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節日快樂丨全球父母教育智慧,你GET到了嗎?

真正的女王,

是懂得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孩子就像是一面鏡子,

照出父母最真實的樣子。

教育孩子的過程,

其實也是一個教育自己的過程。

這一路, 需要耐心, 更需要智慧。

不如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

一起去看看全球父母

都有些什麼不一樣的教育智慧?

又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呢?

美式教育

1.創造力教育

美國父母非常贊成在孩子小的時候參與家務勞動、社會實踐、戶外運動等。

孩子們從小就樂於獨立探索學習, 並在這個過程中會收穫樂趣。 父母善於引導他們用快樂的方法去增加知識儲備, 並將這些知識變成生活的智慧。 對於他們來說, 學習、積累、實踐是一個主動而連續的過程。 通過這些活動, 孩子的創造力、判斷力、與人相處的能力都會得到很大提升。

美國父母會教育孩子平等地看待人與事物, 尊重每一個獨立的個體。 這種平等性和自由開放度, 會讓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使父母與孩子之間保持友好正向的連接感並充滿愛, 當父母想教導孩子時, 孩子會非常容易接納。

2.財商教育

美國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定期給他們零花錢, 並幫他們理財、記帳, 讓他們對金錢有真切的體驗,

根據孩子的年齡及日常所需逐漸增加零花錢數量。 在這個過程中, 孩子學會了獨立使用金錢, 為自己的財務做主, 怎樣高效合理地買到性價比最高的東西。 當他們的零花錢不夠時, 會主動要求為父母、社區、學校付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來換取。

GO Dutch(AA制)是美國家庭非常多見的相處模式, 不僅夫妻AA制, 甚至嘗試與孩子之間也AA制。 意在培養孩子學會做與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相關的事, 為自己負責。 並且, 美國父母會像孩子公開家庭經濟情況, 讓孩子會明白月初的錢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減少, 從而形成正確的財商觀。

3.性啟蒙教育

美國父母認為性啟蒙教育一定要及早開始, 孩子關於性的問題要以健康開放的心態進行正面回應,

正確引導孩子認識“性”。 他們認為, 如果對性避而不談, 孩子們依然會對這個話題很敏感, 加之現在越來越開放的社會化媒體, 孩子會經常接觸到相關的畫面和故事, 與其讓孩子在錯誤當中摸索, 不如告訴他正確答案。 而我們對於性啟蒙的話題是諱莫如深的, 建議借助繪本、電影和文藝作品來完成這個我們不擅長的任務。

日式教育

1.熱愛生活

日本的父母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引導他們學習做家務, 包括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甚至進廚房洗碗切菜。 因此孩子從小認為做家務、料理生活、勞動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 吃飯時, 日本父母不僅會教育孩子把飯吃乾淨, 還會在吃飯前和孩子進行感恩儀式:感謝大自然賜予我們食物。 以此讓孩子學會感恩, 保持謙卑, 對自己所擁有感到珍惜, 不妄自作為。

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通過我們的言傳身教與耐心教導中開始的。 而不是從孩子成長的某一刻, 忽然之間我們立一個規矩,讓他的生活模式開始改變。

2.熱愛環境

日本是一個非常注重環境保護的國家。日本父母會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在孩子上下學過程中、郊遊野餐的時候為他們準備垃圾袋,囑咐他們把自己製造的垃圾分類回收帶回家,由家庭統一處理。一個小小的細節,體現的卻是一個人一個家庭和一個民族的修養修為、道德水準、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的問題。我們不妨從這一刻開始,和孩子一起成為一個有責任意識和環保意識的合格公民,讓環境變得更好,和大自然和諧共處。

3.熱愛健康

日本的幼稚園和學校通常都會在冬天對孩子進行耐寒訓練:孩子們在零度左右的溫度裡赤裸著上身奔跑。孩子們熱情參與冬季長跑大會,父母也在精神和物質上給予支持,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意志力和生命力都得到了鍛煉。在中國,也有句老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我們的育兒智慧同樣也認為,要讓孩子經歷一些鍛煉和挑戰,來提升他身體的免疫力和精神的意志力。

