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邊境線上的愛民讚歌

東極盛夏, 赫鄉尤美。 祖國東極的同江市八岔鄉是全國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聚居地, 近年來, 駐守此地的黑龍江省軍區某部五連,

創造了引人注目的愛民成績——連隊先後14次被評為“擁政愛民先進集體”, 四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三次榮立集體二等功, 1983年3月被原瀋陽軍區授予“愛民模範連”榮譽稱號, 今年又被評為全國擁政愛民模範單位。

兵如碑, 愛如山。 由擁政愛民故事交織成的“愛民讚歌”, 猶如暖暖春風, 在界碑間久久回蕩, 在黑龍江畔綿延迴響。

聚焦戰鬥力, 讓愛民傳統枝繁葉茂

連隊榮譽室裡最醒目的位置懸掛著2013年連隊官兵和駐地百姓共同抗擊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圖片, 牆壁上一米多高的位置上至今依稀可見洪水淹沒的痕跡, 談到軍民情深, 連隊上士文書陳凡自豪地說道“我們連隊前後七次幫助駐地鄉親們抗擊洪災!

軍民“同心”, 形成打贏“合力”。

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自然災害, 連隊官兵從來沒有退縮過, 2013年夏天, 黑龍江流域發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八岔鄉全部被淹, 洪水越過營門護坡無情地湧入營區, 營房一樓水深達1.5米。 連隊官兵在茫茫洪流中, 劃著衝鋒舟, 挨家挨戶護送轉移赫哲老鄉, 在確保所有群眾安全轉移後, 官兵們才最後撤離。 當問及是什麼東西讓大家如此執著時, 上士吳雪彬說, 當時也沒想太多, 作為赫鄉的一員, 就是應該保護好每一名百姓, 作為一名軍人, 堅守自己的戰位更是理所當然。

2014年冬天, 大雪接連下了一個禮拜, 一米多厚的雪, 將八岔鄉封堵得與世隔絕:望著還在咆哮的大雪, 連長蘇劍輝分外眼紅地大喊一聲:跟我上!帶著全連官兵沖進“大煙炮”挖雪鑿冰開道, 官兵和駐地百姓們在冰天雪地中苦戰3晝夜, 硬是將封凍的雪道打通, 使得生活物資可以通暢運達。

融合發展理念, 讓愛民精神青春常駐

時代在變, 五連官兵的愛民傳統沒有變, 連隊官兵堅持人民利益至上, 主動向群眾靠攏,

幾十年如一日地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2016年7月, 五連營區附近―條嶄新的“愛民路”正式開通, 這既是一條“惠民路”, 也是一條軍民“連心路”, 道路兩旁遍佈著擁政愛民主題標識和標語。 走在八岔鄉間, 條條“愛民街”、座座“愛民橋”、片片“愛民林”與秀美景色交相輝映,

成為見證軍民融合發展的“新地標”。

“美麗的八岔呦是我第二故鄉, 江邊上瞭望塔為祖國放哨站崗…”今年7月底舉行的首屆赫哲族漁獵文化節上, 連隊官兵演唱的《美麗的八岔》贏得遊客們的陣陣掌聲。 近年, 連隊官兵注重把當地紅色資源融入到赫哲族飲食、歌舞和魚文化之中, 與群眾同台演出, 以此幫助當地用紅色吸引人、用特色留住人, 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真情紓困解難, 讓愛民讚歌生生不息

連隊軍醫資力告訴筆者, 去年11月上旬, 連隊開展“醫療進赫鄉”活動, 免費為村民 檢和提供醫藥, 共有198位村民接受身體檢查和治療, 34位村民確診病症。

除了送醫送藥, 連隊還協調上級機關, 先後投入20余萬元, 援建赫哲村村民文化活動室,走在足有480平米的活動室,村支書李紹東高興地介紹說:“沒有部隊的援助,我們都不敢想像村裡能有圖書室、棋牌室、球類活動室這些文化設施!”

邊安則民富,民富則邊安。連隊黨支部還積極開展“一包一、一帶一”扶貧幫困活動,連隊每季度選定一個重點幫扶物件,每名黨員支委都有聯繫點,通過傳經授業,幫助駐地百姓解決實際困難。82歲赫哲族老人尤桂蘭兒女長期在外工作,連隊官兵時常陪老人聊天解悶,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她動情地告訴筆者:“每當看到戴紅胸標的孩子們來我家,我的心就安穩了,我知道,還是共產黨好,還是人民解放軍親!”

援建赫哲村村民文化活動室,走在足有480平米的活動室,村支書李紹東高興地介紹說:“沒有部隊的援助,我們都不敢想像村裡能有圖書室、棋牌室、球類活動室這些文化設施!”

邊安則民富,民富則邊安。連隊黨支部還積極開展“一包一、一帶一”扶貧幫困活動,連隊每季度選定一個重點幫扶物件,每名黨員支委都有聯繫點,通過傳經授業,幫助駐地百姓解決實際困難。82歲赫哲族老人尤桂蘭兒女長期在外工作,連隊官兵時常陪老人聊天解悶,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她動情地告訴筆者:“每當看到戴紅胸標的孩子們來我家,我的心就安穩了,我知道,還是共產黨好,還是人民解放軍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