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實至名歸!山西高蹺走獸堪稱非遺一絕

高蹺走獸藝術是山西省稷山縣清河鎮陽城村廟會文化活動的一種漢族舞蹈形式。 它盛行于清朝雍正初年, 出現在規模盛大的廟會活動中,

經久不衰,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它是由兩人表演的連體高蹺, 將人與獸巧妙組合, 精心裝扮, 演繹一個個美麗的神話傳說, 這種罕見的漢族表演藝術僅存於運城稷山縣。

高蹺走獸由獸頭、獸身和表演人員組成, 表演時二人足踩高蹺同演騎獸狀,

演員負重荷, 按曲牌節拍行走。 輔助配樂由鑼鼓、花鼓等打擊樂器組成。 人及獸的造形奇特, 在鼓樂聲中列陣行進時, 氣勢宏偉, 十分壯觀。

由於兩人腳踩高蹺, 腰間裝飾一個巨大的野獸, 從外觀看像真人騎獸表演, 表演者披甲跨騎、氣勢威武雄壯,

擺弄各種姿勢, 活靈活現、引人入勝。

圖為即將出門走街串巷表演的高蹺走獸。

遊街串巷表演開始。

高蹺也叫“高蹺秧歌”,

是一種廣泛流傳於中國各地的漢族民間舞蹈, 因舞蹈時多為雙腳踩踏木蹺而得名。 圖為幾位高蹺表演者站著臨時休息。

圖為爺爺帶著孫女趕往表演現場。

圖為表演者抱著自家孩子拍照留念。

兩位背擱高蹺者裝束已好抓住籃筐臨時休息。

圖為表演者抱著自家孩子拍照留念。

兩位背擱高蹺者裝束已好抓住籃筐臨時休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