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魯冠球謝幕——老闆永遠不死,只會慢慢消失

正如巨輪走向深海, 中國即將邁入新的時代, 回首近四十年奔流浩蕩的改革開放史, 多少老闆潮起潮落, 但無論結局如何, 真正堪稱“一世之雄”的老闆們, 從本質上來說, 都是地地道道的野生動物, 這種強烈的動物性和欲望驅動力, 某種意義上來說, 就是中國的企業家精神。

魯冠球與禹作敏

魯冠球於近日剛剛去世, 20世紀80年代就成為農村改革楷模的魯冠球, 堪稱鄉鎮企業發展史上的活化石, 剛剛完成了從集體企業到家族制企業的“和平演變”, 而當《福布斯》把他評為“中國巨富”、當人們終於明白萬向集團姓魯時,

不禁嚇了一跳。

與魯冠球幾乎同時起步的農民企業家——天津大邱莊的禹作敏曾經達到的威望與口碑讓前者望塵莫及, 20世紀90年代初曾有“南有深圳城, 北有大邱莊”的說法。 他那“低頭向錢看, 抬頭向前看;只有向錢看, 才能向前看”的名言曾一度把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的辯證關係詮釋得令人拍案叫絕。

我曾問他, 若從政可為何位?他十分輕鬆地答曰:可為公卿。 就政治謀略而言, 其言並不誇張, 但就為人處世含而不露而言, 此君則差矣。 由於認識不同、方法不同, 後者自以為憑經濟實力就可以成為一面旗幟, 就可以“老子天下第一”, 結果小河溝裡翻了船。 從昔日的改革楷模、明星企業家淪落為階下囚, 最後鬱鬱寡歡地死於醫院之中。

而魯冠球則憑藉嫺熟的政治、經營智慧, 在計劃經濟的夾縫中求生, 繼而又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乘風破浪, 歷經周折而不倒, 一直扮演著黨的“好孩子”之角色, 最終取得了政治榮譽與經濟收益的雙豐收, 一路成長為中國鄉鎮企業界屈指可數的、跨世紀的常青樹, 並且, 還一不小心登上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

大澤龍蛇

一個人是否可以稱得上老闆, 往往不以一時的貴賤定論, 而是取決於西裝革履背後的氣質。

老闆是什麼?是在既如浩瀚深海又猶如泥潭和醬缸般的大澤裡掙扎奮進的一代企業強人。

等待他們的命運是成龍上天, 或成蟲鑽草。 他們自我生存的環境像非洲的原野和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一樣, 既千姿百態、奧妙無窮、令人神往, 更處處陷阱、暗藏兇險讓人卻步;既充滿豐富資源、盎然生機, 又埋伏著對手, 潛伏著危機, 甚至有不少血腥的畫面每一天都在他們眼前上演。 適者生存, 優勝劣汰, 勝者為王, 敗者寇。 中國這種特有的生存環境, 考驗著他們的生存智慧, 促成了他們獨特的生存哲學, 練就了他們超常的生存能力, 由此, 才有了這些倖存的中國老闆。 真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在這裡, 我所說的老闆們都是創業者, 是實實在在從市場中拼殺成長起來的一群草莽英雄。 正像有人形象地形容他們, 是地地道道的野生動物, 而非圈養動物, 更不是予人玩賞的寵物。 當我們以這種眼光來看中國企業家的時候, 我們可以給他們畫個像。 他們應該是這樣的:

『眼』

——首先, 他的兩隻眼睛是銅錢做的。 如同孫大聖的火眼金睛, 他們所看到的一切, 不管是經濟還是政治, 物質還是文化,一切都可以幻化為金錢和財富。

金錢乃老闆們真正的生命之源。只要看到老闆們雙目無光、面容憔悴、有氣無力,我就知道他們最近一定是“流年”不利:或錯失商機,或賺錢不多,或虧損甚巨。這種時候,他們會靠在沙發上,皺著眉頭對我說:“對不起,王先生。最近睡眠不好,神經衰弱,頭疼得厲害,胃口也不行。哎,老闆真不是人當的。”

這正是:世人都說老闆好,唯有金錢忘不了。過了一段時間,再見到前時碰過面的老闆,他就好像突然換了一個人:紅光滿面,精神抖擻;雙目炯炯,猶如閃電;印堂發亮,聲若洪鐘。他會按捺不住興奮地說:“很成功,很成功!”繼而亮出他們趕超李嘉誠的宏偉計畫。

