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兵仙”韓信:如果當年反了劉邦可三分天下或一統天下?(一)

一、窮困的早期生涯

西元前230年韓信出生在楚國的淮陰縣, 韓信是戰國時韓國貴族的後裔, 等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已經完全沒落了。

幼年的韓信和母親相依為命, 全靠母親艱難的維持生計, 他的父親估計這時候已經不在人世了。 由於韓信是以謀反罪名被殺害的, 官方資料刻意的淡化了這個大人物, 後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離韓信的時代也不出百年, 他還走訪過韓信的家鄉, 但是因為政治原因, 很多事情沒有收錄進《史記》, 極為可惜。 雖然家境貧寒, 韓母仍然注重對孩子的文化教育, 幼年的韓信聰明好學, 博覽群書, 相信他絕對喜歡讀《孫子兵法》之類的書籍。 有兩點可以斷定韓信早期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1、從韓信和劉邦、蕭何、李左車等人交談內容來看, 絕非大老粗和文盲的談話水準, 韓信的文化修養比較高。 2、韓信被軟禁後與張良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代兵法,
補訂了軍中律法, 同時自己也著有兵法, 這都必須有相當的文化根底才能做到。 全家的生活僅靠韓母一人, 由於操勞過度, 積勞成疾, 韓母在韓信青年時期就去世了。 即使家境極度貧寒, 韓信還是找了一塊風水很好的墓地埋葬了母親,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 幼年就遭受貧困煎熬的韓信內心是多麼渴望榮華富貴。 母親去世之後, 韓信的生活更加困難, 他沒有去學習諸如種地、做生意、當苦工的謀生手段, 顯然是不屑于做, 韓信堅信“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 “學得文武藝, 貨賣帝王家”這樣的信條。 除了看書之外, 韓信就是到處遊蕩, 尋找一切可以吃的東西, 這就難免會有小偷小摸的行為。 為了生活, 韓信只好到親戚朋友家去混飯吃,
天長日久, 大家都極度討厭這個滿口大道理, 卻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傢伙, 於是在母親去世後不久, 韓信終於成了全縣聞名的“二流子”。 下鄉南昌亭長見韓信談吐不俗, 與那些泥腿子格格不入, 似乎有點真才實學, 很好奇的交流了一下, 韓信於是就和亭長大談兵法與古今往事, 果然博得亭長的讚賞, 接著就蹬鼻子上臉去亭長家混飯吃, 亭長倒也喜歡和韓信這樣知識豐富、見識不凡的人聊天, 好在亭長比一般人家裡寬裕點, 也不在乎那幾頓飯。 誰料韓信天天去亭長家混飯, 一混就是幾個月, 亭長妻子再也無法忍受這個誇誇其談的傢伙, 一大早把飯燒好全家在床上吃完, 韓信去了之後, 就說已經吃過飯了,
韓信自然明白怎麼回事, 一怒之下與亭長絕交而去。 這下沒飯吃了, 韓信只好到城外釣魚, 寧可釣魚也不去做苦工, 除了懶惰之外, 只能說他清高了。 正好河邊有不少老大娘在漂洗絲絮, 一個老大娘見韓信餓的挺可憐, 就把自己帶的飯給他吃了, 一連吃了幾十天, 直到漂洗完畢。 韓信非常感激老大娘, 說:“以後我要是混發了, 必定要重謝大娘你”, 老大娘很生氣, 斥責他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 我只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 難道是希圖報答嗎?”這讓韓信無地自容。 韓信的榮譽感、虛榮心極強, 不知從哪弄來一把鐵劍, 天天挎著四處遊蕩, 他試圖在標榜自己與那些鄉野村夫不是一類人。 這一天他碰到一個屠戶, 屠戶取笑他說:“別看你個頭挺大,
還帶著寶劍, 其實是個膽小鬼, 你要是有種就拿劍砍我, 要是沒種就從我褲襠下鑽過去”, 韓信沒有混過社會, 讀書都讀的不通人情世故, 遇到這樣的事情不知道怎麼處理, 為了不把事情鬧大, 只好從那個屠戶褲襠下面鑽了過去, 這惹的大家一場哄笑, 都覺得果然沒有看錯, 韓信確實是一個膽小鬼, 這下韓信更是臭名遠揚。 要是項羽碰到這件事, 肯定會當場把那個屠戶砍死, 要是劉邦碰到這樣的事, 必然也是上去一頓老拳, 即使打不過也會叫上一幫子狐朋狗友打擊報復。 韓信除了具有那舉世無雙的軍事才能之外, 身上幾乎全是小缺點了。 由於生活過於困難, 周圍也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韓信的精神受到了極度的壓抑, 他渴望功名利祿,希望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大凡有點真才實學的知識份子,難免心高氣傲,憤世嫉俗,顯然韓信就是這樣的人,他還愛慕虛榮,性格懦弱,優柔寡斷,同時他社會經驗不足,不會為人處事,理想雖然遠大,目光卻很短淺。這些性格都是早期的生活困境造成的,恐怕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些性格中的缺點最後會要了他的命。在大家眼裡,韓信就是一個四處騙吃騙喝的傢伙,最大的本事就是誇誇其談,也就是一個紙上談兵、志大才疏的“二流子”而已。 韓信結婚了嗎?顯然沒有,誰願意把女兒嫁給一個連自己都養不活的“二流子”呢? 如果在太平盛世的話,韓信一定會淪落成乞丐,最後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凍死在破廟裡,成為大家教育孩子百無一用是書生,勤勞才能致富的典型例子。

