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個皇帝為權殘殺12位公子10位公主

核心提示:如果說胡亥和趙高密謀奪權, 是他人生之路犯的第一大錯誤, 那麼, 在趙高的幫助下, 羅織罪名, 濫殺有功之臣和無辜, 是他犯的第二大錯誤。 這一錯誤, 讓他喪失了做人的最基本要求。

秦二世胡亥資料圖

本文摘自:光明網, 作者:李恒昌, 原題:秦二世胡亥殘忍:為權殘殺12位公子10位公主

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富二代”應該出現在秦朝, 以胡亥為代表的秦始皇的兒子們, 是那個時代“富二代”的典型代表。 因為, 秦始皇不僅締造了大一統的封建帝國, 而且把天下財富通通攬在懷裡。

當初, 秦始皇把自己命名為始皇帝, 初衷是想讓自己的兒孫們繼承自己的偉業和財富, 二世、三世, 以至萬世, 永遠流傳下去。 如果用經濟學觀點來分析, 秦始皇實際上的意思是“富一世”, 秦二世是“富二世”。 儘管秦始皇的願望非常美好, 然而, 終究是造化弄人, 他的這一偉大構想,

不僅沒有實現, 到了“富二世”這裡, 更窮得叮噹, 胡亥混到最後, 連腦袋也混沒了。 總結“富二代”胡亥的人生經歷, 可以用“糊塗”二字一言以蔽之, 也可以說他姓胡叫“胡來”。

輕信趙高之言, 上了奪權的賊船

胡亥雖然是秦始皇的兒子, 但不是長子。 從權利和財富傳承的角度來看, 他並不能繼承老爹的皇位和財產。 這方面, 不僅老爹秦始皇沒給他這個特殊照顧, 胡亥本人也沒有這個能力, 更沒有這個想法。 論說, 老爹死後, 他遵照老人的遺囑, 本本分分、安安穩穩地過他應該過的日子, 也還不錯, 然而, 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為他輕信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趙高。 趙高本是個閹人, 但又是一個極其陰險極其狡猾的人。 秦始皇南巡途中得病,

臨死前留下遺囑, 要長子扶蘇帶兵回咸陽, 守候喪葬, 繼承家產和皇位, 並要趙高速速派人將信送給扶蘇, 但是居心叵測的趙高截留了這一重要信函。 秦始皇死後, 趙高先是與李斯串通在一起, 然後找到胡亥, 對他進行了全新的人生誘導。

這天, 趙高拿著禦書去找胡亥, 對胡亥說:“主上駕崩, 並無詔書分封諸子為王, 而獨賜長子書。 長子扶蘇一到, 即皇帝位, 而公子無尺寸之地, 為之奈何?”意思是說, 你老爹皇上已經死了, 可是並沒有立你們幾個弟兄為王, 也沒有給你們任何財產, 而是把江山和家產都留給了老大扶蘇。 扶蘇一旦到了, 就成了皇帝, 而你什麼也沒有, 這該怎麼辦呢?

很顯然, 趙高這是在誘導胡亥想辦法改變這一結果。

這時候的胡亥, 實事求是地講, 還真沒有這種想法和打算。 他說:“我知道, 皇上最瞭解自己手下的大臣, 老爹最熟悉自己的兒子, 既然老爹做出這樣的決定, 自有他的想法和道理, 我當兒子的只管遵守就是了, 沒有什麼可以議論的。 ”意思是說, 我沒錢沒地, 是老爹的安排, 這事兒與你無關, 你就別再瞎操心瞎議論了。

看到胡亥如此愚笨, 趙高並沒有就此甘休, 他繼續進行深入誘導:“不然, 方今天下大權, 存亡在你、我及丞相三人, 願公子早自為謀。 人為我所制, 與我為人所制, 情況大不相同。 ”意思是說, 公子啊, 可不是像你說的這樣啊。 當今天下的財富和大權, 究竟歸誰, 在於你、我和丞相三個人。 希望你早為自己打算。 手中有權有錢,

管制別人, 和手中沒權沒錢, 被別人管制, 情況是大不同啊。

這話, 胡亥是聽明白了, 但是, 他仍然在猶豫, 因為他還在堅持自己已經形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他說:“廢兄立弟, 是為不義;不奉父詔, 是不孝;自問無才, 因人求榮, 是不能。 三者背德, 天下不服, 如若妄行, 必至身殆國危, 社稷也危在旦夕了。 ”這話說得多好啊, 如果胡亥按照這一說法堅持下去, 即便為趙高所害, 也會留下一世英名, 遺憾的是他沒有堅持下來, 最終被趙高所說服。

