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梁啟超來應聘教育總長、財政總長、司法總長,你是老闆給哪個?

(第133集)

袁世凱任總統期間, 內閣總理跟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 幾乎沒一個幹得久。 這也許是老袁樂見的, 因為內閣亂, 搞不起來內閣制, 只能搞總統制, 他才方便獨斷專行。 那些匆匆而過的總理中, 最慘的一個大概是趙秉鈞, 把命都整沒了。 那麼, 需要一個新總理新內閣, 這個內閣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名流內閣”。

內閣各部總長, 幾乎都是全國知名人士:

袁世凱素描

總理:熊希齡

財政總長:熊希齡兼

陸軍總長:段祺瑞

海軍總長:劉冠雄

外交總長:孫寶琦

交通總長:周自齊

內務總長:朱啟鈐

司法總長:梁啟超

教育總長:汪大夑

農商總長:張謇

前面的人也許不是那麼熟悉, 但最後幾人估計大多數人知道,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梁啟超——難道你不覺得“專業”不對口?更重要的是, 他哪裡想做什麼司法總長!

如果你做主, 會把梁啟超安排到哪個部?

梁啟超素描

大多數人的答案可能是教育總長。 有意思的是, 梁啟超主觀上不想幹教育總長, 客觀上幹的也不是教育總長, 那麼他最想做哪個部的總長呢?答案出人意料——財政總長!看來, 實惠的部誰都想去, 梁啟超也不能免俗。

他沒做成財政總長是誰不答應?這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各部部長人選,

總統拍板還是總理說了算?

理論上, 總理由總統提名, 各部總長由總理提名。 但實際上, 袁世凱對部長人選干預很深, 總理熊希齡的許可權被壓縮到可憐的地步。

內閣一共9個部, 袁世凱對其中6個部說了算:財政、陸軍、海軍、外交、內政、交通。 剩下3個“冷衙門”才是熊希齡說了算:教育、司法、農商。 這三個部有多冷?熊希齡曾邀請楊度出任教育總長, 對方說了這麼一句:“我是幫忙不幫閒!”

汪大夑

值得玩味的是, 梁啟超最後做司法總長, 既不是袁世凱的意思, 也不是熊希齡的意思, 而是另一個人的意思——汪大夑。 熊希齡邀請汪大夑出任教育總長, 對方提出一個要求, 必須與梁啟超和張謇一起入閣, 也就是說, 三個人要麼都去, 要麼都不去。 最後, 三個人一起做了最冷門三個部的總長。

熊希齡內閣仍逃不脫短命的“命”, 1913年9月11日組閣到1914年2月12日倒臺, 不到半年。 袁世凱對內閣的態度還是一如既往2個字——利用。 趙秉鈞死後, 有梁啟超之類名流把內閣撐起來, 讓外界看到他袁世凱的支持度有多高,

同時利用梁啟超等組織的進步黨把自己選舉為正式大總統, 身份合法化, 把“臨時”兩個字徹底丟掉。

有個說法, 袁世凱是個半新半舊、亦新亦舊、可新可舊的人物。 以前鄙人也相信此說, 但現在更傾向於認為:袁世凱骨子裡是個舊式官僚, 新派作風只是門面和表像。 換句話說, 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者, 懂得如何利用新事物, 偽裝新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