二、兩度投軍

西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于大澤鄉,項梁、項羽起兵於會稽,劉邦起兵於沛。天下大亂,正是英雄輩出的時候,屬於韓信的時代終於來了。西元前208年, 項梁、項羽率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韓信加入了這支起義軍,這一年,韓信22歲。這些事情透露出一個極其重要的資訊。泥腿子陳勝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豪言壯語,更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老流氓劉邦見秦始皇巡遊發出“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感歎;二杆子青年項羽更是說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邁之語,即使是文弱書生的張良也敢聚集100多人起事。在造反這項膽量、技術含量都極高的事業中,他們個個爭前恐後,拉隊伍自己當起了老闆,唯獨韓信是投軍,自己沒有拉起隊伍。這說明韓信缺乏舍我其誰的一把手老闆的氣魄,他根本沒有想過要當老闆,自始至終把自己定位在一個打工仔的位置上,同時也說明了韓信缺乏一個領導人應有的影響力,不會拉攏人,社交能力、權謀都很差。看來只有給韓信一個舞臺,他才能發揮作用,讓他自己搭建舞臺,他是不行的。

投軍而不去建軍,是韓信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重大錯誤,打工仔的定位導致他始終處於寄人籬下的被動狀態,這是他領導能力不足和戰略眼光欠缺導致的,人生定位的錯誤是最致命的,即使能力再強,最終也是白忙一場,尤其是在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上,韓信後來為此將付出了慘重代價。此時韓信正確的路線是什麼呢?那就是學習張良,拉起一支遊擊隊,哪怕隊伍再小,也要自己當老闆,然後憑藉舉卓越的軍事才能,巧妙在各路強敵之間生存,逐漸擴大隊伍和底盤,最後與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可惜,韓信除了軍事才能一流,其他才能都很欠缺了。既然是打工, 必然要選擇一家名牌企業,項氏叔侄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後,牌子最響,當然要投靠他們,至於泥腿子陳勝、老流氓劉邦,韓信是絕對看不上眼的。 在項氏集團裡,韓信默默無聞,只是普通的小兵,項梁戰死後,項羽當了一把手,因為韓信個子高大,外表形象較好,還有些文化,就讓韓信當了郎中,也是就相當於領導警衛員,鞍前馬後伺候項羽的。這個小小的升遷讓韓信能近距離接觸項羽,不但對項羽的性格有了很深的認識,而且也給了韓信很多毛遂自薦的機會。當韓信屢屢向項羽提出自己的軍事建議時,想必項羽肯定是一臉的不屑,他一定在想:“我是名將之後,打仗也是超一流的,還用的著你這個毛頭小子指手畫腳嗎?你指揮過軍隊嗎?要知道打仗可不是耍嘴皮子,幾十年前的趙括可是你的榜樣啊!至於出謀劃策,我亞父范增可比你高明多了,讓你當警衛員已經是破格提拔,還有什麼不知足的?”當兩個心高氣傲、愛慕虛榮的年輕人碰到一起,那只能是相互較勁,互不買帳。這次提拔也可能有一個意外的好處,讓韓信避免在以後異常慘烈的巨鹿之戰中以一個普通士兵的身份戰死沙場,要是那樣的話我們就再也無法看到這位“兵仙”以後精彩的表演了。

