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士兵攻城明知必死為何勇往直前?原因無非這三點

大家都知道, 戰爭是十分殘酷的, 每一次戰爭都是人類的浩劫。 無論是古代戰爭還是現代戰爭, 一旦開戰, 往往生靈塗炭, 死傷無數, 比我們平時在影視劇看到的戰爭場景要血腥得多。 一些在戰爭中倖存的人, 即使在晚年也不願意去回憶當年戰爭的鏡頭, 這可能是他們一生的痛處, 有多少英雄好漢在自己的壯年就戰死沙場, 再也回不到故鄉, 見不到妻子孩兒。 所以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 誰都不願經歷戰爭, 尤其是在軍事武器空前發達的現代社會, 一旦發生戰爭, 死傷更將不計其數。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古代戰爭中一個特別奇怪但又讓人感覺好奇的現象。 那就是為什麼在古代的攻城戰中, 第一排士兵明知自己必死無疑, 仍要義無反顧的沖上前去呢?我們平時看的影視劇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鏡頭, 兩軍交戰, 兩邊的弓箭和槍炮都是對準第一排士兵的。

那麼這些士兵為何明知自己必死, 還要不顧自己的生命沖向前去呢?無非這三個原因:

第一、受將軍的感染。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 將熊熊一窩。 所以在戰爭中有一個優秀的將領是十分重要的。 一個將領的性格往往能影響一隻軍隊的性格。

在戰爭開始時, 將領要率隊帶頭衝鋒, 就像李雲龍一樣, 這種將領無論什麼戰役, 都要帶頭衝鋒。 有了這樣的將領, 士兵就算再怕死, 也會被將領的這種精神所感染, 即使前方刀山火海, 也會勇往直前, 展現亮劍精神。 但是如果一個軍隊的將領比較窩囊, 膽子甚至還沒有士兵大, 那麼這樣的軍隊必敗無疑。 就像明朝建文帝派大將李景隆率五十萬大軍討伐燕王朱棣, 然後由於李景隆膽子太小, 且軍事能力不足, 待到兩軍交戰之時, 竟臨陣逃脫, 丟下五十萬大軍。 這些士兵群龍無首, 一盤散沙, 很快便被燕王擊敗收編。

第二、督戰隊在後方督戰。 古代戰爭中, 軍隊在打仗時都會有一個督戰隊, 目的就是斬殺一些敢臨陣脫逃往後跑的士兵, 一旦抓到, 立即斬殺, 毫不留情, 這也是一隻軍隊必須有的紀律。 所以這些士兵尤其是第一排的士兵明知道自己可能一去不歸, 但也沒啥辦法, 要是退縮後面有督戰隊拿著刀在後面等著呢, 要是看到哪個士兵拿著武器往後跑, 絕對不會留情。

所以相比誓死一搏, 逃跑似乎死得更快。 慢慢地, 軍隊裡就形成了這樣一個理念:往前衝鋒死亡率80%, 逃跑死亡率100%, 而且還會連累自己的家人, 使自己的家人蒙羞且得不到撫恤金。

第三、第一個登城者重重有賞, 這對於普通士兵來說誘惑力是巨大的。 對於古代士兵來說, 參軍無非是為了吃軍糧,拿軍餉和在軍隊裡有所作為。所以古代統治者們為了激勵士兵在戰爭中勇猛殺敵,對第一個登上敵軍城樓的士兵,往往會對其賞賜,加官進爵,享受榮華富貴。比如秦朝著名的商鞅變法,其中就專門有對有軍功的士兵的規定。只要士兵在戰爭中獲得軍功,可根據軍功的大小對士兵進行相應的獎勵,獲得爵位和封地。這對普通士兵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儘管前方九死一生,也會勇往直前,奮勇殺敵!因此當時的秦朝軍隊十分勇猛,在戰場上戰無不勝。

參軍無非是為了吃軍糧,拿軍餉和在軍隊裡有所作為。所以古代統治者們為了激勵士兵在戰爭中勇猛殺敵,對第一個登上敵軍城樓的士兵,往往會對其賞賜,加官進爵,享受榮華富貴。比如秦朝著名的商鞅變法,其中就專門有對有軍功的士兵的規定。只要士兵在戰爭中獲得軍功,可根據軍功的大小對士兵進行相應的獎勵,獲得爵位和封地。這對普通士兵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儘管前方九死一生,也會勇往直前,奮勇殺敵!因此當時的秦朝軍隊十分勇猛,在戰場上戰無不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