對此, 趙高並不為他的言論所動, 繼續力勸胡亥:“臣聞湯武殺其主, 天下稱義, 不為不忠;衛君殺其父, 國人皆服, 孔子且默許, 不為不孝。 從來大行不顧小謹, 盛德不矜小讓, 事貴權達, 怎可墨守?顧小而忘大, 後必有害,狐疑猶豫,必然後悔。願公子當機立斷,必會成功。”

趙高這番貌似替他考慮的話,說得胡亥有所動搖。“今大行未發,喪禮未終,怎能以此事,去求丞相?”趙高見狀,心中暗喜,那個高興勁,就別提了,當即表示,這事兒不用你操心,全包在我身上,並立即去找丞相李斯商議。

自此,胡亥算是上了趙高預謀好的奪權賊船。這是他的人生路上犯下的第一個致命錯誤。你想手中有權,幹一番事業,當然可以,但是,為什麼非要違背父命,幹搶班奪權的勾當呢?你想建立同盟,經營人生,當然也可以,可為何偏偏和趙高這樣的人成為合夥人呢?

編織罪名濫殺無辜,喪失做人底線

如果說胡亥和趙高密謀奪權,是他人生之路犯的第一大錯誤,那麼,在趙高的幫助下,羅織罪名,濫殺有功之臣和無辜,是他犯的第二大錯誤。這一錯誤,讓他喪失了做人的最基本要求。

趙高在胡亥默許之後,征得李斯的同意,藏匿了秦始皇的詔書,然後偽造了一封假遺書,派人送達本該繼承皇位的公子扶蘇。遺書上寫道:

朕巡視天下,壽寺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述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自裁!將軍蒙恬與扶蘇局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這樣一封胡說八道,顛倒黑白的遺書,出自胡亥、趙高、李斯的密謀。從中可以看出,此時的胡亥,早已把他所謂的不能“不義、不孝、不能”律條拋到九霄雲外。

面對這封假造的遺書,蒙恬曾勸公子扶蘇不要輕信,但扶蘇說:“父要子死,不得不死,況且父皇的脾氣,你我都是知道的,他決定了的事情,再請求也沒用的。”說完,拔劍自刎,熱血噴湧而出,一個本該繼承皇位的人,就這樣遭到弟弟的暗算。真是可悲可歎!

扶蘇的死訊傳到京城,胡亥不僅沒有任何愧疚之意和惻隱之心,反而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為初戰告捷感到慶倖。由此可見,那個時代,所謂兄弟情誼,比紙還薄。

隨後,胡亥和趙高用幾乎相同的手法,幹掉了另兩個對手和最大威脅,一個是蒙恬,一個是蒙毅,從而在邪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說胡亥和趙高設計謀害扶蘇、蒙恬和蒙毅,是出於奪取皇位的大局考慮,多少還殘存一點良知的話,隨後發生的事情,完全改變了殺人的性質,成為一種主動和自覺意識。

有一天,胡亥對趙高說:“朕即位後,大臣不服,諸公子想同我爭位,你看這事情怎麼辦呢?”其實,胡亥這番話,純粹是杞人憂天,是對自身能力不足擔憂的表現。但是,正是這句話,讓趙高有了繼續作惡的尚方寶劍,兩人狼狽為奸,開始了一場空前的剷除異己大行動。皇親國戚、功臣勳貴,逮捕的逮捕,殺頭的殺頭,株連無數,一時血雨腥風。其中,被殺的秦始皇的公子多達十二位,公主十位。對此,胡亥一點也不心痛,反而非常高興。

趙高蹬鼻子上天,胡亥一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隨著屠殺行為的升級,趙高的權勢越來越大,從而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遺憾的是,胡亥似乎天生愚鈍,根本沒有看清趙高這個人的本質,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自己看不清也不打緊,別人提醒了,依然執迷不悟。

當李斯發現趙高的卑鄙和惡毒之後,曾向胡亥報送奏章,歷數趙高罪狀,要求彈劾趙高。沒想到胡亥看了奏章搖頭說:“宦臣趙高,在宮多年,為人清廉強幹,上合朕意,下知世情,你就不要再懷疑他了。”這種智商和判斷力,如何能當得了皇上。

在這種情況下,發生趙高指鹿為馬的“雷人”故事,也就成為很自然的事情了。這個故事的發生,問題不在於趙高敢於這樣做,而是他為何這樣做。趙高為何一定要指鹿為馬呢?顯然不是因為他要當動物學家,要搞物種變異研究,個人看來,他是為了挑戰人生極限,同時也是再次確認胡亥的領導能力和工作水準。

