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大竟是由於三隻兔子成名的

胡適曾經俏皮的說:“北大是由於三隻兔子而成名的”。 北大竟然是由於三隻兔子而成名的, 當時看到這句話, 小編驚訝地下巴都掉了一地。 那麼胡適為什麼要說北大是由於三隻兔子而成名的呢?這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原來這“三隻兔子”並不是真的兔子, 而是指三個屬相為兔的名人。 他們分別是蔡元培, 陳獨秀, 胡適, 其中蔡元培生於同治丁卯年(1867年), 陳獨秀生於光緒己卯年(1879年), 胡適生於光緒辛卯年(1891年), 都出生在兔年, 彼此又相差十二歲。

此事還要從1917年說起, 如果1917年中國有什麼類似於“年度十大人物”的評選, 北大妥妥的會拿到評選的大滿貫, 因為那一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 那一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 陳獨秀出任北大文科學長, 胡適就職北大成, 為北大最年輕教授。 可以說當時的這些名人給北大後來的發展提供了蓬勃的動力。

先來說說“老兔子”蔡元培。 蔡元培我們不陌生, 現在北大還有著蔡元培的半身像呢。 蔡元培就職北大不到幾個月, 就開始對北大進行改造, 蔡元培改造北大的法寶, 即為眾所周知的“八字方針”:思想自由, 相容並包。 一時間, 北大就吸引了無數的大師學者前來。 正是因為蔡元培的出現, 北大從一所痼弊纏身的舊式學堂, 變為了生機勃勃的新式大學。

第二位“大兔子”陳獨秀。 陳獨秀當年進北大, 還是愛才如命的蔡元培多次延請的結果。 陳獨秀到任後, 整頓北大文科, 協助蔡元培全面整頓北京大學, 多方延聘人才。 不久, 北大文科就啟動了學制改革, 改變了北大文科的面貌。 作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毛澤東語), 陳獨秀極大地提升了北大的社會知名度與歷史地位。

那麼最後一位就是“小兔子”胡適了。 當時胡適並未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但蔡元培為了讓胡適進入北大不惜幫其偽造學歷。 後來胡適擔任北大文學院院長, 用他的聲望請來了梁實秋、聞一多等知名人士來北大任教。 內戰時期, 胡適為北大校長, 為北大在亂世中的發展做了一定的貢獻。

其實, 北大還有一大群“兔子”, 這裡就不為大家一一述說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