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毛瑟槍是如何在民國時期流行開來的?

蝌蚪app,超有情趣的一對一視頻陪聊app,軍事迷都在玩

1932年底, 國民政府抗戰之前向德國毛瑟兵工廠批量訂購的駁殼槍。 標準的7.63毫米毛瑟手槍子彈。

國民政府訂購的此種駁殼槍是最早的一批。 中國國民政府從前一共有2個訂購商:德國毛瑟(正宗駁殼槍型)和西班牙阿斯特拉Astra(“旁開門”式駁殼槍型)。

國民政府抗戰之前向德國毛瑟兵工廠批量訂購的駁殼槍。 標準的7.63毫米毛瑟手槍子彈。

國民政府訂購的此種駁殼槍是最早的一批。 中國國民政府從前一共有2個訂購商:德國毛瑟(正宗駁殼槍型)和西班牙阿斯特拉Astra(“旁開門”式駁殼槍型), 由於西班牙仿製毛瑟的駁殼槍但價格較低。

毛瑟C96手槍, 知道的人可能並不多。 可一提起“駁殼槍”、“盒子炮”,

那幾乎家喻戶曉。

由於該槍槍套是木盒結構, 可以倒裝在握柄後作抵肩精確射擊, 加之該槍近距離射擊時威力巨大, 給對手心理和生理造成極大傷害, 因此有了“盒子炮”的名稱。 而“盒子”的英文譯音和“駁殼”又非常相似, 因此也得名“駁殼槍"。

(蝌蚪app,超有情趣的一對一視頻陪聊app,軍事迷都在玩,

應用市場可下載)

因此, 毛瑟C96不僅大量裝備國民黨正規軍和地方武裝, 中共敵後抗日武裝和特工部隊也都非常青睞。 實際上, 該手槍在中國一定程度上是被當成衝鋒槍在使用, 也成為在華德式武器中為數不多的“長壽將軍”,

一直使用至上世紀70年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