『鼻』

——其次,老闆們的鼻子靈敏得像警犬。無論是生存、發展的機會,還是危險的氣味、災難的降臨,他們總能異常機敏地嗅出。他們這種對金錢的敏感本能更像大海中的鯊魚一樣,哪怕在百米之外只要聞到一點點血腥味,就會撲向他們的獵物。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即當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某條路就是發財之路、某個時機就是生財之機的時候,機會往往已經離我們遠去了。而老闆之所以被稱之為老闆,就在於他們能在機會女神尚未向世人展露其絕代風貌時,就可以聞香識真容。

『耳』

——他們的耳朵比老鼠還靈,是順風耳,千里耳。無論是熙熙攘攘的市井之聲,還是雲霧繚繞的宮廷動靜,抑或是納斯達克的一點點風吹草動都不放過。

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資訊通過他們的耳朵都可以轉化為對利潤、對生存、對跨越的一種選擇。

『口』

——他們的胃口像饑腸轆轆的恐龍,肚子總是填不飽。他們信奉做不大不做的原則,他們最大的痛苦是饑餓,是如何成為億萬巨富、中國首富、進入世界500強。我所見到的老闆們,不少人成天嘮叨的是:“我什麼時候才能成為(超過)李嘉誠?”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財富超過自己的人,他們就永遠睡不著。

如果說財富是致命的嗎啡,那麼老闆則是食量巨大的癮君子。沒有不斷加量的咖啡因,老闆們的生命將會因此而蒼白,甚至枯竭。

『臉』

——他們是最理性、最徹底的實用主義者,翻臉不認人對於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老闆的眼中只有永恆的利益,其他的諸如親情、友情、愛情等都可以是手段。為了實現理想,他們可以像伍子胥那樣隱名埋姓、沿街乞討;為了內心的抱負,他們可以像韓信那樣忍受地痞、無賴的胯下之辱;為了自身的長遠利益,他們可以像劉皇叔那樣三顧茅廬,求教於一個躬耕於隴畝的書生;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他們也可以像羅斯福、邱吉爾那樣,頃刻間與自己的死敵史達林結成同盟。利益需要他們結合,他們會化干戈為玉帛,仇敵頃刻間成為兄弟。

昨天,他們在士農工商的最底層,有錢卻被人蔑視為“葛朗台”或“周剝皮”;今天他們是舞臺上的明星,備受鮮花和閃光燈追捧,佔據著大小報刊的頭條。

『老闆不死』

也許上述形象的確很難討人喜歡,但我們沒有理由嘲弄他們。相反,正是這如此生猛的一群老闆,最大限度地張揚了人類的本性,充分釋放了人類的欲望,他們是人類物質文明的原動力和火車頭。他們是令人嫉妒和羡慕的,但有時又是令人憐憫的,因為他們承受著各種常人難以想像壓力,他們是特殊材料製成的。

中國這30年來的改革開放史可以說也是中國老闆們的孕育生成史。回首這30年的風起雲湧,真有種“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的滄桑感。

無數老闆們在風雲變幻的經濟大潮中起起落落,我或同他們打過交道或長期近距離地觀察過他們。其中大多數因種種原因或落敗或退出江湖的時候,社會無一例外都是從經營上去總結他們的失敗之因,對照與他們同出於草澤而今終功德圓滿的少數幸運者,我得出的結論恰恰相反——他們大多並非輸於經營,而更多死於不能適應“生態環境”,並隨之調整和使自己進化,而倖存者則恰恰相反。我看不出後者在經營上有多少能超出同輩的絕活,但在生存智慧上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智者和大師。

企業的生存之道,“功夫”一樣在“詩外”。歸根結底還是一句話,在中國要做一個成功的老闆,首先要懂政治,其次要懂社會,再次要懂經濟,最後才是懂企業。

物質還是文化,一切都可以幻化為金錢和財富。

金錢乃老闆們真正的生命之源。只要看到老闆們雙目無光、面容憔悴、有氣無力,我就知道他們最近一定是“流年”不利:或錯失商機,或賺錢不多,或虧損甚巨。這種時候,他們會靠在沙發上,皺著眉頭對我說:“對不起,王先生。最近睡眠不好,神經衰弱,頭疼得厲害,胃口也不行。哎,老闆真不是人當的。”

