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廣州天鹿湖公園奇聞:松鼠竟然與禾雀花 發生關係!

【天鹿湖公園奇聞】

松鼠竟然與禾雀花 發生關係!

攝影:登圍牆

去廣州蘿崗天鹿湖森林公園幾次, 昨天(2017年4月2日)再次前往, 才第一次發現:松鼠竟然與禾雀花 發生關係!全世界近35屬212種 食性主要以攝食各種堅果, 如松果、栗及漿果為主, 亦食各種樹葉、嫩枝、花芽及鳥卵、雛鳥和昆蟲等。 但在天鹿湖森林公園, 通過我短暫的觀察, 發現這裡聚集了幾十隻甚至上百隻的有條紋的松鼠, 他們喜歡吃妙齡的禾雀花:不要的老一點的就弄下來。 他們好像非常快樂, 專門好這口啊!

疑是三彩松鼠:背部與尾巴為深紅褐色,由兩頰到側面有條狀白帶,前肢與腹側為黃褐色,腹部為白色。在毛色普遍樸實單調的松鼠中,是較低華麗的一種。因為距離較遠,毛色看得不是很清楚

下麵這一隻尾巴較細,但爬樹速度很快,難道是老鼠和松鼠之間的過渡種屬?

以下禾雀花,攝於2011年4月16日

就算是形色槁枯了,相愛總是幸福的

呼朋喚友

這枝藤造型很美,使花串像葡萄一樣擺開

一藤成景、千藤鬧春、百鳥歸巢、萬鳥棲枝

禾雀花于每年清明前後兩星期便一串串掛滿枝頭,近看朵朵花“頭、眼、嘴、翼、尾”俱全,盛開者如振翅欲飛,含苞者則如雛鳥待哺,十分有趣。遠遠看去,美麗的禾雀花像一串串禾雀嘯聚於綠樹枝頭,蔚為壯觀。

天底下為何有這種奇花?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當年八仙之一的鐵拐李雲遊到廣東,見到禾雀偷吃田裡的稻穀,農民們顆粒無收,苦不堪言,頓時起了憐憫之心,於是鐵拐李便施展法術用山藤將禾雀綁住,只許每年青黃不接的清明時節出來。

天鹿湖森林公園有保存完好的植被、深澗峽谷、飛瀑流泉、森林茂密、林相整齊,在全國所有大都市中也實屬罕見。

愛惡作劇的遊客把花瓣一朵朵擺在指示牌上,更像禾花雀(別人擺的、別人拍的)

素有“廣州東肺”美稱的廣州天鹿湖森林公園位於蘿崗區東北部,公園地形以丘陵為主,南部的牛頭山為最高點,海拔362米,公園植被良好,林相豐富,麻鷹嶺一帶有一片季風常綠闊葉林,樹種繁多,公園植被以次生闊葉林、針闊混高林為主,植物種類較為豐富,主要樹種有杉、馬尾松、黎蒴、桉、相思、格木、針闊混、竹及木本果,還有少量的古植物化石-莎欏。嶺下有一棵形態酷像“梅花鹿”的橄欖樹,傳說天上的仙鹿曾到此飲水,因迷戀湖光山色不願離去,逐化為鹿樹長守於此,故曰“天鹿神欖”,天鹿湖亦因此得名,這是公園內難得的人文與自然完美結合的景觀資源。在廣州市區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地帶性天然次生林。其中天鹿湖“千畝禾雀花”頗具特色很多人都把天鹿湖叫做天麓湖,因為白雲山腳的麓湖太出名了,就想當然的把天鹿湖叫做天麓湖。麓湖在白雲山麓,可天鹿湖是因為一個美麗的關於鹿的傳說,知道由來,就不會叫錯了。

作者簡介:登圍牆

疑是三彩松鼠:背部與尾巴為深紅褐色,由兩頰到側面有條狀白帶,前肢與腹側為黃褐色,腹部為白色。在毛色普遍樸實單調的松鼠中,是較低華麗的一種。因為距離較遠,毛色看得不是很清楚

下麵這一隻尾巴較細,但爬樹速度很快,難道是老鼠和松鼠之間的過渡種屬?

以下禾雀花,攝於2011年4月16日

就算是形色槁枯了,相愛總是幸福的

呼朋喚友

這枝藤造型很美,使花串像葡萄一樣擺開

一藤成景、千藤鬧春、百鳥歸巢、萬鳥棲枝

禾雀花于每年清明前後兩星期便一串串掛滿枝頭,近看朵朵花“頭、眼、嘴、翼、尾”俱全,盛開者如振翅欲飛,含苞者則如雛鳥待哺,十分有趣。遠遠看去,美麗的禾雀花像一串串禾雀嘯聚於綠樹枝頭,蔚為壯觀。

天底下為何有這種奇花?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當年八仙之一的鐵拐李雲遊到廣東,見到禾雀偷吃田裡的稻穀,農民們顆粒無收,苦不堪言,頓時起了憐憫之心,於是鐵拐李便施展法術用山藤將禾雀綁住,只許每年青黃不接的清明時節出來。

天鹿湖森林公園有保存完好的植被、深澗峽谷、飛瀑流泉、森林茂密、林相整齊,在全國所有大都市中也實屬罕見。

愛惡作劇的遊客把花瓣一朵朵擺在指示牌上,更像禾花雀(別人擺的、別人拍的)

素有“廣州東肺”美稱的廣州天鹿湖森林公園位於蘿崗區東北部,公園地形以丘陵為主,南部的牛頭山為最高點,海拔362米,公園植被良好,林相豐富,麻鷹嶺一帶有一片季風常綠闊葉林,樹種繁多,公園植被以次生闊葉林、針闊混高林為主,植物種類較為豐富,主要樹種有杉、馬尾松、黎蒴、桉、相思、格木、針闊混、竹及木本果,還有少量的古植物化石-莎欏。嶺下有一棵形態酷像“梅花鹿”的橄欖樹,傳說天上的仙鹿曾到此飲水,因迷戀湖光山色不願離去,逐化為鹿樹長守於此,故曰“天鹿神欖”,天鹿湖亦因此得名,這是公園內難得的人文與自然完美結合的景觀資源。在廣州市區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地帶性天然次生林。其中天鹿湖“千畝禾雀花”頗具特色很多人都把天鹿湖叫做天麓湖,因為白雲山腳的麓湖太出名了,就想當然的把天鹿湖叫做天麓湖。麓湖在白雲山麓,可天鹿湖是因為一個美麗的關於鹿的傳說,知道由來,就不會叫錯了。

作者簡介:登圍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