4.熱愛團隊

日本非常看重孩子的合作與分享精神。日本所有小學的運動會都有“搭人塔”專案,考驗的就是隊員之間的合作互動能力。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的身體、心靈和大腦意識層面都經受了發展和變化。這個國家注重團隊意識,考試不排名次、不突出個人的重要性和強項。父母會經常帶孩子乘坐公車,去體驗在人群和集體的感受。

德式教育

1.財商教育

與美國父母相同,德國父母也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財商觀念,但在做法上會略有不同。德國的幼稚園和小學會定期組織“二手集市”,孩子們在“集市”上售賣、交換自己的各類物品。這種“二手集市”讓孩子們如何有效地利用物質,也能明白物質財富不是永恆的,需要流動起來被有效利用才有更大價值,從而對物質形成一種客觀認知,對物質追求保持健康的心態。

德國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教他們記帳,超出零用錢的部分需要在下次零用錢裡扣除。意在讓孩子明白,超支的錢不能毫無代價地支出,需要自己承擔,從而養成孩子收支有度的觀念。

2.節約教育

有這樣一個故事:小男孩在玩某個策略遊戲,他準備了很多武器,信心滿滿。當這場“戰役”正激烈時,媽媽突然嚴肅地制止他停止“戰鬥”,說:“本可以用一顆‘導彈’擊落的‘直升機’,你卻用了三顆。現在請你為你的浪費道歉!”小男孩含淚道完歉,媽媽平和地鼓勵他繼續“戰鬥”。接下來小男孩果然越來越節約“戰鬥”成本,甚至撿起敵人丟下的“武器”。

這位媽媽認為如果在遊戲中都不懂得節約,在現實生活中會更不知道節約。由此可以看出德國父母對孩子節約意識的培養是滲透到生活每一個細節中的。

3.自主教育

德國父母非常尊重孩子,而不重視權威。學校開設很多主題課,供孩子選擇,甚至在幼升小的時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學校選擇,父母不會做出干預,完全尊重孩子的選擇。

同時,德國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其他興趣。為了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德國政府甚至推出相關法律規定父母不得以自己的意願為孩子制定學習計畫。他們認為一旦為孩子制定學習計畫,孩子將會失去很多玩耍和學習其他技能的機會,甚至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父母的傀儡,無法改變父母的決定,就變得依附于父母,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

並且,德國父母認為孩子和自己“頂嘴”的過程中是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能夠鍛煉思辨能力,代表著他的思想和表達方式都在成長。並且認為孩子與自己都是獨立的個體,相互平等,爭辯、討論並沒有什麼不對。

4.磨難教育

德國的學校會通過一些“魔鬼訓練”來培養孩子的堅強意志和膽量。其中不僅有身體上的“磨難訓練”,例如野外生存;還有心靈上的“磨難訓練”,比如模擬親人朋友的死亡。他們希望孩子們通過這樣的課程體驗到遭遇不幸的複雜心情,在以後的人生中遇到大的磨難也能夠控制情緒、堅強面對。

除此之外,德國學校還會通過“磨難訓練”讓孩子從小就看到社會的黑暗面:偷竊、搶劫、種族歧視、侵犯人權等等各種違法犯罪活動,讓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得成熟,從而引導孩子去思考和正視這些社會現象。

5.環保教育

和日本父母一樣,德國父母也非常注重孩子的環保意識,絕對不會讓孩子連續幾次在超市商場購買塑膠購物袋,因為他們深知塑膠袋需要一百年才會降解,對地球的污染非常大。

猶太式教育

1.熱愛智慧

猶太人對書本、閱讀、知識的熱愛遠超於其他任何一個民族。媽媽會給兩歲的孩子進行“吻甜書”儀式,告訴他:“書是甜的,是會帶給你甜蜜生活的。”以此來讓孩子愛上書籍,對閱讀產生興趣,並伴隨其一生。讓孩子從小對書籍感興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其明白書是智慧的象徵,有了智慧才會有擁財富和其他一切物質資源。

他們通過讀書來鍛煉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思辨能力,並且鼓勵孩子將書本中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對身邊的一些事物提出問題並進行思考。

