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建設雄安新區,不能再有治汙不作為

■ 社論

要打造優美生態環境的雄安新區, 必須要改變一些基層政府環保不作為的狀態, 改變基層政府行為方式, 加強京津冀協同治汙力度。

據中新社報導, 環境保護部最新通報顯示, 截至目前, 天津、唐山、廊坊、濮陽、安陽市已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 督查發現, 部分城市基層政府部門不作為;重型柴油車和油品超標情況嚴重;企業治理設施不完備問題普遍。

值得一提的是, 保定此次也被點名。 而近幾日被熱議的雄安新區, 正是在保定境內。

保定市滿城區新建醫院建設項目有近1萬平方米場地, 現場揚塵污染嚴重,

滿城區住建局書面回饋僅有900平方米場地存在揚塵問題, 與實際情況相差10倍。

另外, 督查中也通報雄安新區中雄縣的鑄造、塑膠、印刷等小企業群環保裝備水準低, 污染治理設施簡陋, 基本不能達到污染物排放標準。

這些問題, 凸顯出雄安新區未來面臨的環保壓力。

據報導, 新設立的雄安新區的重點任務之一, 就是“打造優美生態環境, 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 按照定位, 雄安新區未來將集聚大量的產業、人口, 要是京津冀一些基層政府還是這樣不作為, 雄安新區豈不比北京更容易受到污染?

建設雄安新區, 必須要加大京津冀協同治汙的力度, 推動地方政府, 尤其是基層政府行為方式的根本改變。

基層之所以會工作怠惰, 甚至助紂為虐, 原因還是環保的壓力傳導不到位, 由上到下一層一層衰減, 以至於到了最基層, 基本淪為環境監管的真空, 大量環境違法得以滋生。

而之所以環保壓力傳導不到位, 首先源於認識的不到位。 一些官員仍然將環保當成一句時髦口號, 內心並不真正認同。 此前中央督查組在督查廣西時就直言——廣西一些領導同志對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盲目樂觀情緒, 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艱巨性和敏感性認識不足。 官員缺乏動力, 其工作態度自然是被動的, 面對上級的消極, 基層又怎麼可能主動積極?

環保壓力傳導的不到位, 還在於制度的缺失。 包括, 有的地方應急減排措施缺乏量化考核,

使得基層環境治理無章可循;有的地方官員考核換湯不換藥, 依然重經濟, 輕環境;有的地方環境問責形同虛設, “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總是流於空言。

認識的不到位、制度的缺失, 共同導致基層政府部門治汙行為有偏差。

大氣污染的防治, 越到基層, 越是問題叢生, 也正因如此, 打破污染治理的“最後一公里”, 正在成為共識。 而要打通治汙“最後一公里”, 必須改善治汙壓力傳導機制, 遏制基層政府部門的不作為、亂作為, 改變地方政府的行為方式。

要打造優美生態環境的雄安新區, 必須要改變一些基層政府環保不作為的狀態, 改變基層政府行為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