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心做好規劃 讓林蔭道成為美麗鄉村“新標配”

10月25日訊 本報昨天報導, 從今年秋冬季開始, 南京市將通過3年努力, 完成2000公里農村道路綠化, 力爭用10—15年建成暢通安全、乾淨整潔、綠樹成蔭、季相分明的鄉村林蔭大道。 根據有關實施方案, 市財政每年將為此安排4600萬元獎補資金。

鄉村美不美, 道路是一個重要看點。 上周日, 筆者慕名到六合龍袍, 參觀了當地一條很有特色的鄉村路——“中國水杉大道”。 這條大道全長近9公里, 路兩旁密植著水杉樹, 濃蔭蔽日、綠廊幽深。 林地下, 開滿了不知名的小野花;林地旁, 是碧波蕩漾的小河。 舉目遠望, 金黃的晚稻田、粉牆黛瓦的民居、成片的格桑花海一一映入眼簾,

田園風光美不勝收。 據介紹, 這條大道上的水杉樹, 大都是二十、三十多年前栽下的, 經過多年精心維護才形成了今天的盛況。

綠色是南京的一張亮麗名片, 像“水杉大道”這樣的鄉村林蔭道, 全市肯定還有不少。 不過也要看到,

比起城市道路綠化來, 南京市不少鄉村道路的綠化基礎還比較薄弱, 綠化手段也比較單一, “有綠無蔭”的現象仍較普遍。 報導中有個資料可資佐證:目前, 南京市林木覆蓋率為29.86%, 位居全省第二, 而近鄰杭州森林覆蓋率達65.54%。 這說明, 南京的綠化仍有增長空間, 其中最大的空間就在農村。 讓林蔭道成為美麗鄉村的新標配, 這是建設美麗南京、振興南京鄉村的應有之義。

讓南京鄉村的道路綠起來、美起來, 少不了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這種“繡花功夫”, 首先體現為規劃的精細。 鄉村道路綠化要做到改善存量、做優增量、提升品質, 必須精心做好相關規劃。 比如說樹種的選擇, 如何做到外來樹種和鄉土樹種相互搭配、和諧共存,

避免“一刀切”“大換班”, 就是一個值得思考和論證的問題。 在這方面, 主管部門和實施單位不妨多問計於民、問需於民, 努力把方案做得更實、更細, 更符合美麗鄉村建設的實際需要。

這種“繡花功夫”, 也體現為建設和管養的精細。 種樹、養樹都是件技術活, 不光要種得下, 更要管得好、長得旺、活得久, 為此必須注重和加強常態化監督和管理。 有報導說, 南京市近年在推動城區背街小巷治理時, 不少路段都設立了“路長”, 負責道路的日常監管, 實施效果很好。 鄉村道路綠化和管養也需要強化責任制, 力爭責任到路、責任到樹, 真正實現每一棵樹、每一條路都有人精心管養, 讓這些綠色廊道儘快成形。

有句老話說得好:“前人栽樹, 後人乘涼。

”今後3年, 按照全域推進的要求, 南京市將完成2000公里鄉村道路綠化。 可以想見, 數年、數十年後, 南京將擁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銀杏大道”“欒樹大道”“香樟大道”“雪松大道”……屆時, 這些道路將成為村民家門口的便民路、致富路, 成為美麗鄉村的風景線、景觀軸, 成為城裡人嚮往和羡慕的一條條綠色、休閒長廊, “鄉路帶我回家”將為許多離鄉遊子帶來別樣的體驗。 這樣的美好圖景, 值得我們這一代人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