胡亥不是後來的康熙,他沒有康熙對付鼇拜一樣的手腕和辦法。雖然他明明知道那不是馬,但他也必須承認是馬,因為他沒有糾正“糊塗”問題的能力。如果趙高碰到的是康熙,而不是胡亥,那麼,僅此一件事,他就死定了,而且死無葬身之地。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特別是一個領導人,手腕和能力非常重要。沒有能力,那就是個擺設,就是一個糊塗蛋。

相對于胡亥,趙高是有能力的,但那都是幹壞事的能力,不是正經八百的能力,如果他真有能力,當起義軍烽火四起時,他能夠帶兵打仗,擊敗對手,才算是能力,可是,他唯獨缺乏幹正事的能力。

明明已經死到臨頭,依然心存諸多僥倖

隨著形勢的發展,趙高越來越覺得有除掉胡亥,直接走上前臺的必要了,於是,他精心設計了一場宮廷政變。對此,胡亥竟然絲毫沒有察覺。在這場政變中,趙高給出的要求是胡亥“無條件”消失,胡亥最後卻想保住最低生活保障線。

那天夜裡,趙高明令閻樂殺進宮中,高喊抓小偷。御前侍衛被殺之後,胡亥直接面對閻樂的長劍。胡亥大聲質問:“宮中哪裡有小偷?抓什麼小偷?”閻樂回答:“你就是最大的小偷?”胡亥顫聲質問:“此話怎講?”閻樂指著他的鼻子說:“因為你篡奪了本該屬於公子扶蘇的皇位。”

胡亥還不明就裡:“誰讓你來的?”閻樂理直氣壯地告訴他:“丞相!”到這個時候,胡亥似乎才明白是怎麼個事情了。

胡亥說:“想必是丞相讓我讓出皇位,那好,我只願做個郡王,不當皇上了,可以嗎?”閻樂說:“不行!”“不許我為王,就做個萬戶侯吧?”閻樂還是說:“不行!”“只求丞相放我一條生路,與妻子做個普通百姓!”到這個時候了,胡亥還心存幻想,真是糊塗得可以。

閻樂最後說:“擺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條路:死亡!”胡亥終於明白了一切的一切,絕望地拔劍自刎。一個二十三歲的生命,當了三年皇帝之後,就這樣糊裡糊塗地一命嗚呼了。

秦二世胡亥:

原本姓“胡”叫“胡來”

這時候,我想到

那個威震四海、金城千里的秦始皇

試圖“萬世一系”

為什麼“二世而亡”?

後必有害,狐疑猶豫,必然後悔。願公子當機立斷,必會成功。”

趙高這番貌似替他考慮的話,說得胡亥有所動搖。“今大行未發,喪禮未終,怎能以此事,去求丞相?”趙高見狀,心中暗喜,那個高興勁,就別提了,當即表示,這事兒不用你操心,全包在我身上,並立即去找丞相李斯商議。

自此,胡亥算是上了趙高預謀好的奪權賊船。這是他的人生路上犯下的第一個致命錯誤。你想手中有權,幹一番事業,當然可以,但是,為什麼非要違背父命,幹搶班奪權的勾當呢?你想建立同盟,經營人生,當然也可以,可為何偏偏和趙高這樣的人成為合夥人呢?

編織罪名濫殺無辜,喪失做人底線

如果說胡亥和趙高密謀奪權,是他人生之路犯的第一大錯誤,那麼,在趙高的幫助下,羅織罪名,濫殺有功之臣和無辜,是他犯的第二大錯誤。這一錯誤,讓他喪失了做人的最基本要求。

趙高在胡亥默許之後,征得李斯的同意,藏匿了秦始皇的詔書,然後偽造了一封假遺書,派人送達本該繼承皇位的公子扶蘇。遺書上寫道:

朕巡視天下,壽寺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述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自裁!將軍蒙恬與扶蘇局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這樣一封胡說八道,顛倒黑白的遺書,出自胡亥、趙高、李斯的密謀。從中可以看出,此時的胡亥,早已把他所謂的不能“不義、不孝、不能”律條拋到九霄雲外。

面對這封假造的遺書,蒙恬曾勸公子扶蘇不要輕信,但扶蘇說:“父要子死,不得不死,況且父皇的脾氣,你我都是知道的,他決定了的事情,再請求也沒用的。”說完,拔劍自刎,熱血噴湧而出,一個本該繼承皇位的人,就這樣遭到弟弟的暗算。真是可悲可歎!

