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夏日將至 如何保證寶寶戶外安全

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 驕陽、熱汗、痱子、中暑、蚊子……一想起這些, 不少媽媽的心就被揪起來了, 怎樣才能讓寶寶在戶外玩得高高興興, 又能逃脫它們的困擾、使寶寶安然度夏?

夏日寶寶戶外安全備忘錄((親貝網qinbei.com配圖))

中暑

酷熱難耐的夏天, 中暑是常見的疾病, 體溫調節中樞還沒發育成熟的寶寶是易感人群。 如果他們在日光下暴露的時間長一些, 又時刻不閑著, 出汗過多或因為室外溫度高, 體內的汗排不出來, 就有可能引起體溫升高、進而中暑。 通常, 中暑前的徵兆表現為頭暈、口渴、行走不穩、注意力不集中;繼而表現為體溫升高、面色潮紅、胸悶、皮膚乾熱、噁心、嘔吐, 這是輕度中暑;待到重度, 寶寶會面色蒼白、脈搏細弱、呼吸急促、抽筋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必須緊急救助。

預防計畫:

時間選擇。 帶寶寶到戶外玩, 最好控制在上午10點半以前和下午4點以後;如果是天氣炎熱難耐,

可選擇上午10點以前和下午5點以後, 以保證寶寶在溫度相對低的時間出來活動。 即便在這些時候, 最好也要讓寶寶在樹蔭下玩耍, 避免陽光的暴曬。 不做劇烈運動, 以防孩子出汗過多, 引起虛脫。

穿衣選擇。 給寶寶選擇透氣性好的、純棉質地或真絲質地的衣服, 顏色儘量淺一些, 這樣不至於吸收太多的熱量;款式要寬鬆, 便於透風。

及時補水。 即便是帶寶寶在家門口玩, 也要隨身備一瓶白開水、酸梅湯、西瓜汁或綠豆湯, 玩一會兒給寶寶喝幾口, 防止體內缺水, 但一次不宜太多, 因為寶寶的胃淺, 喝太多了容易引起嘔吐。 夏天寶寶出汗比較多, 應適當喝一點淡鹽水, 補充體內丟失的鹽分。 另外, 一日三餐應讓寶寶多吃些流質食物、多喝湯、粥,

保持體內有足夠的水分。

隨時活動。 帶著還不會走路的小寶寶出來玩, 最好不要把孩子放在童車裡呆在一個地方不動, 因為太陽不停地移動, 光線也會隨之變化, 原來不曬的地方, 過一會兒有可能就被太陽曬著了。 如果是在汽車裡, 即便開著窗戶, 過不了多久它也能變成個大烤箱。 寶寶會覺得很難受。 所以, 還是應該推著或抱著寶寶在樹蔭下、蔭涼處走走, 將寶寶高高舉起或做些遊戲。

應急措施:

如果寶寶中暑, 立即把寶寶放置蔭涼通風的地方或有空調的房間, 平躺、頭部稍稍放低, 全身放鬆。

鬆開衣服, 用溫的濕毛巾擦拭全身降溫;如果寶寶神志不清, 可同時按摩四肢, 直至蘇醒;如呼吸困難, 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補充水分和鹽分, 如喝淡鹽水或白開水。

如果比較嚴重, 可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藥物。

空調病

活動量大的寶寶出汗就多, 為了不讓寶寶起痱子、中暑, 爸爸媽媽首先想到的是開空調迅速解決問題或防患於未然。 如此, 汗是少出了, 寶寶也舒服多了, 可有一點不能忽略, 即寶寶從空調屋走進戶外的驕陽下, 會有種無法忍受的感覺;或者從外面大汗淋漓地進了家門, 立刻打開空調痛快地吹一陣, 表面上是舒服了, 但這樣一冷一熱, 很容易感冒發燒。

預防計畫:

