂病的原因可以是缺鈣,也可能是缺乏維生素D,或兩者都缺乏。佝僂病主要見於生長發育快速期的嬰幼兒。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嬰兒佝僂病的預防應該從妊娠期就開始,孕婦除了補充鈣以外,每天還要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或者預防性服用維生素D。

1歲以內的寶寶因為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意願,所以很多情況需要我們寶爸寶媽特別注意,最後祝願天下所有的寶寶健康成長、開心快樂!如果您有什麼好的育兒方法,可以評論區裡一起交流。

寶寶因而哭鬧、煩躁,甚至影響睡眠。

處理方法:僅有小紅疙瘩時,可以按照醫囑,外用副作用相對較小的激素類藥膏,大多數患濕疹的寶寶皮膚非常乾燥,乾燥會加重瘙癢感,引起搔抓,搔抓又會使濕疹加重。在病情緩解期,每天堅持給寶寶擦不含香料和色素的潤膚品,可以滋潤皮膚,降低皮膚敏感性,減輕皮膚瘙癢,減少濕疹的復發概率。

6、鵝口瘡

如果寶寶患鵝口瘡,即使不吃奶,舌面上、口腔裡也有一層白白的東西,很容易發現。

最主要的表現: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微微高出黏膜面,剛開始呈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

處理方法:鵝口瘡又叫“雪口病”,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防治鵝口瘡,可用以下方法:1、母乳餵養前,先用溫開水清洗乳頭。2、寶寶的食具、奶瓶要保持清潔、乾爽,定期消毒;3、發病後,可用消毒棉簽蘸2%碳酸氫鈉水清洗患處,每天3~5次。

7、尿路感染

一般情況下,很多寶爸寶媽不會注意到這個問題,小寶寶患尿路感染時,常表現為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全身病變等症狀,很容易被家長忽略。

最主要的表現:尿布更換的次數增多,而每次排尿量卻不多;會陰部發現有尿布疹或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感染的特徵。

處理方法:小寶寶不會表達,尿路感染的症狀又不像別的病那麼明顯,所以需要家長細心觀察。寶寶患尿路感染後,不要給他亂用藥,要讓寶寶多喝水,必要時可以做尿細菌培養,以便選擇不耐藥的、副作用最小的抗生素。

8、尿布皮炎

寶寶屁股又紅了,很獨到家長一般都認為是尿布惹的禍,事實上,雖然尿布要承擔主要責任,但並非全部責任。

最主要的表現:輕者表現為尿布覆蓋區皮膚粗糙、發紅。重者可以起皮,出現小紅疙瘩。更嚴重的甚至出現皮膚破潰和糜爛。

處理方法:尿布皮炎的發病與尿布區皮膚悶熱、潮濕和摩擦刺激有關。但是尿布皮炎不全是尿布本身惹的禍,沒有及時給寶寶更換尿布或寶寶腹瀉等,也是尿布皮炎常見的病因。因為尿布更換不及時,會使尿布中陳舊的尿液分解產生氨,氨使皮膚酸鹼度發生改變,從而刺激皮膚出現炎症反應。避免尿布皮炎,關鍵在於保持小屁股的清潔和乾燥。尿布一定要2~4小時更換一次。如果發現小屁股發紅了,清洗後可以外用5%鞣酸軟膏,每日3~4次,一般7~10天就會明顯好轉。如果不見好轉,要及時看醫生。

9、急性腸套疊

急性腸套疊是嬰兒期一種特有的急症,如果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

最主要的表現:腸套疊的首發症狀就是陣發性哭吵。嘔吐是另一早期症狀,在疼痛發作後不久出現。便血多發生在疾病開始的6~12小時,大便時排出一種稀薄帶黏性果醬色的液體,幾小時後又會重複排出幾次。

處理方法:腸套疊治療有手術和非手術兩種。早期發現早期就診,可通過空氣灌腸復位得到治癒。如果延誤診治,需要開腹手術重定。

10、佝僂病

“寶寶會不會缺鈣?”這是很多家長們常問的問題。包括我,也一直擔心我女兒會不會缺鈣,知道寶寶半歲的時候做了微量元素鑒定,我才放心下來,如果想寶寶不缺鈣,寶爸寶媽需要從寶寶還沒出生起就早早預防。

最主要的表現:佝僂病的表現缺乏特異性,汗多、夜驚、枕禿、肋骨外翻、出牙遲等都可能是佝僂病的表現。

處理方式:佝僂病更多的時候被稱為是“缺鈣”,似乎佝僂病是因為鈣缺乏而引起的。事實上,引起佝僂病的原因可以是缺鈣,也可能是缺乏維生素D,或兩者都缺乏。佝僂病主要見於生長發育快速期的嬰幼兒。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嬰兒佝僂病的預防應該從妊娠期就開始,孕婦除了補充鈣以外,每天還要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或者預防性服用維生素D。

1歲以內的寶寶因為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意願,所以很多情況需要我們寶爸寶媽特別注意,最後祝願天下所有的寶寶健康成長、開心快樂!如果您有什麼好的育兒方法,可以評論區裡一起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