2.熱愛財富

猶太父母從孩子出生開始培養他們的財商觀念,他們認為存錢並不等於財富,而怎樣去賺更多的錢,就必須靠智慧。猶太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教育他們花錢要有計劃,懂得控制,因此猶太孩子很小就知道何買到性價比更高的東西。猶太父母還會教育孩子使用金錢去幫助別人,認為那是金錢最大的能量。

猶太父母會教育孩子做多少事,獲得多少報酬,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商人,做人做事都不可貪心。他們非常珍惜時間,認為時間即是金錢。不遲到不拖延不浪費,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3.熱愛民族

猶太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對於傳統節日的認知和儀式感。

他們會在贖罪日當天到教堂裡誦經懺悔,讓孩子學會認真反省自己的錯誤,這對其一生都有非常正面積極的作用;他們會在安息日停止娛樂活動,認真吃飯、閱讀、討論問題,去教堂祈禱、去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他們會在“住棚節”這天紮帳篷住在露天環境裡,來悼念無數猶太民族的先人,告訴孩子他們為了民族的延續而所度過的幾十年流亡和漂泊的苦難生活;他們會在“五旬節”裡收穫瓜果、蔬菜和糧食,並鼓勵孩子將分享給鄰居和朋友,以此來培養孩子懂得感恩和分享,並從中收穫快樂;他們在“成年禮”這天舉辦儀式,讓孩子自己決定未來要走的路,並為之後自己的所有作為負全部責任。

猶太父母會告訴孩子每一個節日的來源、重要意義以及需要後輩傳承的東西,孩子也會深刻地記下這些內容。

-END-

(據說,女神看完都會轉發喲)

忽然之間我們立一個規矩,讓他的生活模式開始改變。

2.熱愛環境

日本是一個非常注重環境保護的國家。日本父母會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在孩子上下學過程中、郊遊野餐的時候為他們準備垃圾袋,囑咐他們把自己製造的垃圾分類回收帶回家,由家庭統一處理。一個小小的細節,體現的卻是一個人一個家庭和一個民族的修養修為、道德水準、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的問題。我們不妨從這一刻開始,和孩子一起成為一個有責任意識和環保意識的合格公民,讓環境變得更好,和大自然和諧共處。

3.熱愛健康

日本的幼稚園和學校通常都會在冬天對孩子進行耐寒訓練:孩子們在零度左右的溫度裡赤裸著上身奔跑。孩子們熱情參與冬季長跑大會,父母也在精神和物質上給予支持,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意志力和生命力都得到了鍛煉。在中國,也有句老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我們的育兒智慧同樣也認為,要讓孩子經歷一些鍛煉和挑戰,來提升他身體的免疫力和精神的意志力。

4.熱愛團隊

日本非常看重孩子的合作與分享精神。日本所有小學的運動會都有“搭人塔”專案,考驗的就是隊員之間的合作互動能力。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的身體、心靈和大腦意識層面都經受了發展和變化。這個國家注重團隊意識,考試不排名次、不突出個人的重要性和強項。父母會經常帶孩子乘坐公車,去體驗在人群和集體的感受。

德式教育

1.財商教育

與美國父母相同,德國父母也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財商觀念,但在做法上會略有不同。德國的幼稚園和小學會定期組織“二手集市”,孩子們在“集市”上售賣、交換自己的各類物品。這種“二手集市”讓孩子們如何有效地利用物質,也能明白物質財富不是永恆的,需要流動起來被有效利用才有更大價值,從而對物質形成一種客觀認知,對物質追求保持健康的心態。

德國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教他們記帳,超出零用錢的部分需要在下次零用錢裡扣除。意在讓孩子明白,超支的錢不能毫無代價地支出,需要自己承擔,從而養成孩子收支有度的觀念。

2.節約教育

有這樣一個故事:小男孩在玩某個策略遊戲,他準備了很多武器,信心滿滿。當這場“戰役”正激烈時,媽媽突然嚴肅地制止他停止“戰鬥”,說:“本可以用一顆‘導彈’擊落的‘直升機’,你卻用了三顆。現在請你為你的浪費道歉!”小男孩含淚道完歉,媽媽平和地鼓勵他繼續“戰鬥”。接下來小男孩果然越來越節約“戰鬥”成本,甚至撿起敵人丟下的“武器”。

