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武帝劉裕

劉裕祖籍彭城縣綏輿裡[2][1], 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 他的家族在早年隨晉室南渡, 長居京口[5]。

劉裕于晉哀帝興甯元年三月壬寅日(363年4月16日)出生,

其時家境貧苦, 母親更因分娩後疾病去世。 [6]父親劉翹無力請乳母給劉裕哺乳, 一度打算拋棄他, 只因劉懷敬之母伸出援手, 養育劉裕, 才得以活下來。 [7]

劉裕長大後, 為人雄傑, 氣度宏大, 身高七尺六寸, 風神奇偉, 不拘生活小節, 侍奉繼母以孝順聞名。 [8]據載劉裕早年因家境過於貧寒, 落魄到靠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為生, 有時為補濟家用而去賭博樗蒲。 由於一向貧窮, 遭鄉里賤視, 當時的人多不能賞識他。 [9]不過, 劉裕才能出眾, 且有大志, 當時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謐就十分敬重他, 更曾向他說:“你應當會成為一代英雄。 ”[10]

投戎建功

參見:晉安之亂

劉裕後從軍, 成為北府軍將領冠軍將軍孫無終的司馬。

[11]

宋武帝劉裕

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 孫恩在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晉, 東南八郡紛起回應, 朝野震驚[12]。 晉廷忙派衛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前往鎮壓。 或因孫無終的薦舉, 劉裕轉入劉牢之的麾下, 擔任參軍。

十二月, 劉牢之率部抵達吳地, 派劉裕領數十人偵察起義軍的動向。 不巧碰上了幾千起義軍, 劉裕率眾迎戰, 隨從戰死大半, 而他還在酣戰, 手舞長刀, 殺敵甚多。 後來, 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及騎兵主力相繼前來, 起義軍逃退, 斬殺俘虜千余人, 劉裕乘勝追擊, 平定山陰(今浙江紹興)。 孫恩逃回到海上。

隆安四年(401年)五月, 孫恩又攻克會稽郡, 殺死謝琰。 十一月, 劉牢之再次領兵東征, 孫恩敗退。 劉牢之駐紮上虞, 派劉裕戍守句章城(今浙江寧波)。

句章城矮小, 士兵又不到數百名, 劉裕常常披堅執銳, 身先士卒, 每戰都衝鋒在前, 起義軍這才退回浹口。

隆安五年(402年)春, 孫恩頻繁進攻句章城, 每次都被劉裕擊敗。 三月, 孫恩北擊海鹽縣, 劉裕跟蹤追擊, 在海鹽縣城舊址築起城池。 起義軍白天來攻城,

城內兵力空虛, 劉裕就挑選數百人組成敢死隊, 都脫掉盔甲, 手持短兵器, 擊鼓呐喊沖出城。 起義軍遭到震懾, 士氣大喪, 丟盔卸甲逃散, 大帥姚盛被斬。 劉裕雖然連戰連勝, 但考慮到眾寡懸殊太大, 於是假裝棄城而逃, 誘使起義軍蜂擁進城。 他乘其懈怠, 伏擊大敗起義軍。

六月, 孫恩乘勝渡海, 突然進軍丹徒(今江蘇鎮江), 士兵多達十余萬人。 劉牢之還駐軍山陰, 京師震動。 劉裕日夜兼程, 與起義軍同時抵達丹徒。 當時敵我眾寡懸殊, 又加上長途急行軍十分疲憊, 而丹徒守軍又無鬥志。 孫恩率兵數萬, 擊鼓呐喊攻打蒜山, 蒜山居民都拿起扁擔準備抵抗。 劉裕率部猛攻, 大敗起義軍, 起義軍跳崖投水而死者甚眾。 八月, 朝廷加封劉裕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

派他領水軍追到鬱洲討伐, 劉裕又大敗孫恩。 孫恩南逃。 十一月, 劉裕追擊孫恩到滬瀆, 在海鹽, 又大敗孫恩。 三戰三捷, 俘虜的起義軍數以萬計。 起義軍自此之後, 由於饑餓、疾病、瘟疫, 死了一大半, 從浹口逃到臨海。

在轉戰三吳的幾年中, 劉裕屢充先鋒, 每戰挫敵, 其軍事幹略得到初步顯露。 他不僅作戰勇猛, 披堅執銳, 衝鋒陷陣, 且指揮有方, 富有智謀, 善於以少勝多。 當時諸將縱兵暴掠, 塗炭百姓, 獨有劉裕治軍整肅, 法紀嚴明[12]。 他率水軍繼續追討孫恩, 迫使其投海而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