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一個由“鄉”升格為“地級市”的城市!

中國共有294個地級市, 其中河南有17個地級市。 位於豫北的地級市鶴壁, 是河南人口最少的地級市, 僅有163萬人。 鶴壁市成立於1957年, 由湯陰縣的鶴壁鄉等升格而成。 鶴壁市由鄉升格為地級市, 在全中國也是不多見的!

鶴壁市總面積2299平方公里, 是封神榜故事發生地, 商朝首都朝歌、周朝第一大諸侯國衛國都城朝歌、戰國七雄之趙國都城中牟均位於鶴壁市。

鶴壁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時期(西元前1238年-前1180年),

武丁大帝是商朝首都朝歌的奠基者。 周朝最大的諸侯國衛國的首都仍建在朝歌, 衛國第18代國君衛懿公嗜好鶴, 在宮廷朝歌西北等處養鶴, 鶴壁因“鶴棲南山峭壁”而得名。

戰國時期趙國遷都鶴壁中牟歷時39 年

春秋時期, 西元前510 年, 齊桓公在鶴壁西牟山側設中牟邑。 西元前425 年, 戰國七雄趙國遷都鶴壁中牟, 歷時39 年。 唐、宋、元時期, 鶴壁地域建置多有變化, 境內的黎陽、朝歌曾為郡、軍、府、州治所。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 鶴壁境內置浚縣、淇縣、湯陰縣(鶴壁屬之), 分屬大名府、衛輝府、彰德府。 清沿明制。

鶴壁

新中國成立後, 1957年3月26日, 國家建立鶴壁市, 下轄鶴壁、鹿樓、東頭、羅村、石門、施家溝、西頂7個鄉和東柴廠、西柴廠、西扒廠3個自然村, 市人民委員會駐鶴壁鄉的鶴壁集。 1961 年, 湯陰縣劃歸鶴壁市。 1986年, 浚縣、淇縣劃歸鶴壁市管轄。 截至目前, 鶴壁下轄浚縣、淇縣、淇濱區、山城區、鶴山區5個行政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