限定空調時間。 即便天氣很熱, 也不要整天開著空調, 更不能讓它直沖著寶寶吹。 帶寶寶外出前半個小時, 最好將空調關上, 打開窗戶, 使室內通風。

注意:即便是開著空調, 最好也把窗戶開一條小縫通風, 保證室內空氣的新鮮。

寶寶進屋前先降溫。 寶寶出去玩, 在寶寶回家半個小時前打開空調, 溫度設定低一些, 使室內迅速降溫;待寶寶進入室內, 可將溫度升高到二十七八度, 這樣室內外溫差不會太大, 避免寶寶受寒。 注意:提醒寶寶別對著空調吹。

應急措施:

抓住第一時間。 寶寶夏季遭受“人造風寒”之後, 總會有一些跡象, 比如流鼻涕、鼻塞、咳嗽、發燒。 遇到這種情況, 媽媽應及時給寶寶用藥, 控制住病情, 不任其發展。

助寶寶發汗。 寶寶因突然著涼引發熱感冒, 民間的說法是避住汗了。 一個有效的方法是讓寶寶出汗。 所以多給寶寶喝水, 最好是白開水和淡鹽水。

痱子

炎炎夏日, 寶寶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起痱子,尤其是那些比較胖的寶寶,更要忍受難耐的“奇癢”;而一旦痱子發展成痱子毒———痱子上頂著小白點的那種,其又癢又痛的感覺真的是不好受,媽媽看著都心疼。於是,如何攻克痱子“難關”,就成了媽媽們的心病。

給“薄弱”部位通風。容易起痱子的寶寶,著裝要特別注意,最好選擇沒有領子的衣服,以寬鬆為好;頭髮要儘量的短,小寶寶也不妨剃個光頭。寶寶的脖子、腋窩、耳朵後面、大腿根、膝蓋後面以及身上有皺折的地方最易起痱子,寶寶在戶外玩,媽媽每隔一會將寶寶身體的這些部位扒開透透風、或用扇子煽煽,保持乾燥。

保證皮膚“呼吸”通暢。寶寶起痱子,主要是因為出汗多、加上戶外灰塵多,毛孔堵塞引起的。所以即便是外出,媽媽也不能對寶寶的“薄弱”部位掉以輕心。最好能隨身帶一些寶寶專用的消毒濕紙巾,及時擦掉寶寶身上的污垢,保持皮膚清潔。

巧用花露水。如果寶寶容易出汗,帶寶寶出門時可以隨身備一小瓶稀釋三至五倍的六神去痱花露水,在擦乾寶寶身上的汗之後,在其身上塗一層淡淡的花露水,能起到抑制作用。

熱敷。一旦寶寶起了痱子,應儘快回家用熱毛巾敷在起痱子的地方,一天數次。然後用稀釋三至五倍的花露水塗於患處,用扇子給寶寶煽,避免殺疼。注意,毛巾不能太熱。

花椒水洗浴。熬一鍋花椒水,水開後燒15分鐘左右,用紗布將水過濾,待水溫降至40度左右,用它擦洗寶寶患處,之後抹上痱子粉。注意,花椒水不能太淡或太濃,以適度為宜。

藥物治療。如果寶寶起了痱子毒,用普通的痱子粉很難奏效。可選用的是同仁堂製藥廠生產的特製去痱粉,配以化毒散——是一種土黃色的粉末狀中藥,將二者放在一起攪勻,塗於患處,效果較好。注意,根據寶寶痱子的輕重程度,隨時調整去痱粉和化毒散的比例。

摔傷

寶寶天生好動,跑跑跳跳沒個閑著的時候;而天氣熱穿得又少,所以磕著碰著簡直就成了家常便飯。我們時常能看到一些寶寶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甚至是舊傷還沒好,又接上了新傷。

避開劇烈運動。小寶寶在戶外玩,可選擇單腳跳、雙腳跳、慢跑、藏貓貓、過家家、拍球、踢球、騎三輪車或四輪車等運動或遊戲,提醒寶寶不做從高處往下跳、快跑等危險動作。以防孩子摔倒或撞倒。

