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假作真時真亦假——《紅樓夢》這句詩與明朝朱三太子有關?

《紅樓夢》太虛幻境的楹聯:“假作真時真亦假”, 據考證, 這句詩很可能與清初“朱三太子”有關。

蔡元培先生《石頭記索隱》開篇即寫道:“書中紅字多影朱字。 朱者明也, 漢也”, 來印證曹雪芹具有懷念明朝的傾向。

而用“假作真時真亦假”來形容“朱三太子”最恰當不過了。

明朝滅亡時, 崇禎皇帝還有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煥。

太子當時15歲, 永王、定王才12歲。

崇禎留給他們最後的話是“混跡民間, 見老者稱之曰翁, 壯者稱之曰伯叔, 幸而不死, 為父母報仇。 ”

然而, 他們三人都沒能逃出京城, 太子被李自成封為宋王, 後再戰亂中不知所終。

永王、定王也在亂軍之中不知去向。

南明王朝先後有弘光、隆武、魯監國、紹武、永曆等幾個小朝廷, 也沒有人再關注這幾位皇子的下落。

直到1661年永曆帝被吳三桂在昆明用弓弦勒死, 民間突然出現一個傳說——朱三太子永王朱慈煥還活著!

這就給了反清複明的人們希望。

隨即, 陝西漢中、福建漳州、河南柘城、湖南武岡、江蘇太倉等地紛紛有人打著“大明崇禎皇帝三太子”的旗幟, 讓清朝無比頭疼。

最嚴重的一次是康熙十二年十二月, 吳三桂在雲南起兵, “朱三太子”在北京起事回應, 建年號廣德, 號其徒為“中興官兵”, 用白布裹頭, 為崇禎皇帝戴孝, 身上卻披著紅布, 代表大明的火德, 聚集了數百人, 試圖進攻皇宮, 雖然被重兵挫敗, 但首領到7年後才被抓獲, 經審訊, 此人名叫楊起隆, 假冒“朱三太子”的名義。

甚至26年之後, 康熙南巡, 還有個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自稱“朱三太子”, 在浙江太湖聚集了一群人, 密謀劫持康熙, 後來因為發炮失靈, 才沒成功。

康熙對此非常惱火, 在明孝陵發下命令:“要是真有朱三太子等明朝後裔, 我願意給他世襲的爵位, 速速來朝廷報名吧。 ”

結果幾年之內一個人都沒有來。

康熙得意地說, “看吧, 明朝滅亡這麼久了, 已經沒有真的明朝後裔了吧。 ”

誰知道, 幾年之後的康熙四十七年, 真正的“朱三太子”永王朱慈煥在山東汶上縣被抓獲。

他其實在出宮之後就一直藏在民間, 改名王士元, 跑到浙江余姚, 娶了老婆, 生了六兒三女, 過著教書先生的平靜生活。

後來, 因為浙江太湖有人借他名義謀反, 他害怕了, 就拖家帶口跑到山東, 沒想到被人識破。

主要原因是他一不小心給孫子們取名字, 還是按朱元璋定的“金木水火土”偏旁取名。

被抓到北京後, 刑部找了一群明朝老太監來辨認, 都說不認識——

廢話, 當年才12歲的小孩, 現在都七八十歲了, 當然不認識了……

於是, 刑部就斷定這是假冒前明皇族, 淩遲處死。

真是, “假作真時真亦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