西元前207年項羽與秦軍爆發了巨鹿之戰,通過九次大戰消滅了秦軍主力,同年12月,劉邦先項羽一步入關滅秦,這引起了項羽的極度不滿,不久雙方在鴻門宴上進行了第一次會面,作為警衛員的韓信一定目睹了全過程,對比項羽的狂妄自大和婦人之仁,劉邦張良的機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後項羽分封各路諸侯,劉邦被封漢王,前往漢中,天下暫時太平了。韓信尋思,項羽手下猛將如雲,自己在他這裡呆了三年也僅僅混了個警衛員,看來也不會有什麼前途,項羽極其自負,劉邦倒是有成就大事的樣子,乾脆跳槽到劉老闆那裡去吧,他那裡反倒是缺人。於是韓信離開項羽,前往漢中加入了劉邦的隊伍。最初韓信只是當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並沒有得到重視,這也難怪,一個敵對陣營過來的人,沒有任何突出表現,僅僅是會些文化,能混個小官已經比泥腿子強多了。韓信心灰意冷,自然怠忽職守,這是他性格中必然的成分。接著就是犯了罪,按照軍法,與同案犯十三個人準備一起處斬。韓信究竟犯了什麼罪?考慮到童年的異常艱苦經歷,以及此時管理著倉庫,很可能他犯下是的倒賣軍用物資,貪污受賄之類的罪,因為韓信從小就窮怕了,苦怕了,猛的有點小權利,就忍不住放縱自己。他並不是一個能控制住自己的人。其他十三人先被斬首,這也證明韓信很可能是案件主謀,首犯當然要留到最後處置。就在輪到自己的時候,韓信突然看到了正巧路過的夏侯嬰,他與劉邦是兒時的朋友,老關係、鐵哥們。韓信趕緊抓住這最後的機會,大呼:“劉老闆不是想得天下嗎?為什麼要斬壯士!”夏侯嬰覺得這個小官話語不同凡響,看他氣度不凡,就放了他,之後是一番交談,韓信趕緊展示了一下他那卓越的軍事理論才能,夏侯嬰很是欣賞,於是又把他推薦給了蕭何。必須說明的是,韓信這次可是在鬼門關上轉了一圈,之所以沒死,全是僥倖,要是夏侯嬰沒有路過,那麼誰也不知道被殺的人後來會成為“兵仙”,是劉邦奪取天下的決定性人物。從這件事看出來,作為打工仔的韓信並不會尋找展示自己的機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際關係處理的太差,他除了會鑽研專業的軍事技能,其他方面幾乎一無是處。在當了管理倉庫的小官後,應該可以借機靠攏後勤部長蕭何,轉而推薦自己,回過頭來說當初自己要是拉遊擊隊單幹,即使不成功(憑他那軍事才能不可能不成功),帶上隊伍投靠劉邦,也能混個軍官幹幹,能有很多接觸劉邦、張良、蕭何這些高層決策者的機會。在劉邦這裡不會推薦自己,這是韓信犯下的第二個嚴重錯誤,僅僅因為僥倖才沒有丟命,只能是走了狗屎運。事後來看,找蕭何推薦自己並不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同時蕭何看人是極准的。蕭何多次同韓信深入交談,也十分賞識他,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又推薦給劉邦。劉邦敷衍應付,不知道韓信除了耍嘴皮子還有什麼其他才能。這也難怪劉邦這麼做,僅僅憑藉一番談論就輕易任命一個從來沒有指揮過軍隊的年輕人做大將是極其草率的,是很不負責的,劉邦做的完全正確,趙括不就是前車之鑒嗎?更何況幾百年之後還有馬謖的例子。不過歷史就是這麼會戲弄人,偏偏劉邦這次看走了眼。雖然被蕭何極力推薦,但是韓信依然不得重用,熱臉貼在冷屁股上,空歡喜一場。到了這個時候,韓信恐怕只會埋怨項羽、劉邦不識貨,唯獨不好好反思自己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這些年來,賞識韓信的只有下鄉南昌亭長、夏侯嬰,真正瞭解韓信才能的卻只有蕭何,他知道韓信的分量有多重。當然以後還有個張良,他評價說:“漢王手下能獨當一面的只有韓信”。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後從長安前往南鄭,路上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也不辭而別,加入了逃跑隊伍,他要跑到哪裡去?估計是準備去其他幾個被封的王那裡,繼續推銷自己,隱居一輩子這不是韓信所甘心的,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才能。既然劉邦不重視自己,無法給劉老闆打工,自己寧可逃跑,也沒有想起再拉個隊伍單幹,這是韓信犯下的第三個錯誤。如果說第一次投軍因為閱歷不足,先給別人打工增加經驗,以後找機會單幹的話,也不失為一個說得過去的策略,那麼從項羽和劉邦這兩次逃走之後都沒有想到拉隊伍單幹,那怎麼都說不過去了。(明日待續)