不做超前運動。寶寶玩什麼、怎麼玩,應根據他的年齡或月齡,不適合孩子做的,父母一定別讓他超前試驗,那樣無異於揠苗助長。比如,兩歲的寶寶走穩的時間還不長,最好不要讓他從一級臺階上往下跳,或學著大孩子的樣子爬攀爬杠,因為寶寶此時的身體協調能力和控制能力還沒有發育到能夠駕馭這些運動的水準。

場地選擇。帶寶寶玩,一定避開人多、車多的地方,不會被突如起來的行人和車輛撞倒;路面要平坦,最好是草地或土地。

鞋要舒服。寶寶的涼鞋要正可好為宜。太小的鞋夾腳,限制孩子活動;太大的鞋鬆鬆垮垮,走路容易摔跤。另外,鞋底一定要軟軟的,走起來感覺很舒服,透氣性也要好,千萬不能買那些看著好看、穿起來感覺硬邦邦的鞋,那樣很容易使嬌嫩的小腳磨出泡。小寶寶最好不穿皮鞋。

立即消毒。如果寶寶輕度摔傷,比如擦破了點皮或流一點點血,媽媽不要驚慌。這時你需要用清水清洗傷口,直至洗乾淨為止;然後可以塗上一點碘酒或碘氟消毒,稍重的可塗一點消炎軟膏,如百多邦、達維邦等,過兩天就會好的。

緊急救治。一旦寶寶磕掉了牙或摔得鮮血直流,最好不要耽誤,趕緊送往醫院,給予及時的治療。

蚊蟲叮咬

寶寶的皮膚嫩,蚊子對孩子也因此特別“青睞”。有的寶寶對蚊蟲叮咬過敏,眨眼間白皙細嫩的皮膚就被蚊子咬出好幾個小米粒大的包,隨即迅速變大、變鼓,以致被咬的整個耳朵、上眼皮、手指紅腫起來,至少一個星期才能下去。當然,這首先得保證包不被孩子的小手抓破;否則,引起感染,內服和外用藥並用,也得兩個星期才能過關。

躲避污染。一般來說,環境髒亂差、潮濕或有被污染水流的地方是蚊子的孳生和聚居地。所以儘量少帶寶寶到這些地方去。

選擇時間。夏季的夜晚人們大多喜歡帶著孩子出來納涼,但最好是在下午5點到晚上7點半,因為這段時間相對白天比較涼快,月亮也還沒有升起來,蚊子較少;而天黑以後蚊子活動頻繁,尤其在有亮光的地方,還特別喜歡追著小寶寶。

挑好地方。帶孩子出來乘涼,白天最好選擇有樹蔭、通風好的地方;傍晚則找一塊空曠之地,儘量避開樹木、花壇和草地。這樣能有效地使寶寶與蚊子“失之交臂”。

提早著手。對蚊子過敏的寶寶,出門之前務必在身上、尤其是露在外面的頭、胳膊、腿做些必要的護理。如果外出時間長,可在身上擦些防蚊時間長的蚊不叮;外出時間短,可往身上抹點六神驅蚊花露水,也可把它們灑在衣服上。

出門必備。領著孩子在露天玩,最好隨身帶著蚊不叮、六神驅蚊花露水、或風油精、清涼油。一旦寶寶被咬,能及時控制,不至於讓包長得過大。還應帶一把扇子,隨時把飛到身邊的蚊子轟走。

抓緊時間。在寶寶剛剛被咬的那一刻,寶寶只覺得癢癢,但這時往往還看不到包。媽媽可在寶寶手抓的地方,塗上一點蚊不叮、六神驅蚊花露水、或風油精、清涼油;片刻小包出現了、變大了。這時需要媽媽再繼續往包上塗,反復多次,直到把包控制住。但一定記住不要等包變大了再做這些,那樣效果很不明顯。

