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第一個到五臺山的皇帝究竟是誰?

孝文帝(467—499), 姓拓跋氏, 名宏, 鮮卑族。 後改姓元, 故又名元宏。 西元471年—499年在位。 因其在位時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諸如遷都洛陽、實行均田制、仿漢族改姓、實行漢族的文化等,

使孝文帝在歷史上留下改革家的大名。 另外, 孝文帝篤信佛教, 大力扶持五臺山, 所以成了第一個巡幸五臺山的皇帝。

佛光寺創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471一499)

南北朝時期, 五臺山佛教的發展出現第一個高潮。 北魏孝文帝對靈鷲寺進行規模較大的擴建,

並在周圍興建了善經院、真容院等十二個寺院。 據清《五台縣誌》載, 孝文帝曾到驢夷縣(今五台縣)佛光山造“佛光寺”, 還“登臨西台”。 宋代高僧延一所著《廣清涼傳》卷上說, 孝文帝“曾至五臺山避暑, 往復宿此”北台;又遊行於中台, 上置“小石浮圖”;還于清涼穀建清涼寺, 又見中台東南30餘裡的“小峰, 頂平無林木, 巋然高顯, 類西域之靈峰……謂之化文殊台”, “爰發聖心”, 造花園寺, 即今台懷鎮顯通寺, 為五臺山最大的寺廟;還于寺前“種華園地二頃, 夏中發豔, 狀同鋪錦, 光彩晃耀, 亂人心目”, 並環繞靈峰“置十二院”, 大大促進了五臺山寺廟的擴建和佛教的興盛。

清涼寺創建于北魏孝文帝延興二年(472年)

從史料記載看, 北魏孝文帝確實到過五臺山。 有些史籍由此還附會出許多神話故事來。 《佛祖歷代通載》卷七載:“魏之始祖神元皇帝避暑五臺山, 有梵僧來乞坐具地。 帝然之, 遂敷坐具於是。 頭出星辰, 尾搖日月, 方圓五百里, 皆屬聖地, 乃文殊化身也。 ”這裡所說的“魏之始祖神元皇帝”即被稱作拓跋鮮卑之始祖的神元皇帝拓跋力微,

乃漢魏之際人。 此時五臺山之名還未叫出, 更無梵僧至此, 所以只能是一個神話傳說。

北魏孝文帝時擴建花園寺(即今的顯通寺)

因此, 到明代高僧鎮澄編著《清涼山志》時, 便巧妙地將此神話移接在北魏孝文帝名下,

使之充滿了神秘色彩。 該書卷二《五峰靈跡》憨山條下雲:“《古傳》雲, 昔有梵僧, 從魏孝文帝乞一臥具地, 帝許之。 僧展臥具, 覆五百里。 帝知其神, 駭之, 趿然隨後。 帝曰:‘爾憨耶?’山乃止, 故以為名。 ”這是不足信的。 在西台頂留有“魏文人馬跡”遺跡, 相傳就是北魏孝文帝幸台時所留, 倒有幾分可信之處。

金元之際的一代文宗元好問, 在《臺山雜詠十六首》中說:“一國春風帝子家”, “山上離宮魏故基”, 表達了他對故鄉和遠祖的懷念, 想必五臺山離北魏首都大同不遠, 孝文帝巡幸一番不是什麼不可的事。 此後, 魏都遷往洛陽, 遠離了五臺山, 再想巡台便不那麼容易, 北魏再也沒有第二個巡幸五臺山的皇帝了。

公主寺原是北魏孝文帝第四公主所創建

在今山西省繁峙縣杏園鄉公主村南有一座公主寺,坐北向南,占地4200平方米,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的建立有一段故事:北魏孝文帝崇信佛法,他的第四個女兒誠信公主受其影響,也對佛教情有獨鍾,後毅然到五臺山出家,皈依佛門,因而建立起來的寺廟稱公主寺。

公主寺原是北魏孝文帝第四公主所創建

在今山西省繁峙縣杏園鄉公主村南有一座公主寺,坐北向南,占地4200平方米,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的建立有一段故事:北魏孝文帝崇信佛法,他的第四個女兒誠信公主受其影響,也對佛教情有獨鍾,後毅然到五臺山出家,皈依佛門,因而建立起來的寺廟稱公主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