他渴望功名利祿,希望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大凡有點真才實學的知識份子,難免心高氣傲,憤世嫉俗,顯然韓信就是這樣的人,他還愛慕虛榮,性格懦弱,優柔寡斷,同時他社會經驗不足,不會為人處事,理想雖然遠大,目光卻很短淺。這些性格都是早期的生活困境造成的,恐怕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些性格中的缺點最後會要了他的命。在大家眼裡,韓信就是一個四處騙吃騙喝的傢伙,最大的本事就是誇誇其談,也就是一個紙上談兵、志大才疏的“二流子”而已。 韓信結婚了嗎?顯然沒有,誰願意把女兒嫁給一個連自己都養不活的“二流子”呢? 如果在太平盛世的話,韓信一定會淪落成乞丐,最後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凍死在破廟裡,成為大家教育孩子百無一用是書生,勤勞才能致富的典型例子。

二、兩度投軍

西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于大澤鄉,項梁、項羽起兵於會稽,劉邦起兵於沛。天下大亂,正是英雄輩出的時候,屬於韓信的時代終於來了。西元前208年, 項梁、項羽率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韓信加入了這支起義軍,這一年,韓信22歲。這些事情透露出一個極其重要的資訊。泥腿子陳勝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豪言壯語,更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老流氓劉邦見秦始皇巡遊發出“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感歎;二杆子青年項羽更是說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邁之語,即使是文弱書生的張良也敢聚集100多人起事。在造反這項膽量、技術含量都極高的事業中,他們個個爭前恐後,拉隊伍自己當起了老闆,唯獨韓信是投軍,自己沒有拉起隊伍。這說明韓信缺乏舍我其誰的一把手老闆的氣魄,他根本沒有想過要當老闆,自始至終把自己定位在一個打工仔的位置上,同時也說明了韓信缺乏一個領導人應有的影響力,不會拉攏人,社交能力、權謀都很差。看來只有給韓信一個舞臺,他才能發揮作用,讓他自己搭建舞臺,他是不行的。

投軍而不去建軍,是韓信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重大錯誤,打工仔的定位導致他始終處於寄人籬下的被動狀態,這是他領導能力不足和戰略眼光欠缺導致的,人生定位的錯誤是最致命的,即使能力再強,最終也是白忙一場,尤其是在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上,韓信後來為此將付出了慘重代價。此時韓信正確的路線是什麼呢?那就是學習張良,拉起一支遊擊隊,哪怕隊伍再小,也要自己當老闆,然後憑藉舉卓越的軍事才能,巧妙在各路強敵之間生存,逐漸擴大隊伍和底盤,最後與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可惜,韓信除了軍事才能一流,其他才能都很欠缺了。既然是打工, 必然要選擇一家名牌企業,項氏叔侄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後,牌子最響,當然要投靠他們,至於泥腿子陳勝、老流氓劉邦,韓信是絕對看不上眼的。 在項氏集團裡,韓信默默無聞,只是普通的小兵,項梁戰死後,項羽當了一把手,因為韓信個子高大,外表形象較好,還有些文化,就讓韓信當了郎中,也是就相當於領導警衛員,鞍前馬後伺候項羽的。這個小小的升遷讓韓信能近距離接觸項羽,不但對項羽的性格有了很深的認識,而且也給了韓信很多毛遂自薦的機會。當韓信屢屢向項羽提出自己的軍事建議時,想必項羽肯定是一臉的不屑,他一定在想:“我是名將之後,打仗也是超一流的,還用的著你這個毛頭小子指手畫腳嗎?你指揮過軍隊嗎?要知道打仗可不是耍嘴皮子,幾十年前的趙括可是你的榜樣啊!至於出謀劃策,我亞父范增可比你高明多了,讓你當警衛員已經是破格提拔,還有什麼不知足的?”當兩個心高氣傲、愛慕虛榮的年輕人碰到一起,那只能是相互較勁,互不買帳。這次提拔也可能有一個意外的好處,讓韓信避免在以後異常慘烈的巨鹿之戰中以一個普通士兵的身份戰死沙場,要是那樣的話我們就再也無法看到這位“兵仙”以後精彩的表演了。