這正是:世人都說老闆好,唯有金錢忘不了。過了一段時間,再見到前時碰過面的老闆,他就好像突然換了一個人:紅光滿面,精神抖擻;雙目炯炯,猶如閃電;印堂發亮,聲若洪鐘。他會按捺不住興奮地說:“很成功,很成功!”繼而亮出他們趕超李嘉誠的宏偉計畫。

『鼻』

——其次,老闆們的鼻子靈敏得像警犬。無論是生存、發展的機會,還是危險的氣味、災難的降臨,他們總能異常機敏地嗅出。他們這種對金錢的敏感本能更像大海中的鯊魚一樣,哪怕在百米之外只要聞到一點點血腥味,就會撲向他們的獵物。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即當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某條路就是發財之路、某個時機就是生財之機的時候,機會往往已經離我們遠去了。而老闆之所以被稱之為老闆,就在於他們能在機會女神尚未向世人展露其絕代風貌時,就可以聞香識真容。

『耳』

——他們的耳朵比老鼠還靈,是順風耳,千里耳。無論是熙熙攘攘的市井之聲,還是雲霧繚繞的宮廷動靜,抑或是納斯達克的一點點風吹草動都不放過。

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資訊通過他們的耳朵都可以轉化為對利潤、對生存、對跨越的一種選擇。

『口』

——他們的胃口像饑腸轆轆的恐龍,肚子總是填不飽。他們信奉做不大不做的原則,他們最大的痛苦是饑餓,是如何成為億萬巨富、中國首富、進入世界500強。我所見到的老闆們,不少人成天嘮叨的是:“我什麼時候才能成為(超過)李嘉誠?”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財富超過自己的人,他們就永遠睡不著。

如果說財富是致命的嗎啡,那麼老闆則是食量巨大的癮君子。沒有不斷加量的咖啡因,老闆們的生命將會因此而蒼白,甚至枯竭。

『臉』

——他們是最理性、最徹底的實用主義者,翻臉不認人對於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老闆的眼中只有永恆的利益,其他的諸如親情、友情、愛情等都可以是手段。為了實現理想,他們可以像伍子胥那樣隱名埋姓、沿街乞討;為了內心的抱負,他們可以像韓信那樣忍受地痞、無賴的胯下之辱;為了自身的長遠利益,他們可以像劉皇叔那樣三顧茅廬,求教於一個躬耕於隴畝的書生;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他們也可以像羅斯福、邱吉爾那樣,頃刻間與自己的死敵史達林結成同盟。利益需要他們結合,他們會化干戈為玉帛,仇敵頃刻間成為兄弟。

昨天,他們在士農工商的最底層,有錢卻被人蔑視為“葛朗台”或“周剝皮”;今天他們是舞臺上的明星,備受鮮花和閃光燈追捧,佔據著大小報刊的頭條。

『老闆不死』

也許上述形象的確很難討人喜歡,但我們沒有理由嘲弄他們。相反,正是這如此生猛的一群老闆,最大限度地張揚了人類的本性,充分釋放了人類的欲望,他們是人類物質文明的原動力和火車頭。他們是令人嫉妒和羡慕的,但有時又是令人憐憫的,因為他們承受著各種常人難以想像壓力,他們是特殊材料製成的。

中國這30年來的改革開放史可以說也是中國老闆們的孕育生成史。回首這30年的風起雲湧,真有種“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的滄桑感。

無數老闆們在風雲變幻的經濟大潮中起起落落,我或同他們打過交道或長期近距離地觀察過他們。其中大多數因種種原因或落敗或退出江湖的時候,社會無一例外都是從經營上去總結他們的失敗之因,對照與他們同出於草澤而今終功德圓滿的少數幸運者,我得出的結論恰恰相反——他們大多並非輸於經營,而更多死於不能適應“生態環境”,並隨之調整和使自己進化,而倖存者則恰恰相反。我看不出後者在經營上有多少能超出同輩的絕活,但在生存智慧上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智者和大師。

企業的生存之道,“功夫”一樣在“詩外”。歸根結底還是一句話,在中國要做一個成功的老闆,首先要懂政治,其次要懂社會,再次要懂經濟,最後才是懂企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