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形意拳——練步在身!

“撐筋拔骨”是技術不是技巧, 它的存在是為了改變人體的結構, 增強運動能力, 使“速度跟勁力”得到同步提升, 讓打擊變得迅猛而不費體力, 且動作的連續性得到極大提升, 似乎整個人就是一個“彈簧”, 充滿了彈力, 可以在任何部位崩發勁力。

傳統武術講“丹田”, 其實人身處處是“丹田”, 講八面撐勁, 身體做到“整體如簧”, 處處是撐勁。 “開關節”令身體變得挺拔, 似乎是人體重組, 將每一個關節重新“拼接”使其具備更大的活動範圍, 如同在每個關節內部加置“彈簧”, 使關節變得有彈力, 整個人變得充滿活力, 人體運動呈現出“半自動”的狀態, 甚至連走路都變的輕靈, 如“貓”般的邁步, 身體變得異常協調。

甚至“內臟”跟身體之動也變得默契, 由內而外, 滲透至身體的每一處細節。 習之日久, 可表現出如動物般的“靈動”, 絲毫的“風吹草動”都可以使“毛髮如戩”, 拳譜中用“靈勁上身天地翻”來形容此把勁力的霸道。

用“靜如處子, 動如脫兔”來形容, 恰到好處!

由於腰襠、跨、肘、手, 不在一個平面, 而是立體的, 由於練拳時要求, 腰胯不松、手不動, 那麼, 腰胯的一旋轉, 往上帶動手臂的旋轉, 從而形成一個立體的螺旋, 如同一個彈簧圈一樣往上旋轉出去的。 “橫向加縱向”的勁力, 即是螺旋, 包含了“起落、擰裹”。

大到身體軀幹, 小到旁梢末節, 往往可以用肢節的動, 帶動整個身體的動, 細節決定成敗。 所以練拳是個“精細的活兒”, 身體的每一寸, 都需要用心去感受, 特別是“筋骨、關節”。 整個人如同一根巨大的“皮筋”, 我們要做的, 就是讓身體的皮筋不松, 始終保持“擰裹”的狀態, 這樣才可以使動力源源不斷。

所以打拳時, 步法的路徑也是相當的重要, 想要保持動作的連續性, 就得使“胯、肩”處於擰裹中, 這是“由下及上”;同理, 我們也可以借助手上的動作, 使勁力存在不丟, 這是“由上及下”。 當然, 隨著身體自控能力的增強, 又可以“由中間及兩邊”, 做到這一點, 身體如“彈簧”, 始終可以保持發勁的狀態,

令勁力連續不斷!

自古就有“教拳不教步, 教步打師父”的說法, 說明實戰的最大籌碼在於步法。 在我們想像當中, 步是走出來的, 但是我們觀察貓在捕食或者奔跑時的狀態就知道, 腿的作用不是蹬地發力, 而是支撐!一隻貓在運動中, 腿是保持好固定的角度不變的, 就如同用竹竿撐船, 外力作用於竹竿, 推至河底, 借助反作用力, 使船往前行進的。 貓在撲進, 捕食時候的發力模式也是這樣的, 身體快速後縮, 快速坐胯, 將身體的重量壓於腿, 而腿保持張力, 借助地面的反彈快速竄出, 前提條件是“身如彈簧”!這樣的模式可以做到整體而進, “球體打人”的效果, 是“步法”的秘訣所在!拳譜記載薛顛身如鬼魅, 相信如果靠腿去走出來,

他跟普通人一樣, 永遠達不到那個效果, 他是“彈”出來, 說到底還是“身法”!

傳統拳的魅力在於“整體勁”, 定步發勁不難, 但在快速運動過程中還要保證身體的整體勁, 則不是容易的事。 練拳不但要開發筋骨, 更要能開步。 然而, 言“步”, 其實質又不在步, 用腳走出的第一步, 實際上已經破壞了整體!“出手似箭,出腿如鑽”,其根基不在於梢,而在於身,身如彈簧是關鍵。我們要能夠形成整體前竄的勁力,首先要具備身如彈簧的功力。所謂“彈簧”,就是胯要能彈,肋要能折,肩要能按,胯要能坐,節節貫穿,起於梢節而落於根節,而後節節反彈,猛然竄進,身體如炮彈出膛般彈射而出,充分體現出硬打硬進的實戰風格!在實戰技術中表現出來,則能夠實現“球體打人”的效果!

“按肩以練步”,古人關於某些練法的闡述,不可否認,他們對人體力學是下足了功夫,對身體的理解跟現代人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就如同中國的文字,同樣一句話,可以表現出很多的意思。對於拳訣,我們如果只看字面意思,就很難明白!所謂“按肩以練步”,似乎“肩”跟“步”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如果真挑過擔的朋友,一定會知道,挑著擔的時候走得比平時快,那是因為扁擔的彈性使得,擔子的重量有節奏的下沉,然後又彈起。當擔子下墜,下墜力會一直延延伸到後面的腿。有句話講“消息全憑後後腿蹬”,腿被動支撐,並未蹬地,但地面的反彈力,使人能夠快速向前竄進。打拳也是如此,“按肩坐胯”,進身必快,當然前提是要能做到“身如彈簧”!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擇得好師——站的好樁 實際上已經破壞了整體!“出手似箭,出腿如鑽”,其根基不在於梢,而在於身,身如彈簧是關鍵。我們要能夠形成整體前竄的勁力,首先要具備身如彈簧的功力。所謂“彈簧”,就是胯要能彈,肋要能折,肩要能按,胯要能坐,節節貫穿,起於梢節而落於根節,而後節節反彈,猛然竄進,身體如炮彈出膛般彈射而出,充分體現出硬打硬進的實戰風格!在實戰技術中表現出來,則能夠實現“球體打人”的效果!

“按肩以練步”,古人關於某些練法的闡述,不可否認,他們對人體力學是下足了功夫,對身體的理解跟現代人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就如同中國的文字,同樣一句話,可以表現出很多的意思。對於拳訣,我們如果只看字面意思,就很難明白!所謂“按肩以練步”,似乎“肩”跟“步”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如果真挑過擔的朋友,一定會知道,挑著擔的時候走得比平時快,那是因為扁擔的彈性使得,擔子的重量有節奏的下沉,然後又彈起。當擔子下墜,下墜力會一直延延伸到後面的腿。有句話講“消息全憑後後腿蹬”,腿被動支撐,並未蹬地,但地面的反彈力,使人能夠快速向前竄進。打拳也是如此,“按肩坐胯”,進身必快,當然前提是要能做到“身如彈簧”!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擇得好師——站的好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