使用藥物。對蚊子過敏的寶寶,給他在被咬之後及時塗外用藥如無極膏、尤卓爾,其消炎、止癢、鎮痛的作用,對治療蚊蟲叮咬效果很好,而它本身所含的成分,對小寶寶的副作用很小。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它副作用小,也畢竟是藥,在被咬的第二天,最好不再使用,改用花露水或風油精。以防寶寶產生抗藥性及時頻繁使用產生不良反應。

(原標題:夏日寶寶戶外安全備忘錄)

寶寶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起痱子,尤其是那些比較胖的寶寶,更要忍受難耐的“奇癢”;而一旦痱子發展成痱子毒———痱子上頂著小白點的那種,其又癢又痛的感覺真的是不好受,媽媽看著都心疼。於是,如何攻克痱子“難關”,就成了媽媽們的心病。

給“薄弱”部位通風。容易起痱子的寶寶,著裝要特別注意,最好選擇沒有領子的衣服,以寬鬆為好;頭髮要儘量的短,小寶寶也不妨剃個光頭。寶寶的脖子、腋窩、耳朵後面、大腿根、膝蓋後面以及身上有皺折的地方最易起痱子,寶寶在戶外玩,媽媽每隔一會將寶寶身體的這些部位扒開透透風、或用扇子煽煽,保持乾燥。

保證皮膚“呼吸”通暢。寶寶起痱子,主要是因為出汗多、加上戶外灰塵多,毛孔堵塞引起的。所以即便是外出,媽媽也不能對寶寶的“薄弱”部位掉以輕心。最好能隨身帶一些寶寶專用的消毒濕紙巾,及時擦掉寶寶身上的污垢,保持皮膚清潔。

巧用花露水。如果寶寶容易出汗,帶寶寶出門時可以隨身備一小瓶稀釋三至五倍的六神去痱花露水,在擦乾寶寶身上的汗之後,在其身上塗一層淡淡的花露水,能起到抑制作用。

熱敷。一旦寶寶起了痱子,應儘快回家用熱毛巾敷在起痱子的地方,一天數次。然後用稀釋三至五倍的花露水塗於患處,用扇子給寶寶煽,避免殺疼。注意,毛巾不能太熱。

花椒水洗浴。熬一鍋花椒水,水開後燒15分鐘左右,用紗布將水過濾,待水溫降至40度左右,用它擦洗寶寶患處,之後抹上痱子粉。注意,花椒水不能太淡或太濃,以適度為宜。

藥物治療。如果寶寶起了痱子毒,用普通的痱子粉很難奏效。可選用的是同仁堂製藥廠生產的特製去痱粉,配以化毒散——是一種土黃色的粉末狀中藥,將二者放在一起攪勻,塗於患處,效果較好。注意,根據寶寶痱子的輕重程度,隨時調整去痱粉和化毒散的比例。

摔傷

寶寶天生好動,跑跑跳跳沒個閑著的時候;而天氣熱穿得又少,所以磕著碰著簡直就成了家常便飯。我們時常能看到一些寶寶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甚至是舊傷還沒好,又接上了新傷。

避開劇烈運動。小寶寶在戶外玩,可選擇單腳跳、雙腳跳、慢跑、藏貓貓、過家家、拍球、踢球、騎三輪車或四輪車等運動或遊戲,提醒寶寶不做從高處往下跳、快跑等危險動作。以防孩子摔倒或撞倒。

不做超前運動。寶寶玩什麼、怎麼玩,應根據他的年齡或月齡,不適合孩子做的,父母一定別讓他超前試驗,那樣無異於揠苗助長。比如,兩歲的寶寶走穩的時間還不長,最好不要讓他從一級臺階上往下跳,或學著大孩子的樣子爬攀爬杠,因為寶寶此時的身體協調能力和控制能力還沒有發育到能夠駕馭這些運動的水準。