扶蘇的死訊傳到京城,胡亥不僅沒有任何愧疚之意和惻隱之心,反而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為初戰告捷感到慶倖。由此可見,那個時代,所謂兄弟情誼,比紙還薄。

隨後,胡亥和趙高用幾乎相同的手法,幹掉了另兩個對手和最大威脅,一個是蒙恬,一個是蒙毅,從而在邪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說胡亥和趙高設計謀害扶蘇、蒙恬和蒙毅,是出於奪取皇位的大局考慮,多少還殘存一點良知的話,隨後發生的事情,完全改變了殺人的性質,成為一種主動和自覺意識。

有一天,胡亥對趙高說:“朕即位後,大臣不服,諸公子想同我爭位,你看這事情怎麼辦呢?”其實,胡亥這番話,純粹是杞人憂天,是對自身能力不足擔憂的表現。但是,正是這句話,讓趙高有了繼續作惡的尚方寶劍,兩人狼狽為奸,開始了一場空前的剷除異己大行動。皇親國戚、功臣勳貴,逮捕的逮捕,殺頭的殺頭,株連無數,一時血雨腥風。其中,被殺的秦始皇的公子多達十二位,公主十位。對此,胡亥一點也不心痛,反而非常高興。

趙高蹬鼻子上天,胡亥一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隨著屠殺行為的升級,趙高的權勢越來越大,從而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遺憾的是,胡亥似乎天生愚鈍,根本沒有看清趙高這個人的本質,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自己看不清也不打緊,別人提醒了,依然執迷不悟。

當李斯發現趙高的卑鄙和惡毒之後,曾向胡亥報送奏章,歷數趙高罪狀,要求彈劾趙高。沒想到胡亥看了奏章搖頭說:“宦臣趙高,在宮多年,為人清廉強幹,上合朕意,下知世情,你就不要再懷疑他了。”這種智商和判斷力,如何能當得了皇上。

在這種情況下,發生趙高指鹿為馬的“雷人”故事,也就成為很自然的事情了。這個故事的發生,問題不在於趙高敢於這樣做,而是他為何這樣做。趙高為何一定要指鹿為馬呢?顯然不是因為他要當動物學家,要搞物種變異研究,個人看來,他是為了挑戰人生極限,同時也是再次確認胡亥的領導能力和工作水準。

胡亥不是後來的康熙,他沒有康熙對付鼇拜一樣的手腕和辦法。雖然他明明知道那不是馬,但他也必須承認是馬,因為他沒有糾正“糊塗”問題的能力。如果趙高碰到的是康熙,而不是胡亥,那麼,僅此一件事,他就死定了,而且死無葬身之地。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特別是一個領導人,手腕和能力非常重要。沒有能力,那就是個擺設,就是一個糊塗蛋。

相對于胡亥,趙高是有能力的,但那都是幹壞事的能力,不是正經八百的能力,如果他真有能力,當起義軍烽火四起時,他能夠帶兵打仗,擊敗對手,才算是能力,可是,他唯獨缺乏幹正事的能力。

明明已經死到臨頭,依然心存諸多僥倖

隨著形勢的發展,趙高越來越覺得有除掉胡亥,直接走上前臺的必要了,於是,他精心設計了一場宮廷政變。對此,胡亥竟然絲毫沒有察覺。在這場政變中,趙高給出的要求是胡亥“無條件”消失,胡亥最後卻想保住最低生活保障線。

那天夜裡,趙高明令閻樂殺進宮中,高喊抓小偷。御前侍衛被殺之後,胡亥直接面對閻樂的長劍。胡亥大聲質問:“宮中哪裡有小偷?抓什麼小偷?”閻樂回答:“你就是最大的小偷?”胡亥顫聲質問:“此話怎講?”閻樂指著他的鼻子說:“因為你篡奪了本該屬於公子扶蘇的皇位。”

胡亥還不明就裡:“誰讓你來的?”閻樂理直氣壯地告訴他:“丞相!”到這個時候,胡亥似乎才明白是怎麼個事情了。

胡亥說:“想必是丞相讓我讓出皇位,那好,我只願做個郡王,不當皇上了,可以嗎?”閻樂說:“不行!”“不許我為王,就做個萬戶侯吧?”閻樂還是說:“不行!”“只求丞相放我一條生路,與妻子做個普通百姓!”到這個時候了,胡亥還心存幻想,真是糊塗得可以。

閻樂最後說:“擺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條路:死亡!”胡亥終於明白了一切的一切,絕望地拔劍自刎。一個二十三歲的生命,當了三年皇帝之後,就這樣糊裡糊塗地一命嗚呼了。

秦二世胡亥:

原本姓“胡”叫“胡來”

這時候,我想到

那個威震四海、金城千里的秦始皇

試圖“萬世一系”

為什麼“二世而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