這位媽媽認為如果在遊戲中都不懂得節約,在現實生活中會更不知道節約。由此可以看出德國父母對孩子節約意識的培養是滲透到生活每一個細節中的。

3.自主教育

德國父母非常尊重孩子,而不重視權威。學校開設很多主題課,供孩子選擇,甚至在幼升小的時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學校選擇,父母不會做出干預,完全尊重孩子的選擇。

同時,德國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其他興趣。為了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德國政府甚至推出相關法律規定父母不得以自己的意願為孩子制定學習計畫。他們認為一旦為孩子制定學習計畫,孩子將會失去很多玩耍和學習其他技能的機會,甚至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父母的傀儡,無法改變父母的決定,就變得依附于父母,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

並且,德國父母認為孩子和自己“頂嘴”的過程中是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能夠鍛煉思辨能力,代表著他的思想和表達方式都在成長。並且認為孩子與自己都是獨立的個體,相互平等,爭辯、討論並沒有什麼不對。

4.磨難教育

德國的學校會通過一些“魔鬼訓練”來培養孩子的堅強意志和膽量。其中不僅有身體上的“磨難訓練”,例如野外生存;還有心靈上的“磨難訓練”,比如模擬親人朋友的死亡。他們希望孩子們通過這樣的課程體驗到遭遇不幸的複雜心情,在以後的人生中遇到大的磨難也能夠控制情緒、堅強面對。

除此之外,德國學校還會通過“磨難訓練”讓孩子從小就看到社會的黑暗面:偷竊、搶劫、種族歧視、侵犯人權等等各種違法犯罪活動,讓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得成熟,從而引導孩子去思考和正視這些社會現象。

5.環保教育

和日本父母一樣,德國父母也非常注重孩子的環保意識,絕對不會讓孩子連續幾次在超市商場購買塑膠購物袋,因為他們深知塑膠袋需要一百年才會降解,對地球的污染非常大。

猶太式教育

1.熱愛智慧

猶太人對書本、閱讀、知識的熱愛遠超於其他任何一個民族。媽媽會給兩歲的孩子進行“吻甜書”儀式,告訴他:“書是甜的,是會帶給你甜蜜生活的。”以此來讓孩子愛上書籍,對閱讀產生興趣,並伴隨其一生。讓孩子從小對書籍感興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其明白書是智慧的象徵,有了智慧才會有擁財富和其他一切物質資源。

他們通過讀書來鍛煉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思辨能力,並且鼓勵孩子將書本中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對身邊的一些事物提出問題並進行思考。

2.熱愛財富

猶太父母從孩子出生開始培養他們的財商觀念,他們認為存錢並不等於財富,而怎樣去賺更多的錢,就必須靠智慧。猶太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教育他們花錢要有計劃,懂得控制,因此猶太孩子很小就知道何買到性價比更高的東西。猶太父母還會教育孩子使用金錢去幫助別人,認為那是金錢最大的能量。

猶太父母會教育孩子做多少事,獲得多少報酬,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商人,做人做事都不可貪心。他們非常珍惜時間,認為時間即是金錢。不遲到不拖延不浪費,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3.熱愛民族

猶太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對於傳統節日的認知和儀式感。

他們會在贖罪日當天到教堂裡誦經懺悔,讓孩子學會認真反省自己的錯誤,這對其一生都有非常正面積極的作用;他們會在安息日停止娛樂活動,認真吃飯、閱讀、討論問題,去教堂祈禱、去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他們會在“住棚節”這天紮帳篷住在露天環境裡,來悼念無數猶太民族的先人,告訴孩子他們為了民族的延續而所度過的幾十年流亡和漂泊的苦難生活;他們會在“五旬節”裡收穫瓜果、蔬菜和糧食,並鼓勵孩子將分享給鄰居和朋友,以此來培養孩子懂得感恩和分享,並從中收穫快樂;他們在“成年禮”這天舉辦儀式,讓孩子自己決定未來要走的路,並為之後自己的所有作為負全部責任。

猶太父母會告訴孩子每一個節日的來源、重要意義以及需要後輩傳承的東西,孩子也會深刻地記下這些內容。

-END-

(據說,女神看完都會轉發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