場地選擇。帶寶寶玩,一定避開人多、車多的地方,不會被突如起來的行人和車輛撞倒;路面要平坦,最好是草地或土地。

鞋要舒服。寶寶的涼鞋要正可好為宜。太小的鞋夾腳,限制孩子活動;太大的鞋鬆鬆垮垮,走路容易摔跤。另外,鞋底一定要軟軟的,走起來感覺很舒服,透氣性也要好,千萬不能買那些看著好看、穿起來感覺硬邦邦的鞋,那樣很容易使嬌嫩的小腳磨出泡。小寶寶最好不穿皮鞋。

立即消毒。如果寶寶輕度摔傷,比如擦破了點皮或流一點點血,媽媽不要驚慌。這時你需要用清水清洗傷口,直至洗乾淨為止;然後可以塗上一點碘酒或碘氟消毒,稍重的可塗一點消炎軟膏,如百多邦、達維邦等,過兩天就會好的。

緊急救治。一旦寶寶磕掉了牙或摔得鮮血直流,最好不要耽誤,趕緊送往醫院,給予及時的治療。

蚊蟲叮咬

寶寶的皮膚嫩,蚊子對孩子也因此特別“青睞”。有的寶寶對蚊蟲叮咬過敏,眨眼間白皙細嫩的皮膚就被蚊子咬出好幾個小米粒大的包,隨即迅速變大、變鼓,以致被咬的整個耳朵、上眼皮、手指紅腫起來,至少一個星期才能下去。當然,這首先得保證包不被孩子的小手抓破;否則,引起感染,內服和外用藥並用,也得兩個星期才能過關。

躲避污染。一般來說,環境髒亂差、潮濕或有被污染水流的地方是蚊子的孳生和聚居地。所以儘量少帶寶寶到這些地方去。

選擇時間。夏季的夜晚人們大多喜歡帶著孩子出來納涼,但最好是在下午5點到晚上7點半,因為這段時間相對白天比較涼快,月亮也還沒有升起來,蚊子較少;而天黑以後蚊子活動頻繁,尤其在有亮光的地方,還特別喜歡追著小寶寶。

挑好地方。帶孩子出來乘涼,白天最好選擇有樹蔭、通風好的地方;傍晚則找一塊空曠之地,儘量避開樹木、花壇和草地。這樣能有效地使寶寶與蚊子“失之交臂”。

提早著手。對蚊子過敏的寶寶,出門之前務必在身上、尤其是露在外面的頭、胳膊、腿做些必要的護理。如果外出時間長,可在身上擦些防蚊時間長的蚊不叮;外出時間短,可往身上抹點六神驅蚊花露水,也可把它們灑在衣服上。

出門必備。領著孩子在露天玩,最好隨身帶著蚊不叮、六神驅蚊花露水、或風油精、清涼油。一旦寶寶被咬,能及時控制,不至於讓包長得過大。還應帶一把扇子,隨時把飛到身邊的蚊子轟走。

抓緊時間。在寶寶剛剛被咬的那一刻,寶寶只覺得癢癢,但這時往往還看不到包。媽媽可在寶寶手抓的地方,塗上一點蚊不叮、六神驅蚊花露水、或風油精、清涼油;片刻小包出現了、變大了。這時需要媽媽再繼續往包上塗,反復多次,直到把包控制住。但一定記住不要等包變大了再做這些,那樣效果很不明顯。

使用藥物。對蚊子過敏的寶寶,給他在被咬之後及時塗外用藥如無極膏、尤卓爾,其消炎、止癢、鎮痛的作用,對治療蚊蟲叮咬效果很好,而它本身所含的成分,對小寶寶的副作用很小。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它副作用小,也畢竟是藥,在被咬的第二天,最好不再使用,改用花露水或風油精。以防寶寶產生抗藥性及時頻繁使用產生不良反應。

(原標題:夏日寶寶戶外安全備忘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