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廣東有一座天上的“仙宮”,媲美“人間天堂”

說起原來, 很多人不由自主地便會想起“人間天堂”蘇杭來。 但又有人是否知道, 嶺南的園林在中國近代同樣是非常出名的, 其中廣東的“四大名園”, 每一座都足矣媲美蘇州園林。 而四座園林, 分別是佛山市的清暉園和梁園, 東莞市的可園, 番禺市的余蔭山房。

其中的可園, 則被稱為“天上仙宮”。

其實叫做“可園”的, 不僅僅廣東有, 北京, 蘇州也有。 和他們相比, 東莞的可園體積較小, 但是東莞可園的名字卻非常大, 早在清代已經是聞名全國, 可見其園林的價值確實非同一般。

可園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 也就是1850年, 足足花了14年才建成。 主人叫張敬修, 東莞人, 靠捐錢謀得了一個朝廷的官, 後因被免職, 才得以還鄉建了“可園”。 至於“可園”名字的由來, 據說是當年主人建好園林後起的名字是“意園”, 表示很滿意這座園林的意思。 園林竣工後張敬修廣邀名人紳士親朋好友大擺宴席,

之後張敬修送這幫文人雅士出大門, 隨口徵求大家對“意園”的看法。 結果眾人竟然都說:可以可以……

可園的面積大概2200多平方米, 然而就在這狹小的空間裡, 竟然有一座樓、三座橋、五亭五池、六閣六台、十五間房, 以及十九個各式風格的客廳。

其名稱也多以“可”字來命名, 如可樓、可軒、可堂、可洲等。 整個可園的建築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磚結構, 地面大多採用東莞地區特有的褐紅磚階, 再輔助於花台、花徑、假山等, 中國古代造園的精華, 都能在可園裡尋覓得到。

其中的“一座樓”名字叫“可樓”, 高17.5米,

可以沿著石階登上頂樓的邀山閣。 閣樓上四面明窗, 飛簷展翅, 憑窗可眺東江之景色。 據說可園內的可洲原先與東江相通, 這樣有客人乘船來的話可以坐小舟直達可園。

可惜如今的“可樓”雖然依舊美麗, 而且對遊客開放, 但是其周邊大多建有更高的建築物, 站在邀山閣上, 再也見不到昔日一望無際的風景, 美麗的東江, 也被掩映於樓房之間。

可園的價值, 除了園林本身之外, 還在於其內的眾多藝術品。 園林主人張敬修擅長的是金石書畫、琴棋詩賦, 可園的許多地方都留有張敬修的墨寶, 其書法的特點, 往往是一氣呵成、一筆寫就。 另外, 可園的建築設計, 也顯得處處文風雅意。 居然可園內曾經有一把出自唐代的古琴, 名叫“綠琦”, 專門收藏它的樓便叫做“綠琦樓”。 現在人們去可園遊玩, 還能遇到工作人員在樓內演奏古琴曲。

讓可園的名聲聞名全國的, 是清代嶺南畫派的創始人居巢和居廉。 兩位畫家在可園生活了二十年, 在這裡他們研習畫法, 創造性的用撞粉、撞水的方式來畫花鳥, 成就為嶺南畫派的開山鼻祖,並于可園內傳授弟子,使得可園成為一代名匠的發源地,如果要寫一本嶺南畫派的歷史,可園便是它的起點。

建成已經一百五十多年的可園,如果已經成為了市民公園,雖然可園的古建築群依舊需要收費進入,但與可園相連的市民公園,卻是對遊客免費開放,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市民、遊客,駐足於可園公園內,眺望那不再是東莞地標的邀山閣,眺望那一窪的可洲,也許有一隻黑天鵝,會從碧綠的池水間遊過。

趁著週末,帶上一家老少,來到可園參觀,感受一下美輪美奐的嶺南園林以及嶺南藝術,不失為一件賞心樂事!關注“週末度假指南”的頭條號,讓我們週末一起去放鬆自我吧!

成就為嶺南畫派的開山鼻祖,並于可園內傳授弟子,使得可園成為一代名匠的發源地,如果要寫一本嶺南畫派的歷史,可園便是它的起點。

建成已經一百五十多年的可園,如果已經成為了市民公園,雖然可園的古建築群依舊需要收費進入,但與可園相連的市民公園,卻是對遊客免費開放,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市民、遊客,駐足於可園公園內,眺望那不再是東莞地標的邀山閣,眺望那一窪的可洲,也許有一隻黑天鵝,會從碧綠的池水間遊過。

趁著週末,帶上一家老少,來到可園參觀,感受一下美輪美奐的嶺南園林以及嶺南藝術,不失為一件賞心樂事!關注“週末度假指南”的頭條號,讓我們週末一起去放鬆自我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