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最大冤案,雍正讓一個死人替活人背了一個天大的“黑鍋”

呂留良, 浙江崇德人, 生於1629年, 少年時代正好目睹了明亡清興的社會變遷, 從此以明末遺少自稱, 還曾散盡家財試圖反清複明, 但讓人不理解的是, 呂留良還參加了1659年的科舉考試, 但中了個秀才。 不過後來又多次參加考試始終未能中舉。 決心隱逸不仕, 開館收徒, 被人們尊稱為“東海夫子”, 深受當地士子的讚揚與崇拜。 晚年, 浙江官員幾次推舉呂留良參加博學鴻詞科, 他都拒絕了, 後來因實在推辭不掉, 就乾脆出家當了和尚, 于1683年去世, 年僅55歲。

曾靜是永興人, 是個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中舉的秀才, 只能選擇開館收徒, 曾靜是典型的鄉野腐儒, 滿腦子的儒家正統學說。 很早, 曾靜就對呂留良有了仰慕之心, 曾靜派他的徒弟去浙江拜訪呂家, 希望得到呂留良的遺著, 最終得其所願。 得到呂留良的手稿後, 曾靜閉門謝客, 在家反復閱讀研究這些書稿,

天長日久, 曾靜就難免有了“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想法, 他與自己的徒弟商量, 最終決定造反。 “秀才造反, 三年不成”, 曾靜就想到了忠烈之後的岳鐘琪。

雍正六年, 轎夫們抬著一頂綠呢轎子朝總督衙門走去, 轎子上坐的正是大清三等公爵、參贊軍機大臣、陝甘總督岳鐘琪。 眼看岳鐘琪的轎子就要進了總督衙門, 等候在衙門口的曾靜從一旁突然躥到轎子前, 手捧一封書信高聲喊叫, 說有重要的書信要遞交給岳大人。 官兵們一下就把這個中年男子給按到在地, 只見曾靜還是高聲吆喝著要見岳大人, 岳鐘琪命人將書信拿來, 並命人把曾靜帶回衙門看管起來。

曾靜信中寫到:滿族人是蠻夷, 不足以統治中華, 而雍正皇帝殘暴不仁,

並列出了雍正皇帝種種惡性, 對岳鐘琪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岳鐘琪看完這封信後, 心情萬分複雜。 自己本來這個總督就當的戰戰兢兢, 生怕皇帝哪天不高興就給自己免了。 哪還容得下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發生, 這事處理稍有不當, 就會落得大逆不道的株連之罪。 岳鐘琪當機立斷, 連夜起草書信密奏雍正, 另一方面對曾靜嚴刑拷問, 誓要此事查的水落石出。

雍正皇帝得聞此事, 囑咐岳鐘琪迅速抓獲相關犯人, 並將他們押送往北京, 雍正要親自審問曾靜等人。

曾靜和他的徒弟被壓送至北京, 雍正不惜萬乘之尊、要和這些腐儒舌戰一番。 到了京城, 曾靜見事情敗露, 立刻像雍正皇帝交代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有問必答, 態度誠懇, 涕淚橫流, 其實就是避重就輕, 將所有的失足都推到了早已死了幾十年的呂留良身上。 還交代了另一撥人出來, 被發配到邊疆的胤禟、胤稷的下人們, 在流放過程中到處宣講雍正的種種不是, 這才使自己誤信以為真。

也許是曾靜的態度讓雍正皇帝感到滿意,

雍正免除了曾靜的死罪, 並決定將曾靜謀反案的全部材料整理成書籍, 讓曾靜和他的徒弟們到民間去宣揚皇上的仁德, 這就是後來的《大義覺迷錄》。

隨後雍正對曾靜謀反案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判決——雍正認定呂留良才是幕後元兇, 他的著作迷惑了人心, 顛倒了黑白, 他才是罪魁禍首。

1730年,雍正時期最殘酷的一次“文字獄”,呂留良一案,死難者達到100多人,呂留良和他的長子呂葆中雖然已死,仍被開棺戮屍,梟首示眾,次子呂毅中被斬首,孫輩男女全部被發配到關外甯古塔當奴隸,呂留良所著的文集、詩集也全部被焚燒,此案還株連甚廣,呂留良的學生嚴鴻逵被淩遲處死,其他呂氏門生或斬首、或發配充軍,或杖責,下場都非常淒慘。

而曾靜,也許是他的態度讓雍正皇帝感到滿意,雍正免除了曾靜的死罪,並決定將曾靜謀反案的全部材料整理成書籍,讓曾靜和他的徒弟們去宣揚皇上的仁德的艱巨任務,這就是後來曾靜等人所著的《大義覺迷錄》。

然而《大義覺迷錄》有著明顯的“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本來就是捕風捉影的事,卻被編著成了書籍在民間傳閱,很多清宮秘聞都是從這本書中而來。

雍正死後,乾隆皇帝登基43天后,可迅速否認了其父雍正的做法,將曾靜和他的徒弟淩遲處死,並將《大義覺迷錄》定位禁書,全部收繳銷毀。直到清末,《大義覺迷錄》才又重見天日。

1730年,雍正時期最殘酷的一次“文字獄”,呂留良一案,死難者達到100多人,呂留良和他的長子呂葆中雖然已死,仍被開棺戮屍,梟首示眾,次子呂毅中被斬首,孫輩男女全部被發配到關外甯古塔當奴隸,呂留良所著的文集、詩集也全部被焚燒,此案還株連甚廣,呂留良的學生嚴鴻逵被淩遲處死,其他呂氏門生或斬首、或發配充軍,或杖責,下場都非常淒慘。

而曾靜,也許是他的態度讓雍正皇帝感到滿意,雍正免除了曾靜的死罪,並決定將曾靜謀反案的全部材料整理成書籍,讓曾靜和他的徒弟們去宣揚皇上的仁德的艱巨任務,這就是後來曾靜等人所著的《大義覺迷錄》。

然而《大義覺迷錄》有著明顯的“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本來就是捕風捉影的事,卻被編著成了書籍在民間傳閱,很多清宮秘聞都是從這本書中而來。

雍正死後,乾隆皇帝登基43天后,可迅速否認了其父雍正的做法,將曾靜和他的徒弟淩遲處死,並將《大義覺迷錄》定位禁書,全部收繳銷毀。直到清末,《大義覺迷錄》才又重見天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