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南旅遊扶貧精准發力,鄉村旅遊助力村民致富

開發成旅遊驛站的白沙羅帥村。 蘇曉傑 攝

近日, 省旅遊委相關負責人一行來到扶貧聯繫點五指山市福關村開展扶貧日活動。

活動現場, 參與幫扶的分界洲景區、五指山曜陽度假養老公司與福關村簽訂結對幫扶合作意向書, 一場“扶貧招聘會”為貧困戶們帶去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以景區帶動就業, 只是我省推進旅遊精准扶貧的幾大模式之一。 2016年以來, 我省通過全域旅遊統籌推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深入挖掘貧困地區鄉村旅遊發展潛力, 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 開展貧困村“結對幫扶”等多項措施, 同時搭建貧困人口創業、就業平臺, 並引導消費促進農民增收和加強旅遊技能培訓力度等, 推進旅遊精准扶貧。 2016年, 我省旅遊行業共投入旅遊扶貧各項資金5.83億元, 實施旅遊扶貧開發項目113個。 全省通過從事旅遊相關工作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3438人脫貧,

貧困戶通過旅遊直接就業增加收入約1.8億元。

景區帶動, 提升扶貧效能

在扶貧日當天, 參與幫扶的分界洲景區採購部門上門現金收購福關村當地合作社飼養的一批山雞、鵝、豬等供景區自用。 五指山綠林(野山雞)合作社的負責人楊柳青開心地說:“分界洲島景區主動上門來收購合作社的農產品, 解決了我們的銷售難題, 有了銷路, 大家的積極性肯定會更高。 ”

該景區人力資源部還帶著8個一線服務部門、130多個基礎崗位的招聘意向, 主動降低招聘條件, 現場舉辦了“扶貧招聘會”。 村民們積極踴躍報名, 20多位元村民填寫了應聘表格。 該景區近期將組織應聘的村民進行集中面試、培訓。

20多年來, 海南南山文化旅遊區為周邊村莊累計安排扶貧資金3800多萬元,

安排200多名村民到景區就業, 幫扶200多名貧困大學生, 帶動南山周邊區域農家樂餐廳、鄉村酒店、農產品水果商店、遊客停車場、花卉苗圃等一批旅遊扶貧產業發展。 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在幫扶周邊村民的過程中, 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引領”, 在勞動用工方面優先考慮和安置當地村民, 並針對性地為甘什上村和甘什下村村民量身定制“半天務農 半天務工”的彈性工作模式, 説明村民實現家門口樂業……

投入資金大、參與時間長、涉及面廣、扶貧功能強, 我省旅遊景區已經成為全省旅遊扶貧的主力之一。

農旅結合, 發展產業助脫貧

借力“美麗資源”, 農旅融合成為我省鄉村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除了就業扶貧和產業扶貧, 通過挖掘特色地方文化資源扶貧成為五指山妙自然茶業有限公司的一大探索。 2013年, 該公司從雲南引進國家茶樹保護新品種“紫娟”種植在阿陀嶺紅山一帶, 目前已成功種植“紫娟”茶園300餘畝。 “公司+農戶+基地+茶科所”模式, 讓不少村民嘗到了甜頭。

“公司給我們發放種苗, 教種植技術, 採摘的茶葉還負責收購, 賺錢不用操心。 ”什會村村民王梅霞告訴記者, 這讓主要以種植稻穀、橡膠等農作物為生的村民們看到了掙錢的另一種方式。 今年, 紫鵑茶進入採摘高峰期, 每畝可採摘茶青400斤, 保底收入將達到4000元/畝。

以開發旅遊驛站而整村脫貧的“白沙羅帥村模式”、互聯網+旅遊扶貧的“瓊中什寒村模式”、新型城鎮化+旅遊扶貧的“瓊海會山鎮模式”……越來越多的鄉鎮在不斷創新旅遊扶貧模式。

按照《海南省旅遊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到2018年底通過重點扶持45個旅遊扶貧重點村和其他特色村鎮發展旅遊業, 帶動10萬以上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方案提出, 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和開展精准幫扶為主要路徑, 重點在深入挖掘貧困地區鄉村旅遊發展潛力, 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 促進鄉村旅遊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 有效帶動和促進群眾脫貧致富。

省旅遊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把鄉村旅遊納入全省旅遊規劃的同時, 通過將貧困地區的鄉村旅遊資源融合到精品旅遊線路中, 來提高當地的遊客到達率, 並以此來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提高貧困地區的勞動生產力,甚至借此深度開發當地旅遊資源,建設大規模的鄉村旅遊景點。

提高貧困地區的勞動生產力,甚至借此深度開發當地旅遊資源,建設大規模的鄉村旅遊景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