西元前207年項羽與秦軍爆發了巨鹿之戰,通過九次大戰消滅了秦軍主力,同年12月,劉邦先項羽一步入關滅秦,這引起了項羽的極度不滿,不久雙方在鴻門宴上進行了第一次會面,作為警衛員的韓信一定目睹了全過程,對比項羽的狂妄自大和婦人之仁,劉邦張良的機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後項羽分封各路諸侯,劉邦被封漢王,前往漢中,天下暫時太平了。韓信尋思,項羽手下猛將如雲,自己在他這裡呆了三年也僅僅混了個警衛員,看來也不會有什麼前途,項羽極其自負,劉邦倒是有成就大事的樣子,乾脆跳槽到劉老闆那裡去吧,他那裡反倒是缺人。於是韓信離開項羽,前往漢中加入了劉邦的隊伍。最初韓信只是當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並沒有得到重視,這也難怪,一個敵對陣營過來的人,沒有任何突出表現,僅僅是會些文化,能混個小官已經比泥腿子強多了。韓信心灰意冷,自然怠忽職守,這是他性格中必然的成分。接著就是犯了罪,按照軍法,與同案犯十三個人準備一起處斬。韓信究竟犯了什麼罪?考慮到童年的異常艱苦經歷,以及此時管理著倉庫,很可能他犯下是的倒賣軍用物資,貪污受賄之類的罪,因為韓信從小就窮怕了,苦怕了,猛的有點小權利,就忍不住放縱自己。他並不是一個能控制住自己的人。其他十三人先被斬首,這也證明韓信很可能是案件主謀,首犯當然要留到最後處置。就在輪到自己的時候,韓信突然看到了正巧路過的夏侯嬰,他與劉邦是兒時的朋友,老關係、鐵哥們。韓信趕緊抓住這最後的機會,大呼:“劉老闆不是想得天下嗎?為什麼要斬壯士!”夏侯嬰覺得這個小官話語不同凡響,看他氣度不凡,就放了他,之後是一番交談,韓信趕緊展示了一下他那卓越的軍事理論才能,夏侯嬰很是欣賞,於是又把他推薦給了蕭何。必須說明的是,韓信這次可是在鬼門關上轉了一圈,之所以沒死,全是僥倖,要是夏侯嬰沒有路過,那麼誰也不知道被殺的人後來會成為“兵仙”,是劉邦奪取天下的決定性人物。從這件事看出來,作為打工仔的韓信並不會尋找展示自己的機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際關係處理的太差,他除了會鑽研專業的軍事技能,其他方面幾乎一無是處。在當了管理倉庫的小官後,應該可以借機靠攏後勤部長蕭何,轉而推薦自己,回過頭來說當初自己要是拉遊擊隊單幹,即使不成功(憑他那軍事才能不可能不成功),帶上隊伍投靠劉邦,也能混個軍官幹幹,能有很多接觸劉邦、張良、蕭何這些高層決策者的機會。在劉邦這裡不會推薦自己,這是韓信犯下的第二個嚴重錯誤,僅僅因為僥倖才沒有丟命,只能是走了狗屎運。事後來看,找蕭何推薦自己並不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同時蕭何看人是極准的。蕭何多次同韓信深入交談,也十分賞識他,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又推薦給劉邦。劉邦敷衍應付,不知道韓信除了耍嘴皮子還有什麼其他才能。這也難怪劉邦這麼做,僅僅憑藉一番談論就輕易任命一個從來沒有指揮過軍隊的年輕人做大將是極其草率的,是很不負責的,劉邦做的完全正確,趙括不就是前車之鑒嗎?更何況幾百年之後還有馬謖的例子。不過歷史就是這麼會戲弄人,偏偏劉邦這次看走了眼。雖然被蕭何極力推薦,但是韓信依然不得重用,熱臉貼在冷屁股上,空歡喜一場。到了這個時候,韓信恐怕只會埋怨項羽、劉邦不識貨,唯獨不好好反思自己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這些年來,賞識韓信的只有下鄉南昌亭長、夏侯嬰,真正瞭解韓信才能的卻只有蕭何,他知道韓信的分量有多重。當然以後還有個張良,他評價說:“漢王手下能獨當一面的只有韓信”。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後從長安前往南鄭,路上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也不辭而別,加入了逃跑隊伍,他要跑到哪裡去?估計是準備去其他幾個被封的王那裡,繼續推銷自己,隱居一輩子這不是韓信所甘心的,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才能。既然劉邦不重視自己,無法給劉老闆打工,自己寧可逃跑,也沒有想起再拉個隊伍單幹,這是韓信犯下的第三個錯誤。如果說第一次投軍因為閱歷不足,先給別人打工增加經驗,以後找機會單幹的話,也不失為一個說得過去的策略,那麼從項羽和劉邦這兩次逃走之後都沒有想到拉隊伍單幹,那怎麼都說不過去了。(明日待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